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在飛過海王星,距離地球64億公里時,把鏡頭轉回地球,最後看一眼家園,拍下了這張照片。

照片的名字叫做Pale Blue Dot,暗淡藍點。如果不是用圓圈標識出來,我們不會注意到,照片上方泛著蒼白藍光的小點,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這一粒微塵,就是人類歷史的舞台。

在這個舞台上,活躍過的物種數量高達萬億,人類只是毫不起眼的其中之一。為何如今卻能站在食物鏈頂端,擁有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又為何,人類不斷演化進步,個體卻並沒有變得更幸福?

《人類簡史》這本書以極其宏觀的視角,通過講述人類歷史上的三次重大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獨到的觀點和解答。

首先,我們從認知革命的開端,七萬年前的一次偶然事件說起。

01 認知革命:歷史的偶然

時光倒流七萬年。

那時智人並不是唯一的人種,我們還有很多兄弟姐妹,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等,共同生活在地球的不同角落。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內部連接方式,產生了新的思考方式,發展出了獨特的語言,從而為智人帶來了新的能力。

智人語言的特別之處,在於更加靈活、可以「八卦」、可以虛構故事這三點。

更加靈活

指的是智人可以傳達更大量的身邊環境的信息,規劃並執行複雜的計劃。例如當遇到類似「河邊有獅子」的情況時,不止像猴子一樣可以向同伴傳達:「小心,有獅子!」這樣的信息,還能正確描述位置,以及有哪些路能夠抵達。有了這些信息,就可以和部落成員一起討論,該怎麼逼近河邊,把獅子趕走,圍捕野牛。

可以「八卦」

指的是智人的語言能夠傳達更大量關於社會關係的信息,例如部落里誰比較誠實可靠、誰是騙子、誰和誰在交往、誰討厭誰……現代的人際溝通中也有這個特點,有助於組織更大、更有凝聚力的團體。

可以虛構故事

指的是能夠想像並表達出從未見到過的虛構事物,類似「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在智人演化過程中,「虛構故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基於這個能力,人類創造了如神話、貨幣、公司、人權等等非實體概念,從而促進了大量陌生人之間的合作,和社會行為的快速創新。

這個過程就是「認知革命」,自此後,智人獲得新的技術和組織能力,發明了船、弓箭等工具,走出亞非大陸,征服外面的世界。

對整個生態來說,智人這次偶然的轉變猝不及防。人類轉眼躍居食物鏈頂端,導致許多物種滅絕,生態鏈重新洗牌。我們的兄弟姐妹,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種也相繼滅亡。這些災難,都源自智人這場倉促的躍遷。

而當智人野心勃勃,以為能馴服一切時,事實並非總是如願。

02 農業革命:一場騙局?

把時間線調至12000年前,原本在深山老林中四處遊盪,靠採集狩獵為生的智人,開始換了一種活法,定居下來,種田放牧。「農業革命」開始了。

人們一度相信,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人類開開心心地放棄了狩獵採集的艱苦、危險、簡陋,安定下來,享受快樂富足的農民生活。很不幸這個故事只是幻想。農業革命更像一場騙局,背後的主謀正是小麥、稻米這些植物物種。智人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

我們分別從小麥和智人的視角,來看一下騙局是如何發生的。

小麥視角

一萬年前,小麥不過是眾多野草當中的一種,只出現在中東某個地區。短短一千年內,小麥就傳遍了世界各地,目前在全球的佔地面積快有英國的10倍大小。生存和繁衍是最基本的演化標準,以這個標準,小麥由無足輕重到無所不在,可謂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

小麥的秘訣在於操縱智人、為其所用。比如:小麥不喜歡大石頭,所以智人要把田裡的石頭撿乾淨搬出去;小麥不喜歡和其他植物分享空間和養分,所以智人要為其除草;小麥會得病,所以智人要幫忙驅蟲防病;小麥會渴,所以智人要大老遠引水過來;小麥會餓,所以智人要收集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土地。

智人視角

從健康角度,智人身體的演化,原本更適應爬樹摘果、追追瞪羚,而不是從事彎腰撿石頭、挑水之類的種植活動。於是頸椎、脊椎、膝蓋、腳底付出了代價。農業時代後人類出現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和疝氣。

從生活保障的角度,農民的生活其實比採集者風險更大。採集者有幾十種不同食物為生,即使某種食物減少,只要其他食物多採集或狩獵一些就可以。而農業社會僅靠少數幾樣主食,如果遇到缺水或蟲災,就會引發大規模饑荒。

從繁衍後代的角度,雖然長期定居和糧食的增加有助於人口增長,但嬰兒也較早斷奶,而以粥來代替,因為母親要干農活。於是嬰兒的免疫系統下降,長期聚落也成了疾病傳染的溫床。大多數的遠古農業社會,有至少1/3的兒童無法長到20歲便死亡。

