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術深入傳統零售的各個環節過程中,既有新舊理念的碰撞,也有技術落地的磨合。

4月24日,此次沙龍活動圍繞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傳統零售等話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討,為傳統零售玩家提供了一條轉型升級的合適路徑。

論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融合之道,創新奇智新零售聚智沙龍圓滿落幕 科技 第1張

主辦方創新奇智更是以自身成功的人工智能零售解決方案為例,深入剖析了當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驅動下的新零售技術趨勢和落地實踐經驗。同時,來自傳統零售行業的渠道商、快銷品牌商以及新零售行業的新興技術公司,也從不同維度帶來對新舊零售融合的思考。

技術產品+行業場景,新零售的新打法

新零售“新”在哪裡,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會是新技術,尤其是像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這樣的技術。然而,對於很多技術驅動的新興企業來說,如何去做好AI賦能以及落地的工作成為制約它們發展的瓶頸。

對此,僅成立一年就獲得總金額逾5億元融資的創新奇智頗有話語權,其擁有豐富的人工智能落地經驗。以零售行業為例,創新奇智擁有瑪氏、永輝、原麥山丘、嘉士伯、雀巢等多家行業標桿客戶。

論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融合之道,創新奇智新零售聚智沙龍圓滿落幕 科技 第2張

圖 | 創新奇智副總裁、華中區總經理姜偉

創新奇智副總裁、華中區總經理姜偉在活動現場分享了創新奇智在AI落地上的“訣竅”:

據姜偉介紹,在零售方面,創新奇智提供了從智慧商店、智能店面運營、智能供應鏈到智能客戶管理的一整套解決方案,囊括了零售行業的前中後臺全應用場景。

技術驅動下的新零售如何玩出新花樣?

新零售可以說是互聯網以及大數據時代下的產物,如果沒有數據,新零售也無從說起。而伴隨着深度學習在內的AI技術的發展,數據的價值潛力被深入挖掘,這也讓新零售進入到新的階段。

。和傳統貨櫃、RFID貨櫃等相比,“刷臉開門-選品取貨-關門自動付款,消費者使用體驗就像在家用冰箱。”

論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融合之道,創新奇智新零售聚智沙龍圓滿落幕 科技 第3張

圖 | 創新奇智智慧零售技術總監周江濤

值得一提的是該款智能貨櫃的優勢還體現在端上的SaaS零售雲智能分析服務。這套智能零售雲SaaS平臺是終端設備數據分析決策的基礎,而將數據上傳到雲端處理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貨櫃成本。

另外一方面,

論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融合之道,創新奇智新零售聚智沙龍圓滿落幕 科技 第4張

圖 | 創新奇智產品總監童超

童超表示,創新奇智數據智能解決方案基於自研的企業級自學習機器學習平臺,可以通過算法充分挖掘數據背後的價值,

童超重點介紹了與永輝超市的合作案例。創新奇智銷量預測算法相對傳統方法,將準確率,從而為補貨訂單提供了精準的基礎和前提,同時

快消品牌的煩惱:AI時代如何實現營銷閉環

對於很多快消品牌來說,線上線下數據融合過程中,往往在終端渠道管理中遇到很多問題,

創新奇智產品總監樑睿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渠道陳列監控方案為例,詳細闡述了創新奇智如何幫助快消品牌實現營銷閉環。

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營銷,最終形成從實時終端戰況監測到數據驅動決策再到保障銷售執行的營銷閉環。

論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融合之道,創新奇智新零售聚智沙龍圓滿落幕 科技 第5張

圖 | 創新奇智產品總監樑睿

據樑睿介紹,通過創新奇智的渠道陳列監控產品,“業務代表只需用手機對貨架、冰櫃、地堆等場景下的商品陳列面進行拍照,上傳至雲端進行識別和分析,1秒即可將本品、競品、陳列佔比等圖像識別結果返回至終端及後臺,並生成數據報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傳統零售VS新零售,融合發展之道

在傳統零售玩家尋求轉型升級的過程,既包含着新舊理念的碰撞,也存在着技術落地的磨合。為此,

· 傳統零售轉型升級的“破與立”

在主題為“傳統零售轉型升級與發展”的圓桌中,就零售行業的一些關鍵議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

論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融合之道,創新奇智新零售聚智沙龍圓滿落幕 科技 第6張

圖 | “傳統零售轉型升級與發展”圓桌

作為傳統行業的代表,於培華和劉豪華不約而同地提到他們在轉型過程中壓力很大,被“逼着”向前走,遇到的難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姜偉和蘇春園則是站在新技術公司的角度,為傳統行業轉型提供了他們的解決之道。

姜偉表示,“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做出一點進步,比如做一些示範性項目給予客戶信心和鼓勵,慢慢將行業帶上正軌。實現用技術手段幫助企業節省開銷,瞄準消費者精準需求的目標。”

蘇春園認為,傳統零售企業要具備互聯網思維,同時零售行業外部市場趨勢變化處於不確定狀態,我們就要投入最確定的趨勢:技術。

· 新零售的探索與升級

在圓桌“新零售的探索與成績”中,各抒已見,給出了他們對於新零售的思考。

論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融合之道,創新奇智新零售聚智沙龍圓滿落幕 科技 第7張

圖 | “新零售的探索與成績”圓桌

王劍鋒表示零售企業和AI結合,是因為行業本身存在一些問題需要AI來解決。

專注於智能貨櫃運營的柯潤慧通科技談到了他們在轉型期遇到的問題,崔潔表示“我們的客戶沒辦法沉澱,流量池很難建立。

楊欣彬則以開為科技的智能化營銷產品為例,

新零售不可避免要談及當前比較敏感的數據收集問題,在提供個性化人機交互的體驗同時保障好用戶的數據隱私。

最後:

在新技術深入傳統零售的各個環節過程中,既有新舊理念的碰撞,也有技術落地的磨合。正如姜偉所說,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先把商業化落地做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