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看過電子書也想拿著實體書揣摩的?

我個人的愛好是經管,哲學,為人處世類的


推薦了解下郁青的《個體的維度》等書:

因為年輕的時候找不到好書,後來就自己寫了兩本,也可以說是一本。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千萬言,就成長自助、自我管理而言,這兩本書足以。當然,書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

《個體的維度》和《作為主體的人》分別是關於個人和組織的兩本小書,或者可以說是關於自我管理與組織管理、關於個人成長與人生經營的一些個人思考,也是我作為一個70後獻給後來者最珍貴的禮物。

這兩本書可以適讀人群為20-50歲,有一定知識基礎跟閱歷人群,年長者也可以將該書贈送晚輩。讀者評論及相關分享可移步本人知乎文章欄。書到底怎麼樣,我的承諾是支持無理由退貨,贈運險。


《明朝那些事兒》

首先,這本書很通俗,不存在閱讀障礙。國內很多書都有個毛病,不說人話,讀起來讓人難受。如果你們遇到了這樣不說人話的書,覺得不舒服,不好看。請相信自己的潛意識,潛意識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規避危險傷害而存在的本能,不好看的書就是不好看。

其次,這本書是以人為主。國內講歷史的書主要是寫事情為主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來一套,讓你不明覺厲,記起了小本本。

但是嘛,時間久了,你就會忘了,如若應付考試,記得勤奮點,時間會記得久點。

像這樣以人為主的史書,能有效減少這種壓抑感,不自覺會記得久,跟人聊起來還會滔滔不絕。

因為以人為主的書,你會不自覺代入其中,思考這事我該怎麼解決,我做得與歷史人物是否有異同。

不僅你當時會琢磨,關上書本,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你心裡都有個數。

「謝謝這本書,我學夏言的法子,絆倒了我討厭的上司。」

我在看這本書評論的時候,有看到過這樣的一句簡評。此人行為是否正確,我無權評論,但是,這本書有借鑒感,是不容置疑的。

最後,國內有趣的歷史書極少,這本尤佳。對於許多人來說,提起歷史書,都是覺得這類書該落一層灰的,象牙塔里的教授寫幾篇文就行,不如平時看看抖音微博。

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有趣的歷史書太少了。少也罷了,還有一批人瘋魔般,覺得「有趣」是低俗,是嚴厲禁止的。這些人就覺得我們得對老祖宗的東西頂禮膜拜,束之高閣才好。

但是,歷史就是對過去的記錄,不肯直面真實,只會張口自己完全不懂的詞,覺得高深了不起,反而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過去的人,現在的人,沒有什麼區別。國外的人,國內的人,也沒有什麼區別。

造就歷史的不同在於地理,氣候,人文環境。

這就是我推薦多看歷史書,看有趣的歷史書的原因。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門小白與大神都能看的書,也是兩者都能聊的書。


可以說是紅樓夢嘛 為人處事 人生哲學 全都命運在一本書內 那這本書必然是紅學


教科書


左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