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必有一首詩,湧上心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首詩、詩人杜牧和他筆下的杏花村。

  淅淅瀝瀝的雨,路上欲斷魂的行人,原本讓人讀了有點憂傷;後兩句卻陡然看見春天杏花盛開的村落和作者尋酒的樂趣。清明時節因這首詩沾染了不少酒氣和豪情。

  北宋宋祁春遊的時候作詞,也仿着這首詩的後兩句,表達了恣意逍遙之意。

  宋祁

  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詞人

  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作者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牽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裏人家有。”

  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了。

  詩詞太美,讀得人很想看看那杏花村,品品那酒。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所說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裏

  我先說說小時候我心裏的答案:

  有一年春節,一個從山西回來的遠房親戚送來汾酒。父親嘗過酒後,大讚其綿柔的口感和老牌品質。我卻被酒的包裝吸引了——杏花盛開的樹下有兩三屋舍,這不就是杏花村嗎?原來詩裏的杏花村是真的?這奇妙的發現讓我深深地記住了這瓶酒,和它的產地山西汾陽杏花村。

  多年之後,當第一次聽說全國有20多個杏花村相爭不下時,我——

  在所有20多個杏花村裏,以山西汾陽和安徽池州聲名最盛,競爭最激烈:

  汾酒自南北朝以來便聲名鵲起。全國杏花村雖多,只有這裏有全國馳名的好酒。另有人說,杜牧是陝西西安人,他曾祖杜希望卒於西河任上,而西河就是汾陽的舊稱。曾孫來瞻仰曾祖過世的地方也說得過去。不過,記載杜牧平生事蹟、每年行動的《杜牧年譜》卻並沒有相關記載,所以無法佐證這種說法。

  杜牧是實實在在去過池州的,還在那裏當了兩年刺史。但也有人提出疑問:如果杜牧是在赴池州做官的路上作了此詩,那時離清明節尚遠;如若是在做官第二年的清明節作了此詩,這位嗜酒的大詩人會不知道附近哪裏有好酒嗎?儘管存疑,但從明朝開始,文人墨客對池州杏花村的經營,使這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成了詩文勝地。到清乾隆年間修撰四庫全書,池州的《杏花村志》成爲全國唯一一部收入的村志,影響力可見一斑。

  PK結果

  1號最早在酒類商品上獲準註冊“杏花村”商標,2號於2001年申請了“杏花村”旅遊服務類註冊商標。此後十年間,雙方對簿公堂,一路從商標局爭到商標委,又從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爭到高級人民法院,最終,2號獲勝。

  這意味着——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品詩裏的酒要去山西,賞詩裏的景卻得去安徽了。

  還有一段插曲——

  有人懷疑《清明》不是杜牧寫的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認爲《清明》詩來歷不明,“若究其出處,則殊爲可疑”。

  據稱,“杏花村”一詞在唐詩中很是少見,直到兩宋時期才流行起來,成爲文人精神世界中“桃花源”般的存在。而此詩恰恰最早出現於南宋淳熙年間,而後被劉克莊、謝枋得等人“發現”並收錄在《千家詩》中,署名爲唐代詩人杜牧,因此極有可能是宋人所作,託名杜牧。

  探究至此,我有些晃神。

  如若連作者都不是真的,那我們討論杏花村到底在哪兒還有什麼意義?

  轉念一想,管他呢,在這大好的春日裏,有好詩、好酒和美景,杏花村就在你心裏了。你說呢?

  P.S. 一擡眼,小編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區已是沙塵瀰漫。

  天氣預報果然所言不虛——相信許多北方的朋友此刻與小編在同一片沙塵中。

  嚴重的話,就別出門了,在家讀詩品酒也是好的,畢竟不用上班啊。

  能出去浪的同學請向杜牧和宋祁先生學習,珍惜這大好春光,盡情享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