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疑问的是,「文人香」在中国香学历史中卓然蔚然为大宗。例如就时间向度而言其如何肇端于晚唐,奢靡于五代,成熟于有宋,流风于有明;例如就空间向度而言其如何唐宋风靡于洛阳、汴京、苏杭、扬州,元明滥觞于北京、南京、江左诸郡。

太有疑问的是,「文人」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形象早已十分可疑?「一为文人便不足观」是流传久远的名言。

适逢中土华夏的老父母拖儿带女刚刚被「开学第一课」「娘」到国难关头,手撕「文人」或「文人香」其实都是太过遥远的事——但也许其实很近?不是已经有网友开掰中国「娘」历史的肇端就是魏晋傅粉、斯文有宋、阴柔有明、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国」——

(此处敲黑板,「娘」?「娘」!字怎么写)

公元1279年3月19日——好像历史当真在捉弄崖山之后的中国——下揭另一次「无中国」的记忆就是明亡于清(幸亏现在人记得只有甄嬛如懿、延禧攻略中升级打怪了。啥啥扬州十日、江阴十日、嘉定三屠……是多么不让人轻松有趣的话题,忘了罢)——明朝末帝崇祯(1611-1644)殉国上吊于煤山(现今的景山)就是3月19日、夏历三月十九。至今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民俗尚有以「太阳生日」为三月十九,纪念的就是此事。

公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最后的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的陆秀夫(1236-1279),在崖山海战兵败后身背8岁的卫王赵昺赴海死,时年44岁——当时君臣流亡海滨,每当朝会,秀夫仍必端持手板、俨然如仪;虽在颠沛流离中事务繁巨,其仍每天抄写《大学章句》以劝人。

这是最后的「文人」么?他们似乎不懂得苟活。当然苟活者更多。无论宋末还是明末。

宋元崖山海战 ,海域浮尸十万,皆为不肯轻易降服的宋朝士民。此非后人轻薄一句「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调侃所能尽知。有一种坚持,是为精神之道。

可见,以典雅风致著称的斯文有宋,绝非「焚香、插花、点茶、弹琴、挂画」云云所能尽。或者说,这些「雅兴」背后的道义追求,难不成真得已经就被几次「三月十九」斫杀殆尽。

清末民初只敢撰写「通俗演义」的蔡东藩(1877-1945,煌煌十一部《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的作者)言及崖山这段历史,按照今天娱乐至死的要求,不仅非常「八股」,干脆该是非常「古典」了:

及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

经过「新文化」运动百年洗礼之后,「纲常」几乎就是「反动」的同义词。王国维(1887-1927)死去91年、陈寅恪《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1929年6月3日)之后89年,正确地理解「纲常」依然未见得是容易的事。何况「文人」,何况「文人香」。

实则「一为文人便不足观」这句名言本身就是宋代的产物。南宋哲宗的宰相刘挚(1030-1098)谆谆告诫子孙「先行实,后文艺」「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说的乃是解行相应、知行合一的实地修养,莫要口舌夸夸其谈。又六百年后锥心明亡之痛的儒者顾炎武(1613-1682)在《日知录》卷十九对这句话的特特强调,自然有现实的创伤感。

可见「文人文化」既是被视为宋明两代的特产,却同时为宋明两代自身所抨击。

要为「文人香」正名,首先需要为「文人」正名;要为「文人」正名,首先要为「文(化)」正名。

《尚书·舜典》曰:「经纬天地曰文」。

《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礼记·乐记》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尚书·大禹谟》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文」与「化」并联使用,则较早见于《易·贲卦·象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是一种传统中国特有的「天下文明、文德昭明」的文明意涵: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周易·同人卦第十三》)

那时「文人」,首先对应的倒是「君子」,甚至是称先祖之有文德者。《书·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

这实在已经陌生于今人的理解太久,也就难怪「文人香」的调调谈来谈去,竟而屠隆(1544-1605)式的《香笺》似乎足以成为楷范:

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搨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薰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香史香识 | 手撕 「文人香」之一:「文明以健」?

mp.weixin.qq.com
图标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