從生活負擔的角度,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糧食供給,必須擴大耕田面積,干更多的農活。於是人們整天忙忙碌碌,忙得滿頭大汗才能換來麵包。

原本只是為吃飽一點,生活更安全一點所做的努力,最後累積的結果,卻是讓人類從每天只需花幾個小時採集狩獵,變成要花整天的時間在烈日下挑水種田。

農業生產出的多餘糧食養活了一小撮精英分子:國王、官員、貴族、牧師、藝術家和思想家。歷史上寫的幾乎全是這些人的故事,而其他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只是不停地在田地里辛苦勞作。

農業革命使智人數量指數級增加,從物種演化的角度上是成功的,但卻讓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農業革命告訴我們,演化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事實上,人類整體的演化進步,往往是以犧牲個體的幸福為代價。歷史上每當人類整體的能力大幅增加時,個人的痛苦也總是隨之增長。

03 想像構建的世界

農業革命後,人類創造了擁擠的城市、強大的帝國,以及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網路,這一切都基於上面提到的,人類的思維和語言能夠虛構故事的能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想像構建的世界,根本沒有神、國家、金錢、人權、法律、公司,這些只存在與人類的共同想像中。為了說明這點,書中舉了一個標緻公司的例子:

該以什麼標準,才能說標緻公司確實存在?

路上的標誌車並不代表公司,就算它們被銷毀,標緻公司依然存在,可以繼續製造新的車輛。

標緻的工廠、員工,也不等於公司,就算災難毀掉了一切,公司還是可以借款,重新僱傭員工,建造工廠。

經營團隊和股東,也不等於公司,就算解散團隊,把股票售出,公司本身依然存在。

但只要法官下令強制公司解散,雖然工廠、員工、股東繼續活著,但標緻公司就這樣消失了。標緻公司與這個世界,並沒有什麼實體的連接,它不是一個實體對象,只是我們的集體想像,這種想像在法律上稱為「法律擬制」。

建立標緻公司的關鍵故事,就是法國國會編寫的法律制度。經過認證的律師遵守規定的儀式,在一張文件上簽名的一刻,新公司就註冊成立了。公司是獨立的法律實體,不等於設立者、投資者或管理者任何人,但可以像人一樣,擁有賬戶、貸款、權利和義務。1896年阿爾芒·標緻進行了這個儀式,法國公民也就表現得好像標緻公司的確是個實體般的存在。

多年來,人類編織了極其複雜的故事網路,我們的經濟秩序、社會秩序、法律秩序都建立在這些故事網路之上。

貨幣,是人們共同相信金錢萬物可換的故事。

宗教,是人們共同相信神的故事。

民族,是關於身份認同的故事。

消費主義,是關於慾望的故事。

金錢、帝國、宗教則是最強大的故事,共同推動了全球人類的融合統一。

出於以下原因,我們不可能逃離想像構建的世界:

想像所構建的秩序,早已深深與真實世界的實體結合。我們的建築、家居、服飾……無不體現著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文化和價值取向。

而且,想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多少人夢想的詩和遠方,其實是浪漫主義與消費主義共同植入我們腦海中的故事,它們聯手催生了販賣各種「體驗」的市場。

最重要的是,人類共同想像構建的秩序,並不單獨存在於個體,而是存在於主體之間。如果有個人不再相信金錢,不會造成任何改變,因為關於金錢的故事存在於數十億人之間,必須說服這些人同時改變想法。

因此,要改變某個想像構建的秩序,就要想像出更大的力量。例如要解決標緻公司,就需要法國的法律制度;要解決掉法國的法律制度,又要想像出更強大的東西,像是法國國家的力量……以此類推,就會發現:每一次人類以為打破了監獄的高牆,邁向自由,其實只是到了另一間更大的監獄。

04 科學革命:始於「無知」

最近的500年間,發生了「科學革命」,人類的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成長。

現代科學的起點是「承認無知」。之前,人類認為世上的事情都已被解決,只用按照先知的指引活著就好。歐洲人首先打破了這種思維禁錮,冒險家、科學家開始收集各種觀察數據,並用數學工具整理,獲得了新的知識、理論,新的科技順勢而生。

(圖: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這次行動和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為科學革命的兩大代表性事件)

支持現代科學發展的主要力量,是帝國和資本主義。科學家為帝國提供實用知識、思想基礎和科技工具,帝國為科學家提供物質資助、信息和保護,並確保研究成果的廣泛傳播。而資本家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將利潤拿出來,用於投資研究和再生產。

