解憂公主和親烏孫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她輔佐親漢的丈夫翁歸靡在烏孫內部的權力鬥爭中成功奪取王位。她不辭辛勞的到各個部落中視察民情、訪貧問苦;每逢國中發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災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線,與各族牧民並肩戰鬥抗洪救災;大力發展植樹造林和發展農業的活動;她還積極支持賢臣的建議,說服烏孫王和烏孫長老們,開通了烏孫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諸國的通商口岸。後來又輔佐丈夫和漢朝結盟以遏制匈奴的擴張。

侍奉解憂公主和親烏孫的丫鬟馮嫽在烏孫內亂之機成功遊說大將烏就屠站到親漢的翁歸靡一邊,此後以漢朝正式使節的身份多次出使西域,被西域各國尊奉為馮夫人。

常惠出使西域烏孫國構建反匈奴聯盟。在戰勝匈奴後返國途中出兵龜茲逼迫龜茲國王交出擅殺漢使的龜茲權臣姑翼。

傅介子孤軍深入刺殺反叛漢朝的樓蘭國王。

馮奉世矯詔出兵平定莎車叛亂。

陳湯先斬後奏孤軍擊殺匈奴郅支單於,就是他公然喊出了那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法顯在玄奘西行取經前的228年就已踏上跨越高山大河的西行求法之路——一路上他橫絕大漠、翻越雪山、橫渡大洋,真正可謂歷經千難萬險。

王玄策作為大唐使節在出訪天竺時被天竺篡位之君阿爾裘那扣押,但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逃了出來並以一人之力向吐蕃和尼泊爾借來七千兵力,最終身為大唐使節的王玄策利用這支借來的僱傭兵完成了一人滅一國的傳奇。

杜環於唐天寶十年(751)隨高仙芝在怛邏斯城(又名呾邏私城,今哈薩克江布爾)與大食(阿拉伯帝國)軍作戰被俘,其後曾遊歷西亞、北非,成為第一個到過非洲並有著作的中國人。

李希霍芬於1868年到1872年間七次造訪中國,正是他找到了羅布泊的位置,也是他正式將古代溝通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不過他對中國而言正如哥倫布對美洲而言——一方面他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文明;另一方面他的傳播也引來了文化殖民者的覬覦野心。

斯文·赫定前半生致力於西域的考古探險活動——正式因為他才使早已被風沙埋藏的樓蘭古城重見天日;後半生協助中國政府勘測蘭新公路,他希望這條公路能像古絲綢之路一樣從中國向西延伸,從而使古絲綢之路重新成為聯繫東西方的橋樑,後來這條公路成為中國抗戰時期大後方物資補給的重要生命線。當我們今天乘車進行絲綢之路自駕遊時也許不會想到:在上個世紀初就有一個絲綢之路上的旅行者設計出了從中國一直到歐洲的整個線路。


王玄策 貞觀年間 印度瑪卡達派遣使者入唐 唐遂遣王玄策出使印度 期間遇上中印度政變 二人被俘 後逃出囹圄 爭得尼泊爾援兵七千 吐蕃禁衛軍騎兵兩千 率此徵募之雜軍 討滅中印度一國 威震南亞——成龍的電影《功夫瑜伽》的背景就是這個故事

杜環,唐朝安西都護府的一名軍官。是唐中期名臣杜佑的侄子,在唐與阿拉伯地區聯軍對抗的靼羅斯之戰中被俘虜。俘虜之後一直也沒有死,竟隨著當時阿拉伯軍隊一路在中亞北非間環遊,據傳最遠曾到達過現在的摩洛哥地區。在其暮年回國後將自己一路的見聞記錄在《經行記》一書中,成為了我國研究古中亞北非地區的重要史料。


還有很多名人,我來介紹其中的兩人,大漢使節馮嫽和東晉探險家法顯大師

馮嫽 漢宣帝時期公主劉解憂的侍女。

公元前101年漢朝把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嫁給烏孫國王岑娶。岑娶死後,其叔父的兒子翁歸靡繼位,稱「肥王」,娶劉解憂,生三男二女,長子叫元貴靡。肥王死後,貴族們根據岑娶的遺言擁立岑娶子匈奴夫人之了泥靡。泥靡號稱「狂王」,娶劉解憂。「狂王」行為兇暴,失去民心,與劉解憂的感情破裂。「肥王」與匈奴夫人之子烏就屠伺機起兵殺死狂王,登上王位。

