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

小時候,奶奶照看我時,常給我講一些民間傳說故事。有些傳說故事記憶不深,隨着我的長大就漸漸淡忘了。有些傳說故事情節精彩,富有哲理記憶比較深刻,就留存在記憶中了。今天就給朋友們講一講,一個山裏人到城裏賣柴的傳說故事。

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

在清朝年間,有一位山裏人名叫王林,住在大山的深處。常年以砍柴到城裏集市上賣爲生。這一天,他又砍了一些柴,挑到了山下土路邊,裝到了獨木輪車上。然後推着木柴來到縣城的集市上賣,這時一位城裏人就過來買柴。倆人經過討價還價,最後商定價格爲八文錢一百斤。經過稱重後,稱出來的重量是三百一十二斤。這個城裏買柴人就說:“齊着吧!按三百斤算帳吧。”王林想,雖然砍柴挑下山,再推到集市上不容易。可只是費了些力氣,常言說:“力氣是浮財,用了它還來。”就點頭答應說“可以,就齊着按三百斤算帳吧!”那個城裏買柴人就說:“八文錢一百斤,三八二十三就給你二十三文錢”。王林一聽不對,就說道:“應該是三八二十四,你應該給我二十四文錢纔對。我到不是差這一文錢,賬歸賬讓的是讓的,賬就應該明明白白的。”於是倆個人互不相讓爭執起來,這時一個城裏老者,領着他的小孫子走了過來。說道:“你們倆人爭論什麼呀?說給我聽,我自有公斷。”買柴的城裏人就說:“三百斤柴,八文錢一百斤,三八二十三文錢。”王林接着說道:“應該是三八二十四文錢。”聽完倆人的話,城裏老者心中已知誰對誰錯。就向着城裏買柴人說道:“你這個山裏人,渾身松枝毛的味道。連個賬也不會算,卻說人家算的不對,確實應該是三八二十三文錢,快拿錢走人吧!”王林聽後,自知再爭無濟於事。就說到:“是我不會算賬,自己算錯了。”說着接過二十三文錢,對城裏老者說:“多虧老伯給我算賬,爲了表示對你的感謝,我想請你喝酒喫飯。”城裏老者聽王林如此說,心中暗想:這個山裏人確實傻的可以,真好糊弄還感激的請我喫飯。就十分高興的領着孫子,跟着王林來到了一個飯館。王林點了四菜一湯,又要了二壺酒,就和城裏老者喫喝起來。酒足飯也差不多喫飽的時候,王林站起來對城裏老者說:“你的孫子俊俏可愛,你先喝着我領他到外面,給他買些好喫的糕點。”城裏老者聽後,見這個山裏人傻的可愛。就點頭答應說到:“少買些糕點就可以了。”王林領着城裏老者的孫子來到集市上。走到一個賣豬肉的攤子前,對賣豬肉老闆說:“我買一掛豬肝。”那時候豬肝是連豬肺、豬心在內按掛賣的。賣豬肉老闆連忙把一掛豬肝包了起來,遞給王林。王林手往懷中一摸,對賣豬肉老闆說道:“我忘記帶錢了,這樣吧豬肝我先帶走。把我的兒子先押在這裏,我回家拿錢給你送來,再領兒子可以嗎?”賣豬肉老闆見他把兒子留在這裏,也就同意了。王林又來到一個算命先生的攤子前,掏出一文錢讓算命先生,按他說的寫了一張信紙。然後交給城裏老者的孫子說:“在這裏等你爺爺,他來後把這張信紙交給他。”然後就拿着豬肝,推着他的獨輪車回到山裏去了。

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

且說那城裏老者在飯館喫飽喝足後,也沒見王林與他孫子回來。就知不好,連忙起身去找,卻被飯館老闆攔住了,直到他付了酒菜錢後,才放他離去。城裏老者急急忙忙來到集市,只見他的孫子,就站在豬肉攤子前。趕緊上前去領孫子,豬肉攤子老闆說:“你兒子買走了一掛豬肝,把他兒子押在這裏,回家拿錢去了。你如果想把孫子領走,先把豬肝錢付了吧!”見此情景,城裏老者只好把豬肝錢也付了。回家的路上,孫子把山裏人王林給他的信紙,遞給城裏老者說:“是那個山裏人,讓我交給你的。”城裏老者打開信紙一看,只見上面寫到:

“城裏人處事精,

山裏人做事憨。

明明是三八二十四,

卻非說成三八二十三。

爺爺請了一桌酒,

孫子換了一掛肝。

要問山裏人爲何如此做,

只爲懲治世人奸。

城裏老者看後,對於他今天做的事情,前思後想頓覺漸愧。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做人一定要堅持公平正義,才能無愧於天地間。世界上的精與憨,世人很難曲分。所以纔有了“精大了帶出憨”和“大智若愚”的兩種說法。

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

作者:安然一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