經濟增長需要有能源、原料,每次能源或原料短缺導致經濟增長趨緩時,就會有資金投入科學研究,讓人更有效的利用資源,或找出全新的能源材料,這個過程就是「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帶來了豐富、價格低廉的能源和原料,人類的生產力有了爆炸式的增長。但與此同時,也把人類推向了更嚴峻的危機:

對生態過渡改造,導致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污染猖獗,地球越來越不宜居;

人類不再依賴大自然,但卻越來越受到現代產業和政府的支配;家庭和社群崩潰,其功能被國家和市場取代,個體互相疏遠;……

如同農業革命的騙局一樣,科學革命之後的人類個體,也沒有更加幸福。

幸福和快樂該如何計算?有研究表明:金錢確實會帶來快樂,但超過一定限度之後,效果就不明顯了。家庭和社群對幸福感的影響比金錢更大,那些家庭關係緊密、社群互相扶持幫助的人,明顯比較快樂。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的感受,其實並不在於客觀條件,而在於客觀條件和主管預期是否相符。

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時間更長,坐在冰冷的辦公樓中,在電腦屏幕超過10個小時,面對一份份方案和報告,感受不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只有極少的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但隨著人類整體能力增強,這個時代人們有著比任何時代都更強烈的慾望。所以,雖然現代社會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是人們個體卻前所未有的孤獨、不快樂。

以上,就是《人類簡史》中所講述的人類歷史上的三次重大革命,如何改變了人類和其他生物。

「認知革命」讓歷史正式啟動,智人發展出了獨特的語言和思維方式。

「農業革命」讓歷史加速發展,人類馴化了動植物,告別了採集時代,創建了更大的合作網路。

「科學革命」讓歷史畫下句點而另創新局,資本與科學交織發展,智人藉助科技進一步進化。

人類未來還將如何演化?有三種可能的方式,讓智慧設計取代自然選擇:

  • 生物工程:通過基因改造,可能會讓智人這個物種大幅改變
  • 仿生工程:智人通過接入無機組織,如機械、計算機等來維持身體功能和生命,成為生化人
  • 無機生命工程:智能機器人產生獨立意識,奮起反抗智人

下一次改變人類的革命是什麼?我們將走向哪個方向?進化還是毀滅?無法預測。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類仍然只有地球這一個共同的家園。

05 結語:暗淡藍點

開頭那張叫做「暗淡藍點」的地球照片,說服NASA讓旅行者1號拍下它的人,是旅行者影像小組的成員、天文學家卡爾·薩根。關於這張照片,卡爾曾發表過這樣一段話:

在那裡,那是家園,那是我們。在那裡,你愛的每個人,你認識的每個人,你聽說過的每個人,在這世上存在過的每個人,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聚集在這裡的,是我們的歡樂和痛苦,是成千上萬的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每個獵手與覓食者,每個英雄與懦夫,每個文明的創立者和毀滅者,每個國王與農夫,每對年輕的愛侶,每一個母親與父親、充滿希望的孩子們,發明家與探險家,每一位高尚的教師、每一位貪腐的政客,每一位超級明星、每一位最高領袖,人類史上的每一位聖人和罪人,都生活在這裡...如一粒微塵,懸浮在一束陽光之中。 地球是一個很小的舞台,在浩瀚的宇宙背景下,想想過去的血流成河,那為帝王將相而流的血,只為讓他們在光榮和勝利中,成為瞬間的偉人,佔有那一個小點中…那一小部分。想想那無盡的殘酷,圖像里那一個像素點的某個角落的民眾,每天把這殘酷施加到與他們沒什麼區別的另一個角落的民眾身上。他們為何常常誤解,他們為何渴望殺死對方,他們的憎恨為何如此狂熱。 我們在裝模做樣,我們自以為很重要,妄想著我們人類地位特殊,在宇宙中與眾不同,這一切,都因這泛著蒼白藍光的小點而動搖。我們的星球,不過是一粒孤獨的微塵,籠罩在偉大的宇宙黑暗之中。 我們默默無聞,沉浸在無盡的浩瀚里,沒有一絲線索顯示,除了我們自己,還有誰能拯救我們。 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的世界,生命再無其他去處,至少在不久的將來,亦是如此。沒有外星球,供人類遷移,只可參觀,不能定居。不管你喜歡與否,現在,只有地球供我們立足。 據說研習天文,可以讓人謙卑,塑造人心,磨鍊個性,也許再沒有更好的方法,能比這遙遠的畫面,更好地顯示出人類的自負與愚蠢。對我而言,它強調了我們的責任,要對人更友善,懂得珍惜與愛護,這泛著蒼白藍光的小點,是我們知道的唯一的家園。

(完)

以上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第二人生SecondLife

關於讀書和旅行,關於轉變和成長。歡迎關注~

原文地址:想更了解自己,最好先了解一下整個人類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