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记录上课大纲与自己记得的片段重点,推荐有兴趣的朋友亲自来上课才能学到完整的观念及操作方法)
 
[放大]
1. 反差
相纸一般会有反差的号数 0~5,号数越小反差就越小。现在一般都用多重反差相纸,搭配对应号数的滤色片即可设定号数,如果用的是彩色放大机,可直接调整光的颜色来设定。而号数的选择端看个人口味,试过才知道。
 
2. 曝光时间
跟印样的原理一样,透过试条来决定曝光时间。画面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可以多做个测试区域,会比较好判断。跟反差一样,曝光时间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3. 加减光
决定好曝光时间后,某些区域可以透过加减光来调整明暗,太亮的地方想要暗一点就加光,反之减光。Max 老师今天示范的加减光方法除了用手之外,会以卡纸挖个小洞来加光,用缩小版棒棒糖形状的圆头细棒来减光。
 
[示范]
黑白暗房基础班的尾声,就是 Max 老师示范放大技巧,用的都是同学带来的底片。也许这些技巧对 Max 老师来说是基本技,但相信同学们都看得眼花撩乱。
 
以下顺序也许不正确,但希望没有漏掉的。
 
1. 中式建筑室内场景,有一小部分延伸至室外。这张因为反差大,所以要留住亮暗各部分的细节,就做了不少加减光的处理。
 
2. 森林中的照片,步道远方有一个人。这张除了加减光以外,也用了处理过的外框让影像边框呈现不规则形状。
 
3. 猫咪特写照。这张将 35mm 底片格放,舍弃多余部分做正方形构图;使用画笔与赤血盐来漂白猫咪的眼晴,让眼神更亮;最后 Max 老师说不用买哈苏,用烧的就好了,就烧了一个漂亮的黑色边框。
 
4. 逆光的马路街景,路中间有一行驶中的骄车。这张老师除了用垂直细长形格放,更用毛笔沾显影液来做显影,而非整张丢到显影液中,让整个画面留下画笔线条的笔触和泼墨的效果。
 
5. 两岁女儿的生活写真照。这张使用柔焦滤镜处理,让小朋友的眼神和脸色看起来更柔和水润。
 
 
[尾声]
最后用 Max 老师今天讲过的话和自己的解读,来为整个黑白暗房基础班笔记收尾。
 
1. 整个传统摄影的流程,从底片的挑选,到测光、曝光、冲片,再到放大完毕才算结束;而每个程序都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要得到一张心目中理想的照片,每个程序都不能马虎。这就是为什么 Max 老师的基础暗房班,不是选择像其他的暗房体验班一样,在六小时内从冲片到放大一次跑完,而是上了整整八周,每周三小时。
 
2. 从课程开始到最后,Max 老师总是一直跟同学们强调,拍照没有什么一定要怎样,自己要有想法才能找到出路。
 
3. 在艺术创作领域中,为作品添加注解都是多余的,像张照堂老师等摄影家的作品,标题通常就只有「19xx年,台北」。我一直也觉得好的影像作品应该要是一拳到肉的,不用多解释什么就能让别人知道你在干嘛。当然那些生态、新闻等记实类摄影就另当别论。
 
 
[心得]
最后的最后来简单说一下自己在整个课程中的收获,只写大的,细项不谈。
 
1. 对传统摄影和 Zone System 的脉络更加了解。虽然这当中的每件事情、每个细节对每个人来说,都可以是很重要的,也可以是一点都不重要的,但至少要先知道它会影响到的是什么,再去决定自己要不要去重视它。在这套课程中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或不重视的方法、做法和知识,往后在遇到的时候便能加以思考,对自己来说哪些细节是重要的,哪些或许可以放掉不管。
 
2. 借由 Max 老师的观念印证了许多自己对摄影艺术的执见。举例来说,Max 老师常常在介绍摄影家的作品时,会说:「这啥?这张拿去摄影比赛,肯定直接被丢到垃圾筒」,并不是在说这些作品很烂,事实完全相反,这些不可能被摄影比赛认可的作品往往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去拍你自己才拍得到的东西」也是 Max 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叮咛。
 
3.「怎样阅读一张照片」是我自己在整个课程中最大的收获,在 Max 老师的细心讲解之下,可以清楚理解各个风格迥异的摄影家的作品概念、技术和艺术价值。 
 
 
[对暗房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土砲黑白暗房研究社分享任何暗房相关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