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智人是最終統治世界的物種

一、虛構故事的無窮力量

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內部連接方式,讓他們開始「討論虛構的事物」(即認知革命)。「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於讓人類能夠擁有想像,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像,編織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所謂的國家、文化、歷史等等都是虛構的故事,這樣的虛構故事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

二、從基因演化到文化演化

由於大規模的人類合作是以虛構的故事作為基礎,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合作的方式。例如在1789年,法國人幾乎是在一夕之間,相信的故事就從「天賦君權」轉成「人民做主」。這等於開啟了一條採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這條總是堵車的道路上。走上這條快速道路之後,智人合作的能力一日千里,很快就遠遠甩掉了其他所有人類和動物物種。

天生帶來允許,文化造成封閉

文化總會說,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世界上根本沒什麼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發生的事,就是自然。其實,許多人認知的「自然」和「不自然」是基督教神學的概念。神學上所謂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創造自然的神的旨意」。如果不符合上帝設想的方式,就成了「不自然」。

所以,堅持女性生小孩才「自然」或者說同性戀「不自然」,其實並沒什麼意義。各種規定男人就該如何、女人就該怎樣的法律、規範、權利和義務,多半只是人類的想像,而不是生物天生的現實。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未來很可能所有人類就是活在單一的全球性帝國之下。越來越多人相信,真正的政治權威應該是來自所有人類,人類政治的方嚮應該是保障人權,維護全人類的利益。

國家的獨立性正在迅速消失。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行使真正獨立的經濟政策,任意發動戰爭,甚至連國家內政也無法完全獨立決定。對於全球市場的陰謀,各個國家也只能逐步開放,逐漸面對全球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干擾,還得面對全球輿論的監督和國際司法的干涉。各國也得遵守全球在財政、環保和法律上的標準。資金、勞動力和信息構成一股無比強大的潮流,翻轉並形塑著現在的界,國家本身的疆域和意見已逐漸失勢。

眼下正在形成的全球帝國,是由多民族的精英共同統治,並且是由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利益結合。

錢是什麼

金錢使財富的轉換、儲存和運送都變得更容易也更便宜,於是才能發展出複雜的商業網路以及蓬勃的市場經濟。

金錢並不是物質上的現實,而只是心理上的想像,它本身並無價值。其價值來自於人們接受了這個集體的想像。「信任」正是所有金錢形式最基本的原料。在這種信任的背後,有著非常複雜而長期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網路。

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錢制度上達成同樣的信仰。原因就在於宗教信仰的重點是自己相信,但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

宗教是什麼

金錢、帝國和宗教是三種讓人類統一的力量。正因為所有的社會秩序和階級都只是想像的產物,所以它們也十分脆弱,而且社會規模越大,就越脆弱。宗教的重要性就在於讓這些脆弱的架構有了超人類的合法性。有了宗教之後,就能說法律並不只是人類自己的設計和想像,而是來自一種絕對的神聖最高權柄,從而確保社會穩定。因此,我們可以說宗教是「一種人類規範及價值觀的系統,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

自然法則宗教。在公元前1000年,亞非大陸開始出現全新的宗教及信仰類型。包括印度的耆那教和佛教,中國的道教和儒教,以及地中海的犬儒主義和享樂主義,共同的特徵就是崇拜的並非神祇。這些信仰也認為有某種超人類秩序控制著這個世界,但它們所崇拜的這個秩序是自然法則,而不是什麼神聖的意志。

經濟會無限增長下去嗎

經濟要無限增長有三大要素:

一是我們願意信任未來,資本家也願意將利潤再投入生產。

二是要有取之不盡的能源,就過去的證據看來,所謂「資源有限」也只是一種理論。每次即將因為能源或原料短缺而使經濟成長趨緩的時候,就會有資金投入科學研究,解決這項問題。這世界其實不缺能源,而是缺少能夠駕馭並轉換符合我們所需的知識。現在人類所有活動和產業每年約消耗500艾焦能量,而地球只要大約短短90分鐘,就能從太陽接收到這麼多能量。

三是消費主義。消費主義鼓勵所有人應該寵愛自己,就算因為過度消費而慢慢走上絕路,也是在所不惜。製造商設計產品的時候,刻意讓它在一段短時間後就被淘汰;而且就算舊型號明明就足以滿足各種需求,廠商還是會不斷推出新型號,我們如果不跟進,就彷彿顯得落伍。購物已成為人類最喜愛的消遣,而且消費性產品也成了家人、朋友、配偶之間不可或缺的中介。