劉解憂的侍女馮嫽,受過教育,能撰寫文書,瞭解中國及西域各國的事務,多次代表公主出使各國。深受西域各國的信任,稱「馮夫人」。後來嫁給烏孫國右大將,而右大將和烏就屠是好友。西域都護鄭吉請馮嫽勸烏就屠降漢,烏就屠害怕大漢出兵,就投降了。馮嫽被宣帝任命為使節,"持節」召喚烏就屠和長羅候常惠,一同到赤谷城,封元貴靡為烏孫國王。

公元前51年元貴靡去世,兒子星靡繼任,但年紀尚小。馮嫽上書表示她願意再次出使,輔佐星靡。於是漢派她為使節,再次前往烏孫國。

馮嫽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法顯大師 (334一420年)東晉高僧。俗姓龔,平陽人。父母由於孩子早夭,害怕他也養不活,三歲剃度為沙彌,但住在家裡,因為重病被送入寺院,不再返回俗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因嘆律藏殘缺,發願前往印度,尋找戒律原典。

399年65歲高齡的法顯大師出發前往印度,與多人同行,路上又遇多名高僧。經過西域,翻越蔥嶺,遊歷西域和南亞三十個國家。用六年時間到達印度,停留求經六年,後在斯里蘭卡上船,用三年時間回到青島上岸,前後十五年。他在建康的道場寺譯經,後往湖北江陵的辛寺,在此圓寂,壽八十六歲。

法顯大師的《佛國記》記載了求法經驗、見聞及遊歷各國的風土民情、佛教狀況等。是後世研究西域各國和南亞地區的重要史料,影響深遠。


謝謝邀請。其實還有許多人,他們都為絲綢之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推動作用。

下面就簡單列舉一下,一併介紹張騫、班超等。

1.張騫

張騫是漢朝著名的探險家,旅遊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歷經13年,千辛萬苦,百般折磨,終於開拓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他把中原文化傳到了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諸多物種例如石榴、胡麻、汗血寶馬等,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張騫又被稱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張騫把西域的地理風土報給漢武帝,後來的司馬遷寫成了《大宛列傳》,一直傳至今。

2.班超

東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與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兒子,其兄長班固與其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讚揚的是棄筆投戎,又奉命北擊匈奴,平定西域。為西域的回歸,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首先抗擊匈奴,確保了邊境和平與貿易順利。河西走廊貿易繁榮出現了「大漠無兵阻,窮邊有遊客」的情況。

3.甘英

東漢人,曾經奉命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從龜茲出發,沿途經過條支、安息等國。最後到達今波斯灣岸。雖然沒有到達大秦,但是增進了對西方各國的理解。甘英是史書記載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他的行程增進了中國對中亞的瞭解。

4.鳩摩羅什

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之一,父籍天竺,出生在龜茲國。其是魏晉時期西域的精神領袖。前秦皇帝苻堅聽道安說鳩摩羅什是最大的知識分子,就發兵7萬,掃平西域。但是沒等到鳩摩羅什,苻堅就死了。一直就到後秦,鳩摩羅什纔到達長安,大量翻譯佛經,傳播大乘佛教文化。

5.玄奘

唐朝著名高僧,佛經翻譯家,旅遊家。其在貞觀元年,一人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求真經。西行五萬裏,歷時19年。帶回佛設立150顆,7尊佛像,經論657部。對於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6.馬可波羅

13世紀隨著父親來到中國。當時中國是元朝。記下來中國的風土人情的大量文字。其《馬克波羅遊記》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影響,激起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7.鄭和

鄭和,即三寶太監。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重大壯舉。鄭和走的是海上絲綢之路。

很少知道的應該就是甘英與鳩摩羅什。當然還有大量無名的中國人,形形色色的中國人。是他們一步步開拓的絲綢之路。

現在提出重行絲綢之路,對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政治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義啊!作用尤其是團結髮展中國家,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

歡迎關注俺哦是!獲取更多的好玩有趣的歷史故事呢!


悟空大師 在下乃一介山野微民 學疏才淺 並無資深學歷 喜歡看書而已 賴現代電子技術神功 看的太廣 並無系統專註那行 記住的都是雜亂碎片 什麼東西都是學之皮毛(仍是自誇)中華文化淵于海洋博大 謝謝大家的抬舉錯重 某實不敢也無才伴師和對 在下興趣 自知班門弄斧於大師門前 幸勿見責 更原不時仰視先生大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