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拜先祖是每個炎黃子孫都有的倫理情愫,是傳承親情的重要方式,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也是我們大力傳遞孝文化的重要載體。清明時節、慎終追遠,無疑更是傳承好家風的重要契機,優良家風必將爲家庭和美、社會和諧、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注入強大正能量。家風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承載着祖輩對後代的心願和期望,也體現中華民族道德風尚的一脈相承。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後”,就是說我們在清明祭祖時就要記得傳承好家風,彰顯正能量。

  作爲兼具節日和節氣雙重身份的清明,各地風俗活動很多,但掃墓祭祖、慎終追遠幾乎受到人們的一致認同。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在家辛勤勞作的人們,都會通過祭祖、插柳枝、喫雞蛋等方式憑弔和緬懷逝去的先輩。潛移默化中,凝聚了家庭力量,昇華了兄弟姊妹的感情,祖輩生前立下的家訓家規、良好家風亦在銘記中得到傳承。

  常有人說,小時候,我們是父母的未來,成年後,父母卻成了我們的以後,這生命的奇妙傳承中,離不開家風的陪伴。過清明節,不僅要追憶先人音容笑貌,追念先輩養育之恩,而且更要牢記他們的遺願遺訓,把好品質、好家風傳承下去,愛國保家、忠孝廉節、勤儉節約、積德行善、誠實守信,等等,某種意義上說,傳承好家風,既是清明文化的內核所在,也是對先輩最好的紀念和告慰。

  清明祭祀,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這不只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家風,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的基點。傳承良好家風,應與時代同行,強化家風建設,不忘先人教誨。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讓優良的家風得到良好的培樹和弘揚,成爲一個家族薪火相傳的寶貴財富,成爲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