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Figure的第193支

  原 創 視 頻

  張嘉豪,中國單板滑雪運動員,單板圈令人矚目的新秀。

  2015 第十三屆紅牛南山公開賽國內組第二名

  2015 多樂美地O'neill公開賽第二名

  2016 年新西蘭洲際盃第16名

  2016 年沸雪大賽北京站第22名

  2017 年第十五屆南山公開賽第三名

  2017 年第一屆Slopestyle全國錦標賽第三名

  2017 年Nitro Open第二名

  2017 年香蕉公開賽夏季賽進入16強

  2017 年第三屆陝西滑雪大賽第一名

  2017 年探路者Big Air公開賽第二名

  2018 年陝西滑雪大會第一名

  2019 年第十七屆南山公開賽國際組第三名

  2019 年slope style全國賽冠軍賽第一名

  沸騰的雪

  2018年11月24日,北京鳥巢國家體育場內被一片白色狂潮淹沒,Air&Style(沸雪)北京國際雪聯單板滑雪大跳臺世界盃決賽再度拉開戰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高手用各種挑戰人類身體極限的高難度動作,征服裁判和觀衆的心,場內歡呼、尖叫的聲浪響徹雲霄。

  十幾公里外的北京望京醫院,張嘉豪正坐在診室裏,接受醫生對他的傷情做出第二次確診。

  在準備沸雪北京站比賽的前一天,張嘉豪又摔傷了。雖然沒有造成骨折,肺部卻有一處破口進了氣,需要住院觀察。張嘉豪已經習慣了傷痛,但是這樣的身體狀況不允許他在比賽中完成準備了很久的高難度動作,讓他非常鬱悶——在高手雲集的頂級賽事中,僅靠常規動作沒有進入決賽的希望。張嘉豪無奈地決定退賽。

  張嘉豪看重的沸雪賽場,也是全世界極限滑雪者心中的聖殿。這項賽事於1993年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創立,從此風靡歐洲,2017年升級成爲國際雪聯單板滑雪大跳臺世界盃六站中的一站,躋身國際A類賽事之列,併成爲2018年平昌冬奧會積分賽 。

  從十七歲開始滑雪以來,張嘉豪縱橫單板圈多年,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比賽,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單板滑雪高手。但他擁有更大的夢想:代表中國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

  張嘉豪迫切希望能在2018年的沸雪比賽中展示自己訓練了一年的成果,爲明年正式衝擊奧運會積分賽打好基礎。2017年沸雪北京賽,他因爲在夏季訓練中受傷骨折而缺席。接下來的一年裏,他把全部精力用在籌備這次比賽。「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都是在訓練。」有女孩約他看電影,他都以沒時間給回絕了。

  因爲太過心急,訓練前熱身不夠充分,張嘉豪意外受傷:「在落地的一瞬間我就知道沒骨折,沒什麼大事。摔了這麼多年,我都有經驗了。雖然滿臉是血,最重要的是沒有骨折。」張嘉豪一度抱着僥倖心理,但當天晚上肺部的疼痛讓他不得不去雪場附近的醫院就診。醫生的診斷給他無情的一擊。

  「沸雪在北京一年只有一次,對我來說還是挺重要的,我的目標是能進決賽。」大賽前夜,張嘉豪一個人來到鳥巢體育場外,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員徹夜爲比賽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情緒非常低落:「就是想來看看,即使跳不了我也想看看,想看看每年這個場地怎麼變化。我想過硬撐着跳,朋友說我冒那麼大風險沒有意義,後邊還有那麼多比賽。理是這麼個理,但是我心裏過不去。」

  沸騰的心

  大部分外國職業滑雪運動員從四、五歲開始訓練,十五、六歲已經達到運動巔峯,張嘉豪卻直到十七歲纔開始接觸單板滑雪。在此之前,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在一家星級酒店當麪點師。

  張嘉豪的父親也是一名麪點師,他深知「這個行業太累了,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們還在工作。」父親不希望兒子從事這個職業,但張嘉豪上到初中成績就不太好,反而覺得和父親一樣去當個麪點師也不錯。最後父親妥協了:「他執意幹這個,我只能支持,我就教你做這個。」在那個叛逆而年少無知的年紀裏,張嘉豪輕率地把自己的青春交付了出去。

