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別把孃家當自己家”,一位母親的內心實話,扎心

  作者:三點/原創

  接到母親打過來的電話之後,江濤久久沒有平靜。他妻子幾次走過來,想聽聽婆婆說了些什麼,他都臉上沒流露出什麼表情。

  他不想讓自己妻子知道,自己媽媽身爲一位母親,說的是發自內心的大實話:“兒子,別把孃家當自己家”。他怕妻子因此與婆婆生嫌隙,但他也明白,母親說得沒錯,扎心又發人深省。

  01

  濤濤,我知道你現在與兒媳婦已經組織了自己的小家庭,身爲母親想要看到你們和和美美、幸福快樂。

  但你得知道,婚後,自己家纔是重點,不要因爲愛屋及烏,就喪失了所有底線,只順着自己妻子。放縱其在對待自己孃家的問題上沒有了任何底線,那樣是相當錯誤的。我和你父親自己可以過得很好,我們並不想從你的婚姻當中得到什麼好處,你該做的,就是過好你自己的人生。

  但你的人生,不應該是脫離了父母又陷入岳父母的包圍之中拔不出來,這樣是說不通的。我們也是從你們現在這個年紀過來的,明白婚姻是怎麼一回事,應該如何與兩家親人相處,怎樣纔是健康有益於兩人感情能保持一種正常而積極的態勢。你可能現在還年輕,不太懂,身爲母親,我只希望你能早點明白一些事,少走一些彎路。

  02

  你的岳父母,他們都是很不錯的人,但是他們非常愛自己的女兒,而你的妻子,無疑婚後也沒有完全明白自己現在身份上已經發生了改變。

  我沒有想要責怪她的意思,她是一個很好的女人,但現在按她的做法來看,還是認爲自己是孃家的女兒,沒想過自己是我家的兒媳婦,甚至她都沒意識到她是嫁給了你,而認爲自己只不過找了一個可以跟她一起愛她父母的男人。

  我也明白,女婿跟岳父母搞好關係,比兒媳婦跟公婆要容易得多,他們能把你當兒子看,我很高興,但我並不太希望你把他們當成父母。

  03

  不是媽媽自私,而是婚姻是件非常複雜的事情,裏面牽扯的東西太多了,想要處理好這些,最好保持一種謹慎而客觀的態度,保持婚姻所賦予你們的權利與義務,不要產生錯位、也不要隨便混淆,這樣對於未來有利。

  有章法、有權限,就不會被你妻子的愛所綁架,將她們家所有的義務與責任全部轉嫁到你的頭上,這種認知就是不正確的。

  不管什麼樣的關係,永遠是雙向的,他們對你好,你對他們好,本來無可厚非。但在此之上,如果產生大量單方面的金錢出入,連同你都活成了對方家的兒子,那就不太理性了。你得明白,在法律上,你並沒有贍養岳父母的義務,你們之間的唯一關係,就是你妻子,他們女兒。

  04

  你們的關係是間接的,他們的贍養問題,應該由自己的兒女酌情處理。媽媽不是想挑撥你們之間的關係,但有些事情,不是你一味接受就能行的,它得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纔行。

  你爸爸當年跟我父母也相處得非常好,男人沒那麼細心,但他勝在真誠。我的父母都是那種心疼孩子的長輩,他們對我們沒什麼要求,但是卻很體貼。

  不牽扯太多經濟利益上的相處,就非常真誠。你爸爸兩邊長輩都一樣拿零花錢,逢年過節也都會買禮物。到了我家會幫着乾重活,有時間就陪着你爺爺出去釣魚。

  而我父母,會煮他喜歡喫的東西,上街買衣服,總也不會忘提他的那一份,有什麼好東西,都想着留給他。我想告訴你,真正的愛,從來都是相互的,這一點你得斟酌。

  05

  建立一段對雙方有益的關係,不是去想着從別人身上獲取什麼,而是我們從內心出發想爲對方做點什麼。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信任感。

  信任產生親近,接下來我們才能願意爲了對方着想收起自己防備世情的刺,免得傷害到對方。這一點,就與血緣親人不同了,親人之間沒有隔夜仇,但外人之間一句不友善的話,也許一輩子就等同於陌路。之所以會這樣,就因爲對方不是你的父母,得小心維護。

  日久見人心這一句話,看的是平淡且真摯的長遠,與一時的熱絡無關。當個稱職的好女婿,做好屬於自己的本分,強過丟了身分,活成妻子孃家的附屬品,這樣會讓他們看輕你。

  三點評價:

  你得明白,你做得恰當,他們纔不會對你有過分的期待,這樣,他們也不會對你提過分的要求,雙方建立的,只是一種長期的友情。任何關係想要長久,這一點是必須的。

  友情是什麼,是兩個沒有關聯的人,不是因爲利益,而只是因爲對彼此的欣賞,而走到一起。媽媽與其說教你如何與妻子孃家相處,不如說在教你與人處事的道理。只要你聽得進去,將來在處理任何關係上面,都會做得很好,成爲一個大方得體、進退出度的人。

  其實就如同這位母親所說的,太過隨意的人,既可能忠於自己,但也容易放棄一些原則,隨着妻子便活成了岳父母家的孩子。人是要維持自己的社會關係,但所有關係講求的都是要將心比心。

  做好自己容易,沒什麼難度很輕鬆,可我們畢竟身處社會,要跟人打交道,上點心是不會錯,但一定不要忘記了合適的度,跟社會對一段關係的定義。

  所謂情商,不是一味對不合理的要求妥協,而是遇事講求原則,謹守本分,再加上些許的智慧、謹慎,一些手法和技巧讓對方能夠接受並感到愉悅。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