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跟你相處了幾十年,睦鄰友好的鄰居突然告訴你,趕緊逃走,我們要殺了你。

你會怎麼做?

放棄大半輩子的家園,立刻逃跑?

誰會覺得下一刻,生活在同一個小鎮的鄰居會殺死另一半的鄰居?

當歷史都在指責德國在二戰中的惡劣行徑,理所當然的將耶德瓦布內小鎮曾經發生的屠殺匆匆遮掩過去,將屠殺跟德國掛鉤的時候,《鄰人》的作者就在前言的時候提出了他要講述的內容將是沉重的,一個小鎮裏一半的居民1600人被謀殺的故事。

將傷疤揭示出來,卻將矛頭指向了難以相信的一方。因此,《鄰人》的作者,美國歷史學家 楊·T·格羅斯將這件事娓娓道來的同時受到了極大的非議,而他卻在一直都圍繞在這個小鎮上發生的事情。用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人物視角來詳細的描述這一場可怕的屠殺,同時也極力圍繞著一個關係來講述——「二戰時期的波蘭—猶太關係」。


和平時期

一戰過後,這個小鎮上的有臺居民已經陸續遷了回來,友好的鄰裏關係,讓猶太人和波蘭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衝突,但是反覆爆發的反猶主意浪潮也讓猶太人常無招架之力,他們採用了繳納額外的稅款來比和平相處。

敵對關係

1939年的秋天,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耶德瓦布內小鎮的行政換了兩番,從德方到蘇聯,籠統的來說,在蘇聯統治的20個月內,耶德瓦布內小鎮上的波蘭居民和猶太居民處在了敵對關係中。但這個時候,仇恨還沒有達到生命威脅。

悲慘事件

二戰後,我們所知的歐洲大部分人民都對納粹有著抵觸情緒,甚至是抵抗情緒。尤其是在以波蘭受德國的侵犯化為了二戰的開端。波蘭一直是以受害國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裏的。

但是,這一次,從作者的講述中,發生在耶德瓦布內小鎮的悲慘事件將引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屠殺

耶德瓦布內鎮政府的重組,是的當時的鎮長和德軍一起協商了屠殺事件。

當地的波蘭居民已經知道了這個屠殺的約定,這場即將到來的血腥場面,他們要舉起的棍棒刀斧正是朝向自己的鄰居。

即使部分的猶太居民受到了警告,可是,當危險真正到來前,卻沒有幾個人嚴肅對待有關自己性命的危險。

1941年7月10日的黃昏,鄰村的居民們不約而同的從各地方趕到了這個小鎮裏。

一切靜默的準備這一場即將到來的屠殺。

耶德瓦布內小鎮上召開了一場沒有猶太人的會議,成年的波蘭男子被要求到耶德瓦布內的鎮政廳,德國憲兵隊和當地的波蘭人將武器給了波蘭成年男子們。

年幼的9歲孩子,也是殘忍兇暴的參與者,陳述了那一天的遭遇的一切。

蓋世太保,協議,證詞,各種被留下來的足夠毀滅自己的當時瘋狂行為。他們不是殺害了十幾個人,而是上千人。

那天一早,原本是一場日常的繼續羞辱猶太人的活動卻升級成了恐怖事件,部分的猶太人漸漸明白過來,他們已經處在了極度危險中。農民已經開始組成了「義務警察」,將那些想要逃離的人抓回來,用石頭砸死。美麗的少女被砍掉了腦袋,母親和懷著的嬰孩被一起殺死。不斷的遭受毒打的猶太人,只能看著自己的家被他人掠奪侵佔。健康的成年猶太男人被趕到墓地,讓他們自掘墳墓,在用鐵鍬、棍棒、石頭、刀子等工具打死。

當這一切回到最原始最野蠻的行為時,曾經的好鄰居們居然開始嫌棄這樣屠殺的手段太過低效率。為了將所有的猶太人全部殺死,他們決定將所有的猶太人趕到一個穀倉裏,用大火奪取他們的性命。被淋上的汽油,在火中的尖叫,最後灰飛煙滅。即使這樣,被燒成焦炭的屍體,仍舊不能得到死者該有的尊重。被搜颳走身上一切之前的松溪。撬開屍體,看一看財寶是否在鞋子裏或者衣服口袋裡。

那一天,這一切的行徑都有樸實的村民完成了,而根據當時目擊者也是施暴著聲稱,德國人什麼也沒做,只是在旁邊照了幾張相。更為諷刺的是,德國人的前哨站居然在那天成了猶太人安全的地方,一些猶太人倖存了下來。

集體的責任

《鄰人》的作者提出來,沒有人是被被迫去殺猶太人的,反思那個時代,人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行為將責任推給了集體。

就像是漢娜·阿倫特曾經說過的,納粹最早的幫兇,真的不知道他們自己做了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在和什麼人打交到。

這是一個足夠引起重視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們本可以不做什麼,卻在那個年代做了不該做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