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

  援藏

  爲獻禮“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西藏自治區組織部組織第四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開展一次大型義診活動——林芝義診行。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近4年來,在中組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高位推動下,各支援省市、單位鼎力支持,西藏當地密切配合、紮實奮進,有力促進了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爲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整體上來看,援受雙方齊心協力,以提高當地醫療服務能力和加強當地人才培養爲核心,推出一系列如“牽頭醫院”、“以院包科”、“首席專家負責制”和“師傅帶徒弟”等創新舉措,“1+7”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顯著提高,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明顯降低,孕產婦住院分娩率提高十個百分點;338種“大病”不出自治區、1990種“中病”不出地市、常見的“小病”在縣域內就能得到及時治療,“兩降一升三不出”目標初步實現,西藏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援藏日記吧~

  3月29日

  送急需藥,調研當地“疾病譜”

  今天,我們告別了歡慶中的拉薩,在自治區組織部郭強副部長、衛計委許培海副主任以及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吳文銘教授的帶領下開始藏東南之行。

  隨着汽車顛簸,翻過米拉山口(米拉山口,即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處拉薩市到墨竹工卡縣與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的分界上),跨過雅魯藏布江,到達了第一站:工布江達縣措高鄉衛生院。

  舟車勞頓都不算什麼,我們馬上給衛生院送來急需藥品,解決當地燃眉之急,同時調研當地醫療狀況及疾病譜,豐富補充藏地流行病學資料。因爲我們知道:義診並不只限於援醫送藥,作爲援藏專家,我們還有更重要的責任。

  3月30日

  解民訴求,讓診療“接地氣”

  今天,我們的送醫車依舊行走在路上:兩岸山坡,桃林與麥田交相輝映,粉嫩桃花醉霞緋雲,如隨雅魯藏布江江水傾瀉而下……而如此美景卻吸引不了大家的注意力,對昨天的調研情況卻“情有獨鍾”。我們討論的如火如荼,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又一個因地制宜的醫療方案。

  四年援藏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派遣了四批援藏專家,涵蓋了內、眼、婦科幾大核心科室。作爲第四批隊員,我們也越發體會到診療方案在藏地必須地域化、民族化、個體化。“不走高大上,必須接地氣。”如何使醫療服務的受衆人羣進一步擴大成了大家熱議的主題。

  激烈討論中我們到達了第二站:派鎮衛生院。在這裏,大家詳細瞭解了當地的醫療條件,併爲衛生院送來急需的藥品。

  派鎮位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內。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名聲在外,是世界最深,最長,海拔最高的大峽谷,也是人類最後的祕境之一,被譽爲:打開地球歷史之門的鎖孔。

  每到桃花盛開時,這裏會接納來自全球各地的大量遊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派鎮衛生院只有4名醫生,其中1名還要駐村。因此醫療訴求在這裏被極限化,擴大化。

  李克強總理在接見第四批“組團式”援藏工作醫療隊時曾經指出:加強醫療建設才能增加藏地的吸引力,使廣大遊客增加對藏地旅遊的安全感。

  面對急需解決的患者訴求,我們深深感到了“組團式”援藏工作醫療在藏地的必要性和影響力。

  3月31日

  高反雨徑,擋不住“援藏心”

  今天氣溫驟然下降,我們終於到了此行的終點,素有藏地“小瑞士”之稱的魯朗。

  “天下皆雲藏地寒”,3月的藏東南居然淅淅瀝瀝飄起了冰雨,我們有的戰友已經出現頭痛、咽痛,體溫開始升高。但是援藏的激情支持我們堅持到了魯朗小鎮。

  臨近中午到達目的地時,廣場上已熙熙攘攘站滿了羣衆,雨雪霏霏中,我們的專家們忘記身體不適,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因爲北大人民醫院援藏醫療隊專家團隊組合幾乎覆蓋了藏族同胞常見疾病涉及的領域,義診桌前絡繹不絕。語言不通不是問題,我們就通過手勢加上表情交流。在這裏,微笑是彼此的通用語。

  2個小時的義診,我們甚至來不及站起身上一次廁所喝一口水,來不及疲勞,顧不上頭痛,口乾舌燥,聲帶嘶啞……念念不忘的卻是藏族同胞們拿着藥品離開時,豎起拇指、滿足的笑容。此次活動共爲200餘名藏族同胞進行義診,當地百姓的肯定與稱讚,讓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拉薩路上,大家心情感慨萬分,同一片藍天下,淳樸的藏族同胞卻因健康醫學知識匱乏,對生病就醫沒有強烈需求,往往病入膏肓纔來院就醫,讓醫療援藏顯得更加迫切和急需。

  一位藏族同胞這樣提道:“醫療及教育援藏是我們最歡迎的兩個團隊。” 的確,他們太需要我們的幫助。

  在援藏的路上,我們必將走得更加堅定,因爲“授比受更快樂!”

  來源:微信公衆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編輯:王成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