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千一(爸媽精讀主筆)

  近日,這樣一則視頻引發網友熱議:

  安徽一名“老賴”父親借錢不還,執行法官在喫完多次“閉門羹”後終於找到當事人追要執行。

  在錢款還剩兩千元缺口時,被執行人妻子無奈解釋:“只有這麼多。

  一旁目睹整個過程的8歲女兒聽到後,主動拿出了自己過年收到的2000元的壓歲錢,並表示欠債應該還錢,最終替父親還清了債務。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欠債還錢的道理連孩子都懂,大人卻不懂。”

  可以想象,即便事後歸還女兒的壓歲錢,父親“老賴”的形象也再難從小女孩的腦海中抹除。

  是此後不再提起的話題,也是父親權威的一次悄無聲息的崩塌。

  身爲父母,做好自己、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起一個優秀的榜樣,纔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01

  父母不當行爲的結果,是逐漸消失的權威感

  《弟子規》開篇也講: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教育永遠要以德育爲先,而德育是要通過切實是行爲去感化的,絕不是靠嘴巴說說而已。

  去年曾有這樣一則新聞,被多家媒體報道:運行的公交車上,調皮的5歲男孩多次抓住車上拉手來回搖晃。

  出於安全考慮,司機好心阻止,沒想到一旁的母親惱羞成怒,大聲喊話:“關你屁事”,然後抱起兒子命其繼續做吊環動作。

  爲防止事故發生,司機只能暫時先將車停靠在路邊。

  通過視頻,其實能夠發現一個細節。

  男孩在司機第一次提醒之後,便自覺停止了吊環的行爲,乖乖坐回了座位上。

  後來面對母親“吊,繼續吊”的命令,孩子的表情是窘迫而迷茫的。

  在被母親強行抱起進行吊環操作的時候,男孩的臉上甚至流露出了明顯不願意的表情。

  來自父母的指令與外界反應所表現出的巨大矛盾,直接轉變成爲孩子的巨大壓力,這對於孩子是非觀唸的塑成是極其不利的。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清醒地意識到這點。

  丟東西丟錢包的事時有發生,我們從小便教育孩子要拾金不昧,撿到錢了要交給警察叔叔。

  然而就在前些天,一男子在候車室丟了錢包,警方在調查監控後發現,一名四五歲的小男孩將錢包撿起交給了自己的父母,但其母親轉身便將錢包裝進了自己的包裏。

  經過警方積極地溝通聯繫,失主成功取回丟失的錢包。

  因不好當着孩子的面批評兩位大人的不當行爲,失主只好事後給對方發短信進行提醒:

  以後撿到他人物品,請交給警察或者工作人員,你和你丈夫好好想想,謝謝你兒子……

  沒想到對方父母毫不客氣地回覆道:“這個不用你教育我,我撿到的東西我給你是人情,不給是我做人的本分。”

  這讓失主瞬間汗顏。

  撿到別人的東西要歸還,相信是大多數父母從小灌輸給孩子的理念。

  教育給孩子的是一套,演示給孩子的又是另外一套,這樣不僅不利於家庭規則的建立,還會導致父母教育權威在孩子心目中急劇下降。

  長此以往,今後想給孩子制定規則、灌輸理念會更加艱難,對孩子的行爲進行引導和管理將更具挑戰。

  育兒的前提就是育自己;把自己育好了,育兒怎麼都不會錯。

  細想下來,爲人父母何嘗不是一場試煉,你的孩子便是你的評卷人。潦草敷衍考出的低分,最終換來的可能是孩子對你的差評。

  02

  父母自身人格建設,影響着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是非觀念尚未形成之前,面對父母破壞規則的行爲,會不知所措甚至試圖反抗。

  可同時,在缺乏外界的正確引導的前提下,受父母長期以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學會了父母所有壞行爲的孩子也不在少數。

  電影《家園防線》中有一個經典的情景:

  校園裏面的熊孩子看到布羅克的女兒,便上去推搡了一把,又將她的帽子搶走進行挑釁,結果反倒被女孩打趴在地上。

  在通知雙方父母后,熊孩子父母明知是自己兒子主動挑事,卻仍不依不饒,甚至當着警察的面要從後方偷襲女孩父親,結果反被撂倒。

  讓觀衆直呼大爽的同時,也從側面影射了:一個沒有是非觀,對規則視若無睹的原生家庭有多可怕。

  從小給到孩子的教育是,就算你是故意挑事也有爸媽的給你撐腰,甚至當面向孩子示範如何打人,這樣的教育方式怎能培養孩子良好品格?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古訓並非空穴來風。