  晚上九點上班,早上七點下班,每天跟各種各樣的白色麪粉打交道,成人世界的艱辛和單調遠超這個十七歲少年的想象。「上班盼下班,下班盼休息,休息盼發工資」的生活狀態讓他漸漸無法從全新的工作中獲得快樂。

  異於同齡人的經歷和巨大的工作壓力讓張嘉豪變得成熟起來。他開始爲自己心靈和身體尋找自由的出口。在朋友的推薦下,從小喜歡極限運動的張嘉豪接觸到單板滑雪,立刻就迷上了這項被稱爲「白色鴉片」的運動。

  張嘉豪第一次完全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每天下班後他守在高速路口,蹭朋友的車去昌平雪場滑雪。爲了跟專業隊一起練習,張嘉豪會帶上自己烤的麪包討好教練和隊員們。練到後來,他乾脆辭掉了工作,專心滑雪。

  對於張嘉豪的辭職,家人是反對的。父親說:「那天他給我打電話,他說那邊我辭了,我說爲什麼要辭?他說我就是給你說一聲。」從那時開始,張嘉豪的心已經沸騰起來,不能再停下。

  家人一度以爲滑雪只是年輕人的一時衝動,直到2014年張嘉豪在一項國際賽事中拿到名次,帶回家一張300美元的獎金支票。四五年過去了,這張支票還在客廳的牆上掛着。父親的內心是自豪的,同時又希望兒子「能健健康康的,最起碼不會說有什麼意外,平平安安地生活。」

  沸騰的生命

  奶奶說,小時候的張嘉豪在滑滾軸時「滑得跟飛似的,滑着跑,整天追不上他。別人都說這個孩子神叉子似的,什麼都不怕,摔傷了也不怕。」

  長大後,受傷已經成爲張嘉豪的家常便飯。有一年南山公開賽上,張嘉豪摔斷了兩隻胳膊,轉入北京積水潭醫院進行治療。第一次受這麼重的傷,他卻只「老實」了十天,就帶上裝備去滑雪了。滑雪場的人看到他,驚訝地說:「這哥們兒瘋了!」

  2017年訓練時,張嘉豪的一隻腳受傷骨折。醫生囑咐最少兩個半月才能拆石膏,半年後再開始運動。第五天他就把石膏拆開了,開始各種康復運動,兩個半月後開始滑雪,三個月後就站上跳臺了。

  朋友評價張嘉豪從滑雪的那天就「油門一路轟到底,全憑一口仙氣撐着」,他則調侃自己「一直都全力以赴,把腦袋放在一邊,只要沒死就再裝上」。他覺得這不叫玩兒命,而是本該如此,所有的人都應該是這樣的。後來發現,其實別人跟他是不一樣的,「只要我走到最後了,就是牛逼。」

  在雪季和等待雪季的日子裏,張嘉豪從未缺席。由於成績突出,他大部分時間和國家滑雪集訓隊的隊員一起在海外訓練,「追着雪跑」。他坦言有點接受不了國家隊的嚴格管理,慶幸自己擁有「自由」,但又嚮往着爲國出戰的榮光。

  這個想證明自己的北京男孩在賽場上找到了通往自由之路。受傷退賽一個月後,他再次站在南山公開賽的跳臺上,挑戰沒有機會在沸雪展示的「大招」。最終他如願完成全套動作,獲得南山公開賽季軍。從高空向下滑落的那一刻,是「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般的意境,也是對飛翔執念般的追逐和對自由瘋狂的熱愛。

  關於未來的打算,除了想參加北京冬奧運會外,他沒有爲年輕的生命設限:「有一天我可能會找到一個更有意思的事兒,我可能就去玩兒別的了。還是看興趣吧,如果一直(對滑雪)有興趣,一直想玩兒,就會一直堅持吧。」

  特別感謝|攝影師趙小青對本片的支持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