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潮牌圈最大的新闻出自愚人节当天:

  KAWS创作的一幅画在那天的香港苏富比拍出了1.16亿港币的价格。

  画长这样

  眼熟吗?

  就算对艺术一点不熟,应该也认识KAWS这个设计,至少也在优衣库里看过他联名的T恤吧。

  反正买过这个联名系列的人,最近可能得考虑把衣服裱起来了。

  UNIQLO X KAWS合作系列

  但为什么说是潮牌圈的大事呢?

  因为苏富比的那场拍卖会是由著名潮牌BAPE的创始人NIGO策划组织的,当天的所有拍品也都是他自己的个人收藏,总共33件,被一抢而空。

  苏富比NIGO专场拍卖图册,拍卖会名为“NIGOLDEN EYE”

  比如1.16亿港币那副画,是他在2005年委托KAWS创作的,以自己喜欢的一张Beatles专辑封面为灵感。最初起拍价是500万港币,最终翻了20倍还多。

  左:NIGO和KAWS的画《The KAWS Album》;右:披头士的专辑《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

  更神的是,拍卖会当天还有一双BAPE的球鞋,拍之前给出的预估价是只值500-800港币。最后居然也拍出了10万港币

  放几十年前,谁能想到居然连潮牌出的球鞋都能作为当代艺术品来拍卖了呢???

  尽管有不少人质疑这个拍卖价格,但苏富比亚洲区当代艺术部的主管寺濑由纪是这么解释的:

  “现在街头艺术在圈子里特别火,地位和70年代时的波普艺术差不多。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

  正在接电话的就是寺濑由纪,据说当天那幅画的买家就是她的一个客户,网上也有传言说是Justin BIeber买的

  算是给街头艺术的一种官方盖章认证了吧。

  而那场拍卖会之所以那么受藏家们关注,也正是因为NIGO本人是街头圈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NIGO的原名其实叫长尾智明,NIGO只是个江湖上的暱称,在日语里是“二号”的意思。

  NIGO和他创办的BAPE的logo

  二号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藤原浩二号”的简称。

  90年代初,因为机缘巧合,NIGO成了自己的偶像藤原浩的助理,因为两人长得很像,所以被取了个外号,叫”藤原浩二“,后来他的一些玩法也受了藤原浩的很多影响和帮助,这个外号就一直保存了下来。

  左:”藤原浩二“NIGO;右:藤原浩

  所以我今天要聊的并不是NIGO本人,而是藤原浩。

  说实话看到拍卖会新闻的当天,我还挺开心。因为上周Art Basel期间,我刚去香港参加了一个藤原浩的艺术论坛。

  对于一部分年轻人来说,藤原浩可能算是个年代有些久远的名字了,所以我正愁怎么用大家感兴趣的方式介绍他。

  中间坐的是藤原浩,左边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策展人之一Hans-Ulrich Obrist;右边是Hypebeast的创始人Kevin Ma

  而这条新闻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因为要说清楚凭什么球鞋也能作为艺术品来卖,就少不了要聊到藤原浩。

  关于藤原浩本人,《Business of Fashion》是这么评价的:

  ”Before there was the internet, there was Hiroshi Fujiwara.“

  “这个世界还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就有藤原浩了。”

  藤原浩年轻时

  很简单一句话,但是分量很重。

  尽管不是所有网络时代生的年轻人都认识藤原浩,但他确实是很多偶像小时候的偶像。比如Dior男装现在的设计师Kim Jones就说过,我从小就喜欢藤原浩。

  这幅图里从左到右:Kim Jones;Kanye West;藤原浩;充当背景的是现在Off-White和LV男装的设计师Virgil Abloh,拍摄于2012年

  hmmm,别看这两人看起来没差多少,其实藤原浩大叔已经55岁了,比Kim大15岁,所以说用“从小就喜欢”这个词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Kim Jones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崇拜藤原浩的时候这么说道:“几乎没什么是他不懂的。”

  实际上,被称为什么都懂的藤原浩倒并不是学历比别人高,就是胆子大,喜欢去接触和尝试新东西而已。

  01、

  1964年,藤原浩出生在日本的一个小城市,名叫宇治山田(现在改名叫“伊势市”了)。因为喜欢大城市的氛围,他很早就出发去东京闯荡,而闯的方式,就是混迹于各大CLUB。

  小时候,因为喜欢Punk乐队,藤原浩的打扮都是这样的

  没有资料显示藤原浩小时候念过什么书,他的家境似乎也没有太好。总之,靠着家里发迹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

