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劃時代”的鹹蛋黃肉鬆青團橫空出世,打破了青團界“豆沙壟斷”時代開始,短短三年時間,每年清明,新“網紅”層出不窮,一代更比一代強。

  不過,比青團“迭代速度”更不可思議的,是無形中深入人心的篤信——買青團,就得排長隊。這是什麼道理?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從排隊買電影票的行爲中總結:“永遠進不去的可能性讓人興奮,而買到票之後等着進場的興奮是其兩倍。”基於這樣的心理動因,人們更加願意爲商品付出除金錢外的時間成本,從而催生了排隊。青團也是如此。許多老字號打着“錯過這季,再等一年”的旗號,限時限量,就是爲了讓消費者產生“過了這村沒那店”的心理。

  當然,之所以要爲老字號青團排隊,也不排除純粹的“產能不足”。許多老字號之所以屹立不倒,源於其嚴格的工藝控制流程。一個個青團的誕生,諸多環節都要靠純手工完成,日均產量受制於此,要應付無規律的、指數級增長的市場需求,不大現實。不過換個角度想,在精不在多的產銷模式,或許就是老字號的魅力所在。一旦爲迎合市場而擴充產能,恐怕也就跌下“物以稀爲貴”的神壇了。

  還有一重因素值得關注:創新驅動購買力。網紅界的先驅“鹹蛋黃肉鬆青團”因創新嚐到了甜頭,跟風而上的後來者可謂絞盡腦汁:醃篤鮮、爆漿流沙、酸菜魚、雞絲培根……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青團不敢包的。創新的大潮激發市場強烈的好奇心。你以爲你喫的是青團餡子?未必。不然排隊買醃篤鮮青團的人爲何不直接去喫醃篤鮮?買雞絲培根青團的爲何不買一盤培根意麪?人們要喫的,恰恰是這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神祕感。

  今年的青團熱銷期間,市場上還發生了一個不甚顯眼的變化——據報道:杏花樓青團排隊縮減到20分鐘,青團新口味難現“爆款”。可見市場在變,創新之難,“如日中天”的青團也可能逃不開“風水輪流轉”的現實規律。老字號青團——也包括其他種種“老字號”,要繼續突進,恐怕還要想想更多的玩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