然而,如果根據資本主義倫理,所有的利潤都該再投入生產而不是消費,消費主義倫理和資本主義道德該如何共存?現實是,將這兩種秩序已經合而為一。有錢人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投資」而我們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導原則則是「購買」。

綜上,就目前而言,經濟還是會無限增長。

為什麼是歐洲征服世界

這個問題有三個答案相輔相成:歐洲帝國主義、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

歐洲帝國主義深受到現代科學「承認自己無知」這種思想的影響,於是擴張領土的同時積極學習新知識。在18、19世紀,幾乎每一趟從歐洲出發的軍事遠征隊都必定有科學家同行。

科學又能夠從思想上讓帝國合理化。帝國不斷產生新知,讓他們自以為自己的管理代表著進步、正面、積極。歐洲帝國主義聲稱,他們的管理不是某種泛濫的剝削行為,而是一種利他的舉動,是要照顧這些非歐洲民族。

資本主義不只左右了現代科學的興起,也影響了歐洲帝國主義的出現。此外,一開始正是歐洲帝國主義創造了資本主義的信貸制度。在現代早期,亞洲仍然是全球的經濟強權。但歐洲的國王和將領逐漸採用商業的思維模式,後來甚至是由商人和銀行家直接成為統治精英。歐洲人征服世界的過程中,所需資金來源從稅收逐漸轉為信貸,而且也逐漸改由資本家主導,一切的目標就是要讓投資取得最高的報酬。

史上最和平的年代

現在有四大因素形成了一個和平良性循環。核子末日的威脅促進了和平主義;和平主義大行其道,於是戰爭退散、貿易興旺;貿易成長,也就讓和平的利潤更高,而戰爭的成本也更高。

隨著時間過去,這個良性循環也就對戰爭造成另一個阻礙:因為國際網路日漸緊密,使得多數國家無法再維持全然獨立,所以其中任何一國片面宣戰的機會也就大幅降低。現在正面臨著全球帝國的形成,而這個帝國與之前的帝國也十分類似,會努力維持其疆域內的和平,正因為全球帝國的疆域就是全世界,所以世界和平也就能得到有效的維持。

如何獲得快樂

根據佛教的觀點,大多數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為快感就是快樂,不愉悅的感受就是受苦。於是,人類就渴望能有快感,並希望避免不愉悅的感受。而事實是,人類的主觀感受沒有任何實質或意義。主觀感受就只是一種電光石火的波動,每個瞬間都在改變,就像海浪一樣。

追求這些主觀感受十分耗費心神,而且終是徒勞,只是讓我們受制於追求本身。因此,苦真正的根源就在於「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麼,都會讓人陷入持續的緊張、困惑和不滿之中。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須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

如此一來,雖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慘;雖然愉悅,但不再干擾心靈的平靜。於是,心靈變得一片澄明、自在。這樣產生的心靈平靜力量之強大,會讓你重新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

智人的末日

現在,智人開始超越了生物因素的界限。自然選擇的法則開始被被智慧設計法則取而代之。有三種方式可能讓智慧設計取代自然選擇:生物工程(人類刻意在生物層次進行的干預行為例如植入基因,目的在於改變生物體的外形、能力、需求或慾望,以實現某些預設的文化概念)、仿生工程(結合有機和無機組織,創造出「生化人」,例如為人類裝上生化手就是一例)與無機生命工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能夠自行獨立演化的計算機程序和計算機病毒)。

雖然現在人類已經擁有許多令人讚歎的能力,但我們仍然對目標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總是感到不滿。我們讓自己變成了神,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則,我們也不用對任何人負責。正因如此,我們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一場災難,只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但從來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

種、屬、科

所謂同一物種,就是它們會彼此交配,不斷產出下一代。

從同一個祖先演化而來的不同物種,會屬於同一個「屬」。例如獅子、老虎都是「豹屬」。

許多屬還能再歸類為同一科,例如貓科(獅子、獵豹、家貓),同一科的所有成員,都能追溯到某個最早的雄性或雌性祖先。

在6萬年前,有一頭母猿產下兩個女兒,一頭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頭則成了所有人類的祖奶奶。

在過去,除了「智人」,還有尼安德特人、梭羅人、佛洛里斯人等等人種。到大約1萬年前為止,整個世界其實同時存在多種不同人種。

木器時代

所謂的石器時代,其實說是「木器時代」更精確,當時的狩獵採集工具多半還是木製。竹子或皮革等等比較容易腐爛的材料,就只有在很特殊的情況下才可能保存得下來。所以很多人以為在農業革命前的人類都只使用石器,其實這是考古偏誤造成的誤解。