  后来人们只知道,他的世界开启于18岁时。他有幸赢了一场CLUB举办的穿搭比赛冠军,于是就拿到了一张往返伦敦的机票。

  到了伦敦后,混CLUB的朋友给他介绍了Malcolm McLaren认识(那时是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d的男票)。

  中间是Malcolm McLaren,右边是藤原浩

  McLaren告诉他,伦敦现在不好玩,你应该去纽约看看。

  他也就真信了,花了大量积蓄,立刻买了张机票飞去纽约,靠着McLaren的朋友在那儿小住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纽约地下刚开始流行嘻哈文化,全世界其它地方的大部分人还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因为亲身去了趟纽约,藤原浩也就比所有人都更早地见识到了嘻哈文化的酷。

  当然,如果只是见识了也没什么卵用,而藤原浩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居然当机立断决定把嘻哈文化带回日本,也不管这会不会在自己家乡受欢迎。

  于是,回国后,他就成了第一批在亚洲用嘻哈音乐玩Remix的DJ。

  年轻时候在打碟的藤原浩

  那时和现在可不一样,现在年轻人想知道其他地方在流行什么,上微博和ins一刷就知道了。

  但那个时候,什么新东西都知道的人太少了,藤原浩就是难得的其中之一。

  比如,大家都知道BAPE的logo是个猿人头,它是由著名的插画师SKATE-THING在90年代初用Mac电脑设计的。

  左:Bape的logo;右:SKATE-THING

  但SKATE-THING有一次在《Interview》杂志的采访里说,”我以前只是经常画画,但第一次接触苹果的Mac电脑,用它做设计还是藤原浩教我的。“

  你想想,一个设计师被一个DJ教导怎么用电脑来做设计,这合理吗。

  大概也正是因为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藤原浩后来索性在杂志开了个专栏,名叫《Last Orgy》,专门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出了什么新音乐和新东西。

  后来,他甚至还用每周录一段视频的方式给大家介绍最近出了什么新东西,其实就和Vlog一样,只不过那还是几十年前。

  早年藤原浩的渣画质“开箱视频”,还贴心地介绍BGM

  说实话,这其实就是现在无数网红们在做的事情,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没几个人能胜任这件事,所以藤原浩也就成了无数年轻人的偶像。

  藤原浩早年的专栏,顺带提一嘴,开篇提到的NIGO最早也正是因为看了藤原浩的专栏才喜欢上他的

  02、

  不过,上面只是背景的铺垫,接下来才要开始说到关于街头文化的正题了。

  度过了欢乐狂欢的80年代以后,90年代初的日本立刻发生了一件大事,了解经济史的应该知道:他们的经济崩盘了。股市暴跌了70%,楼市暴跌了60%。

  如果没有这件事的发生,也许街头文化未必有现在的地位。

  90年代的日本地铁站,可以看出来朴素了很多

  因为在那以前,日本年轻人其实都是不差钱,满身挂着奢侈品的,但在经济崩盘之后,他们才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买不起奢侈品,也秀不起logo了。

  这真是一件相当令人沮丧的事。

  于是,作为当时日本年轻人偶像的藤原浩做了个决定:把自己很早以前就接触到的欧美街头文化重新包装一下,推广到日本。

  左:欧美街头文化鼻祖Stussy;右:藤原浩

  这里插一嘴,街头文化最早其实只是欧美穷孩子们用来反抗社会的武器。他们没事干就去大街上乱涂乱画,玩的也都是些在公园里随时随地就能耍的滑板运动。

  所以也就是说,这种文化原本就是和奢侈反着来的,在花钱这方面的门槛也不太高,很适合那时候日本的环境。

  KAWS早年就是靠着在街上给大牌广告“乱涂乱画”出名的,虽然他家其实并不穷

  但藤原浩知道年轻人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而是酷的东西。

  所以,他需要把那些原本看起来平价的东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街头文化,用新鲜的,没人见过的办法包装了一下。

  藤原浩用小熊维尼设计的滑板

  比如,我们都知道现在潮牌动不动就喜欢搞什么限量发售,不定期就突然甩几个新品。

  Supreme这套玩得最6

  那就是藤原浩在90年代初发明的游戏。

  1990年,他创立了一个叫GOODENOUGH的牌子,主要卖便宜的T恤、卫衣和棒球夹克什么的。但并不像以前大卖场和普通专卖店那么卖,而是像卖奢侈品一样,每次只发售少量的几十件,粉丝们要靠抢的才行。

