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白皮書還將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在全世界發表。

這是繼去年9月24日《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後,中國發佈的第二份白皮書。

 

兩份白皮書時隔8個多月。第一份白皮書長達3.6萬字,非常全面,俠客島也有過解讀(點擊鏈接)。

而今天發佈的這份白皮書字數減少了很多,8300多字,主題也更為集中,就是聚焦經貿磋商,表達中方立場。

【解局】第二份經貿磋商白皮書的四大看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主持發佈會

 

看點一:時間點有意味

 

白皮書是中國政府正式的對外官方聲明,重要意義不可小覷。

 

就在第二份白皮書發佈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1日,中國對美新一輪反制措施正式生效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分別加徵25%至5%不等的關稅。

 

而有意思的是,中方宣佈反制措施生效的時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卻發佈消息,將原定6月1日開始加徵25%關稅的期限,往後延了半個月

也就是說,5月10日前從中國出口,6月15日前運抵美國港口的中國輸美商品將繼續維持10%的稅率。

 

美方給出的理由是:此次延期,是經進一步考慮海關執法因素,以及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海上過境後做出的。

 

美方主動延期,是不是態度的緩和?

 

更值得註意的是,這次白皮書發佈是在中美下一輪經貿磋商之前,尤其是日本大阪G20峯會之前發佈的

在這場峯會上,中美兩國領導人會不會就經貿問題有會晤?怎麼談?會有去年阿根廷G20峯會的共識效果嗎?

 

外界都在期待。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好幾個外媒記者都問到了6月底即將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峯會。

 

所以,今天的白皮書,不妨看做是中方對下一輪經貿磋商,甚至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的立場表白

【解局】第二份經貿磋商白皮書的四大看點 自媒體 第2張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右)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

 

看點二:以美之矛攻美之盾

 

這份白皮書不是自說自話,而是大量引用了美官方、商會、智庫和WTO等國際組織的說法和數據來反駁美方的不實指責。

 

比如,美方在宣傳上鼓吹加徵對華進口關稅,就會縮小兩國貿易逆差,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事實正好相反。

 

白皮書中舉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佈的《各州對華出口報告——2019》:

 

2009年至2018年十年間,美國對華出口支撐了超過11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在中美經貿摩擦加劇的2018年,美國34個州對華出口下降,中西部農業州受損最為嚴重

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同比減少33.1%,其中大豆降幅近50%,美國業界擔心從此失去培育了近40年的中國市場。

 

美國商會和榮鼎集團2019年3月聯合發佈的報告顯示,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2019年及未來4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可能每年減少640億至910億美元,約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的0.3%-0.5%。

 

如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徵收25%關稅,未來1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累計減少1萬億美元。

 

美國智庫「貿易夥伴」的研究報告顯示,如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的關稅,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1.01%,就業崗位將減少216萬個,一個四口之家每年支出將增加2294美元

 

其實,進口中國物美價廉的消費品是美國通脹率長期保持低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徵關稅後,這些成本最終會由廣大美國消費者承擔

 

但美國政府為什麼還是一意孤行要搞貿易戰?很簡單,國內改革動不了利益集團,那就找個「外國替罪羊」,告訴選民,是中國偷了美國技術、偷了美國就業崗位、偷了美國的錢。這是一套「選舉修辭術」。

 

【解局】第二份經貿磋商白皮書的四大看點 自媒體 第3張

看點三:磋商出問題,責任完全在美方

 

大家對一個月前的那場磋商還記憶猶新。在中方代表團赴美磋商之前,川普突然變臉,指責中國拖延談判進程,威脅要立刻對2000億美元加徵25%關稅。

美方又在國際媒體上大量放出中國立場倒退、中國破壞談判的消息,意圖把磋商受挫的責任推給中方。

 

這次白皮書首次將一年多來美方三次「出爾反爾」的經過掛了出來,就讓大家看看,到底是誰言而無信。

 

第一次,2018年2月初,美國政府提出希望中國派高級別代表團赴美進行經貿磋商。中國展示了極大誠意,先後與美國舉行了數輪高級別經貿磋商,取得重要進展。

 

但是,2018年3月22日,美國政府拋出所謂對華「301調查」報告,對中國提出「盜竊智慧產權」「強制技術轉讓」等不實指責,並基於此宣稱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

 

第二次,2018年5月19日,中美發佈聯合聲明,達成了「雙方不打貿易戰」的共識,同意繼續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註的經貿問題。美國公開表示,暫停推進對華加徵關稅計劃。

 

結果,2018年5月29日,美國政府在雙方發佈聯合聲明僅10天後就推翻磋商共識,對中國的經濟體制、貿易政策橫加指責,宣佈將繼續推進加徵關稅計劃。

 

第三次,2018年12月1日,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峯會期間舉行會晤,就雙邊經貿問題達成重要共識,同意停止相互加徵新的關稅。

 

此後90天裏,中美工作團隊在北京和華盛頓舉行3輪高級別磋商,3月底至4月底,兩國工作團隊又進行3輪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

兩國已就大部分問題達成一致。針對遺留問題,中國政府提出,雙方要互諒互讓,共同尋找解決分歧的辦法。

 

然而,就在5月初,中方赴美開展第十一輪磋商之前,美方又突然搞極限施壓,威脅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讓世界大跌眼鏡。

 

可見,這三番五次的變卦,責任完全在美方。

 

白皮書說,君子之國,先禮後兵意思很明確,中國是禮儀之邦,凡事要論個理,但別欺人太甚,如果蠻不講理,那我們也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回擊。

 

【解局】第二份經貿磋商白皮書的四大看點 自媒體 第4張

看點四:原則問題上決不退讓

 

劉鶴在第十一輪經貿磋商後,曾首次對媒體披露了中國的三大核心關切,可以歸納為:

 

第一,如果要達成協議,所有加徵關稅必須全部取消

 

第二,提高貿易採購額度要照顧中國發展實際,不能漫天要價。

 

第三,堅持文本的平衡性,這事涉及主權和尊嚴。中國不會因為要達成協議,就順從美方改變中國的制度和程序,這是幹涉內政。

 

此次白皮書也說得很明確:中美雙方都應看到並承認國家發展的差異性、階段性,尊重對方發展道路和基本制度既不能指望通過一個協議解決所有的問題,也需要確保協議同時滿足雙方的需求,實現協議的平衡性。

 

可以歸納為一點:中國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

 

磋商談判就是兩個平等實體間的博弈,基本立場就是要平等、互利、誠信,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哪有一方拼命開條件,另一方只能被動接受的道理?

 

這叫「城下之盟」,這叫「不平等條約」。這兩個詞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是觸動歷史神經的,關乎民族尊嚴的。中國有過慘痛經歷,也發誓絕不會讓歷史重演

 

美方如果懂中國歷史,就不應該在這問題上犯渾。

 

文/宇文雷格

編輯/獨孤九段


掃描下方二維碼,六五折入手你島新書《俠客島對話鄭永年》:

【解局】第二份經貿磋商白皮書的四大看點 自媒體 第5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