智人是史上最致命物種

在認知革命前,所有人類物種都只住在亞非大陸上。大約45000年前住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智人發展出了第一個能夠航海的人類社會。第一次有大型陸生哺乳動物能夠從亞非大陸抵達澳大利亞,從此智人成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物種。

澳大利亞的24種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動物中,滅絕了23種,許多比較小的物種也從此消失。整個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食物鏈重新洗牌。接著智人抵達美洲,不過兩千年的時間,北美原本47屬的各類大型哺乳動物,消失了34屬;南美更是在60屬之中失去了50屬。還有成千上萬的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鳥類,甚至昆蟲和寄生蟲,也同樣慘遭滅絕。

第一波的滅絕浪潮是由於採集者的擴張,接著第二波滅絕浪潮則是因為農民的擴張;這些教訓,讓我們得以從一個重要觀點來看今日的第三波滅絕浪潮:由工業活動所造成的物種滅絕。有些環保人士聲稱我們的祖先總是和自然和諧相處,但可別真的這麼相信。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智人就是造成最多動植物絕種的元兇。

印度的種姓制度

根據婆羅門教的神話,諸神是以原人普羅沙的身體創造這個世界:他的眼睛化成太陽,他的大腦化成月亮,他的口化成了婆羅門(祭司),他的手化成了剎帝力(貴族、武士),他的大腿化成了吠舍(農民和商人等平民),而他的小腿則化成了首陀羅(僕人)。

隨著時間過去,現在種姓也發展出許多副種姓。原本的四個種姓,現在已經變成3000種不同的「迦締」(意為「出生」),但整個種姓系統的基本原則仍然相同,每個人出生就屬於特定的階級,而破壞階級就是污染了個人,也污染了整個社會。一個人的迦締決定了他的職業、他的飲食、他的住處,還有他的結婚對象。一般來說,結婚對象只能來自同一個種姓階級,而他們的子女也繼承同樣的階級。

一共有多少錢

全球金錢總和為60兆美元,但所有的錢有超過九成(超過50兆美元)都只是顯示在計算機上的數字而已,並沒有實體。史上最早的金錢制度是蘇美爾人的「麥元」制度,將固定量的大麥穀粒作為通用單位,當時最普遍的單位是「席拉」,約等於一升。

天主教與新教徒之間的矛盾

兩派人都相信基督的神性,也相信他關於愛和憐憫的福音,只是對於「愛」的本質意見不合。新教徒認為,神如此愛著世人,所以讓自己化為肉體,容許自己受到折磨、釘死在十字架上,從而贖了原罪,並對那些信他的人打開了天堂的大門。

而天主教徒認為,雖然信仰是必要的,但光這樣還不夠。要進入天國,信徒還必須參加教堂禮拜,而且要多行善事。這點讓新教徒無法接受,認為這樣形同交易,對於神的愛和偉大是種貶抑。

這些神學爭論愈演愈烈,最後在16、17世紀間,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彼此殺紅了眼,造成幾十萬人喪命。1572年8月23日,強調個人善行的法國天主教徒,襲擊了強調上帝之愛的法國新教徒。這場攻擊稱為聖巴塞洛繆節大屠殺,短短24小時間,就有5000到10000個新教徒遭到屠殺。

達爾文的演化論之旅

1831年,英國皇家海軍派出「小獵犬號」,前往繪製南美、馬爾維納斯群島和加拉巴哥群島的海岸圖。小獵犬號的船長決定順便再帶上一位地質學家,研究一路上可能碰到的地質構造。然而,好幾位專業地質學家都拒絕了他的邀約,最後是由一位年僅22歲的劍橋畢業生接受了邀約,他就是達爾文。在這趟航程中,船長就這麼繪製著軍用地圖,而達爾文也就這麼收集著各種實證資料,發展各種想法,最後形成他的演化論。

荷蘭的東印度和西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通過出售股票取得建船的資金,再派船前往亞洲,帶回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特產貨物。此外,東印度公司也資助旗下船艦的軍事行動,打擊競爭對手與海盜。最後,東印度公司更是提供資金直接攻下了印度尼西亞。

荷蘭的西印度公司在大西洋大展身手。為了掌控哈德孫河這個重要商業通道,西印度公司在河口的一座小島上開拓了一個殖民地,名為「新阿姆斯特丹」,即現在的紐約,當時西印度公司曾在殖民地築起一道牆,用來抵禦英國人和美國原住民,這道牆的位置現在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華爾街。

大事年表

在公眾號:言希書屋公回復書名.epub/pdf/mobi即可獲得本書 如:人類簡史.epub

weixin.qq.com/r/eS0nP7H (二維碼自動識別)

關注言希書屋 領取免費電子書 一起讀好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