  这对于以前习惯了消费奢侈品,但现在手头又没有余钱的日本人来说,很有魔力。

  而且,虽然卖的就是便宜的T恤什么的,但他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音乐、艺术都放在了里面。

  比如衣服上的图案会请一些街头艺术家来创作,这样,时尚就不再限于版型和工艺,穿它们时也就变成了一种传播艺术和文化式的行为。

  偶尔,其实还可以和其他品牌或艺术家来个联名,一起设计出新花样。

  GOODENOUGH和Undefeated联名系列

  简而言之,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潮流文化的雏形了。

  03、

  而”球鞋能当股票来炒“这件当代奇事,也是在潮流文化发展以后才冒出来的。

  关于这个问题,藤原浩曾经在采访里给过这么一个解释:

  “酷是一种思考问题和生活的方式。如果没有“酷”这个内核,球鞋就永远只是拿来运动的普通生活用品而已。”

  藤原浩家的鞋柜,全是各种球鞋

  至于什么叫“酷”的思考方式,简单解释就是,永远让人猜不透你下一步要干嘛。

  2002年,Nike突然邀请藤原浩加入了一个叫做HTM的球鞋项目。(H代表藤原浩,T代表Nike的传奇设计师Tinker Hatfield,M是Nike的行政总裁Mark Parker,现在也被称为“抢钱三巨头”)

  当然,这个项目最初不是为了抢钱,而是希望通过不停换配色,换各种不同的材质来做一些试验款的球鞋,因为是试验款,所以只发行非常非常少的数量,来测试测试市场反应。

  Nike HTM历年鞋款

  因为参与了设计,为了让人一眼分辨出哪个款式是由自己设计的,藤原浩就发明了一个新的闪电标,代表自己的设计公司Fragment design。

  只要在鞋上看见有这么一个圆圈和闪电,就像盖了章一样,表示是由他出品的。

  藤原浩拿着Frament design给Nike设计的Air Jordan

  仔细想想,限量,有独特的mark,不停换配色和重新设计,这不就是现在球鞋圈最流行的玩法吗???

  鞋尾有一个圆圈的标志,里面有两个小小的闪电,那就是藤原浩的标志

  确实。

  这等于把球鞋当成了一种艺术品去进行重新创作,在当时给人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Nike HTM系列的一些特别配色的限量鞋,现在市场上也要炒卖到上万元

  而且,藤原浩也好像是真的把那些球鞋当成了一种艺术品一样。

  早在NIGO去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球鞋之前,藤原浩就曾在2006年和艺术家村上隆合作办过一个展览,把自己跨界合作的一批球鞋展出在他的画廊里。

  下面那些就是他展出的球鞋,放在村上隆的Kaikai kiki画廊里

  画廊墙上挂着的海报则是他和村上隆合作给T恤设计的印花(PS:其实在那个年代,村上隆的画已经要卖到500万人民币了)。

  那还是十几年前,那时还没人敢拿球鞋去“碰瓷”高雅艺术,也没人预想到这种文化有天会成为世界主流,真的变成藏家们抢的艺术品。

  但对于藤原浩来说,拿街头穿的球鞋去mix高雅奢侈的艺术,没什么不可能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件很酷,且让人猜不透的思考方式而已。

  当时两人的组合就叫Hi & Lo,很能代表艺术和街头文化的关系了

  04、

  当然,当一种文化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时,它也自然就会慢慢变得不再小众了。曾经神奇的街头文化也一样。

  关于藤原浩,很多人不知道的另一件事是:

  其实LV男装在和Supreme合作系列发售之前,就先和藤原浩的Fragment Design合作出过联名。毕竟他在江湖人称“潮流教父”。

  而且当时LV男装的设计师就是开篇提到的迷弟Kim Jones

  那个系列最早仅限于东京发售,结果发售之前的那天晚上就有4000多人排队,到了早上队伍已经变成这样了

  有媒体猜测,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系列让大牌们看到了街头文化的神力,后来才又跟着出了Supreme的联名,把街头文化送上了神坛。

  Louis Vuitton和Fragment Design合作的牛仔裤和球鞋

  仔细想想其实挺有趣的。最初,街头文化是反奢侈的,而现在,一切反了过来。

  几乎每个奢侈品牌都在出球鞋和T恤,球鞋被越炒越贵,最终变成了一种人人都认可的主流大众文化。

  这大概也就是开篇,藤原浩要去香港参加艺术论坛的原因。

  那个论坛的名字叫”Imagination in the Digital Age(数码时代的想象力)“,探讨的是数码时代究竟创意还有什么玩法。

  那么,在人人都能随便在网上炒卖球鞋的时代,藤原浩究竟还在做什么呢?