  如果說,父母在孩子面前是一塊鏡子,一言一行被孩子觀察進眼中,成爲示範和參考的話,那麼孩子便是父母的一塊放大鏡,映射着原生家庭教育與父母自身修爲。

  近日,大韓航空公司會長兼CEO趙亮鎬的長女趙顯娥被丈夫以家暴的罪名起訴一事點燃了韓國輿論。

  正在鬧離婚的丈夫向法庭提交照片和視頻證據中,據稱是趙顯娥的女子朝丈夫大喊“去死!去死!”,並不斷使用暴力。

  丈夫雖奮力阻擋,臉上仍有多處劃破流血,脖子上也留下明顯的被勒痕跡,一旁的孩子則是一臉驚慌的捂住耳朵。

  事實上,導致趙女士如此歇斯底里,發飆動怒的原因僅僅只是幼子在飯前喫了糖,而丈夫沒有制止。

  要論今後趙女士的孩子是否會變成母親一樣的人,我們不得而知。

  可趙顯娥狂躁易怒的舉動在她母親身上卻有跡可循。

  就在前不久,趙顯娥的媽媽,也就是大韓航空公司的會長夫人李明熙也被曝出過極其惡劣的醜聞——以各種緣由無端找茬,怒斥霸凌他的司機。

  包括讓司機預約她的按摩行程,話中直爆粗口。

  就連工作時間繫個領帶也會被瘋狂謾罵,在發現司機想要偷偷錄製視頻的私人手機時,還直接動手打人。

  這一切都讓人唏噓感慨。

  即便擁有旁人無法企及的鉅額財富與權力,請得起世間最具智慧的老師來爲孩子“言傳”,也終究難以抗衡來自父母一言一行的“身教”給孩子帶來的耳濡目染的影響。

  03

  家長的身體力行,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身爲父母,"育己"至關重要;育好自己,纔敢談育兒。

  隨着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落幕,那個喜歡穿淺藍色民國服的女孩陳更,一夜之間成爲了家喻戶曉的才女代言。

  對於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陳更直言是來自家人言傳身教的影響。

  陳更的父母本身就喜歡讀書,從小就注重對她閱讀習慣的培養。

  陳更自小便被爸媽帶着去書店,她想買《腦筋急轉彎》,爸爸遞過來一本《十萬個爲什麼》,陳更拿起一本《故事會》,媽媽換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謎》。

  一來一去之間,陳更卻也慢慢喜歡上了閱讀。

  她的媽媽說,在陳更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爲看到她一直在堅持寫日記,爲了給她提供更多的素材,每年假期,都會帶陳更去外地旅遊,寫遊記。

  正是父母耳濡目染的言傳身教與積極正面的行爲引導,才讓陳更成爲了一個滿腹詩書、大氣果敢的“詩詞女神”。

  另外,相信大部分90後對都會記得“媽媽洗腳”這句廣告語。

  尤浩然飾演的小男孩透過門縫,看見母親正在給滿頭白髮的奶奶洗腳,眼神閃爍,若有所思。

  在媽媽疲勞的回到房間後,孩子喫力的端着一盆水,對母親說:“媽媽洗腳”,感動了無數觀衆。

  這恰好印證了東漢的語言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教育”所作出的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兩行字,便把教育的根本點了出來。

  育兒之路,也是場育己的修行。

  你的每一次試圖打破規則的僥倖行爲,可能會一點一點感染、污噬孩子的品行,讓那些不好的因子內化成孩子自己的性格。

  你的每一次以身作則,爲孩子所塑的每一次好的表率,都會影響到孩子對很多事情的認識和看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與帶動。

  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身教永遠重於言傳,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什麼,首先自己要身體力行。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給孩子做好榜樣。

  畢竟,前有明燈點地,孩子自會挺胸昂首大步朝着正路走

  作者簡介:千一,富書專欄作者,用故事溫暖生命,讓文字打敗時間。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