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的話題,聽上去似乎無關緊要。但由於每個人每天難免會產生或多或少的量,若能在進行極簡時,在這方面形成好的習慣,每一天的生活會更清爽,長遠來看,是會對個人和家庭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會有積極的效果的。

對於垃圾桶的極簡,我並不是從近期針對生活的全面極簡開始的。在我的案例裏,垃圾極簡基本上是根據兩個層面來進行的:一是垃圾分類,二是控制垃圾桶數量

垃圾分類方面,從小我家就嚴禁把果皮等「濕垃圾」丟入客廳的紙簍。在家人圍坐在客廳休閑喫東西時,總會用一個盤子來專門收集食物垃圾,最後與廚餘垃圾合併,當天及時丟出門。而客廳的紙簍只用來裝包裝紙、小朋友的草稿廢紙等等。

「幹」「濕」垃圾分離的這個習慣,我一直無意識地遵守著,工作後來到濕熱的南方,更是幾乎每頓飯後都丟一次廚餘垃圾,避免了家裡難聞的味道和擔心生蟲的恐懼。

當然,因為沒有在垃圾嚴格分類的社會中生活過,所以在生活中,我只能盡自己所能地妥善處理日常垃圾。比如能再利用的舊衣物可以用乾淨的袋子裝好,放在小區回收點;廢電池單獨丟棄;意外的碎玻璃或碎碗片葯嚴密包好再丟……

控制數量上,我家確實做到了只剩一個垃圾桶,實質上會有兩個垃圾點。

首先,我家唯一的垃圾桶就位於廚房。個人很推薦這種掛在櫥櫃門上的垃圾桶,不做飯的時候可以藏在櫥櫃裏,不會影響廚房整體的視覺效果。做飯時,因為高度合理,隨時產生的廚餘垃圾可以隨手丟進去,垃圾碎屑不會撒得地上到處都是。比放在地上的垃圾桶乾淨方便了不少。

第二個垃圾點我用購物紙袋代替。這個辦法最初是因為當時剛搬入新家,還沒來得及精心選擇一個漂亮的垃圾桶,日常生活又難免攢下一批紙質購物袋,就順手用來裝房間裏的普通垃圾了。硬挺的紙質購物袋可以不需要垃圾桶就立在地上,幫我減少了兩件塑料產品的購入:塑料垃圾袋和垃圾桶,從環保的角度考慮,也能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左:我家的廚房垃圾桶,這一款的小缺憾是,如果要放櫃子裏,必須注意避開水槽。右:家中囤積的購物紙袋,可以很方便地直立在地上,存放非廚餘垃圾。

另外,關於洗手間要不要垃圾桶,我的做法是:除了特殊時期外,不需要。現在新建的房子排污設施比過去有了極大的改善,舊的「廁紙入簍」的習慣也可以拋棄。

記得在我剛去歐洲上學時,學校廁所小隔間的垃圾桶上標註了類似「sanitary pad only」(年代久遠記不清了,大意為僅用來扔衛生巾)的字樣,覺得好奇。後來問了男同胞,果然男廁隔間內是沒有垃圾桶的。才知道廁紙沖入馬桶非但不是錯誤,反而是衛生的做法。

當然,廁紙要不要入馬桶,還需要簡友們根據居所排污設施的條件來決定。對女同學來說,在特殊時期,把垃圾紙袋臨時放在馬桶旁邊即可。如今的衛生產品都有獨立的小包裝,方便用完後包好丟掉。

以上是我基於兩個自定義的原則(「幹」「濕」垃圾分離、控制垃圾桶數量),在個人生活環境中,形成的垃圾極簡方式,還遠遠達不到嚴格環保主義者推崇的理想化的「零垃圾」、或一個玻璃罐裝下一年內所有垃圾的狀態。這裡記錄下來,希望與簡友們一起討論、朝著理想的環保狀態共同進步。

若我的分享對你有用,歡迎留言互動、關注專欄或作者,查看更多關於我的極簡生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