  据说,第一,是在设计巧克力。。。

  他最近几年每次接受采访都说自己对设计巧克力感兴趣,而且据说他也是个吃货,上图是他给设计的石头巧克力

  第二,是在设计羽绒服。。。

  Moncler X Fragment Design

  这个艺术论坛也就是邀请他来设计羽绒服的Moncler主办的。因为Art Basel那几天,新一季Moncler X Fragment design的Drop刚好发售。

  提醒一下,这是四月开春的香港,一般人谁会来和羽绒服品牌Drop联名呢。

  Moncler X Hiroshi Fujiwara合作系列请了著名的视觉艺术家Michal Socha设计了一支短片

  但这也就是吸引藤原浩的一点。

  他可以把羽绒服面料Remix一下,做成潮牌包装袋的样子。

  甚至也不一定就真的要是羽绒服的样子。还可以把羽绒服上的机能面料拿来做成棒球服。

  Michal Socha给Moncler X Fragment design制作的短片,用宇航员暗示这款棒球服用了羽绒服的机能型面料

  而藤原浩之所以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是因为它就和早年的Nike HTM一样,可以给无限的创作空间,Moncler只负责提供面料和技术。

  他只需要把羽绒服当做一个艺术品进行重新加工创意就好了,最后再打上Fragment Design的闪电标。

  衣服里的所有元素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进行随意组合拼接。

  比如,牛仔服也可以和羽绒面料拼贴在一起。

  还能用铆钉来缝合。

  绗缝则可以被设计成文字(PS:这段文字是嘻哈音乐里经常用到的几句歌词)。

  Keith Power,穿的就是Moncler X Fragment design

  毕竟现在人人都认为球鞋够酷,谁又想过把羽绒服这种看起来一点都不酷的衣服当做艺术品变得酷一点呢?

  05、

  这个把羽绒服当做艺术品的项目我之前介绍过一次,叫做Moncler Genius(戳

  仙女的羽绒服长什么样?

  回顾)。

  其实藤原浩仅仅是这个项目里的其中一位有才华的设计师而已,他们一共合作了11位设计师。

  来自藤原浩ins的图片,车厢上就是Moncler Genius合作的所有设计师

  说是把羽绒服当艺术品来设计的项目,并不夸张。

  放以前,谁能想到Valentino的设计师也会来给我们设计羽绒服呢?用的还是礼服的剪裁方式。

  Moncler X Pierpaolo Piccioli 2019秋冬

  而女王大人喜欢的以印花出名的设计师Richard Quinn,今年也来设计羽绒服了。

  英国女王在Richard Quinn的秀场前排

  他让我们发现,其实只要印花选得足够时髦,就算印在羽绒服上,也完全不会显得乡土。

  Moncler XRichard Quinn2019秋冬

  而1952系列里的女装设计师Veronica Leoni,则是Celine原先团队里的设计师。她把廓形和极简带到了羽绒服里,让羽绒服也好像变出了一种职场的味道。

  Moncler 1952系列的2019秋冬, 设计师Veronica Leoni原先是Phoebe手下的

  总之,如果说有什么单品是很难时髦也很难给人惊喜的,那羽绒服一定算其中之一。

  也正因为这样,它也是最有望成为下一个被时尚圈炒作的单品。

  早在去年,鹅仔(Ezra Miller)就穿了Valentino的设计师Pierpaolo Piccioli制作的Moncler羽绒服去走了首映礼的红毯。

  Ezra Miller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红毯上

  这种玩法其实和街头潮流刚诞生时的感觉很像。有一定高度,又接地气,还让人意想不到。

  也许在很多年之后,我们也会在苏富比看见一堆被拍卖的羽绒服。

  谁能说得准呢?

  在那天艺术论坛的最后,有记者对藤原浩提了这么个问题:

  “请问您未来有可能和什么艺术家合作?方便给我们透露一下吗?"

  几乎是立刻,藤原浩举起话筒回答道:“没有吧,如果我看中什么艺术家,那我早就已经去找他合作了。”

  于是现场响起了掌声。

  对于藤原浩来说,好像只有”做“和”不做“的差别,没有”可能“和”不可能“。

  这大概就是几十年前,他能受年轻人们追捧的原因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