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膝關節強化之核心繫列篇,極其珍貴。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我們的膝關節之所以脆弱,是由它單一,垂直的結構決定的,膝關節沒有類似髖關節那樣的立體緩衝框架,也沒有踝關節那種弓形的立體緩衝結構。它的過於垂直,單一的結構決定了我們直立行走的人類很難避免退行性膝關節炎的困擾,所以,看看我們周圍的長者,大部分都有膝關節疼痛,膝蓋無力的癥狀。

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新思維來強化我們的膝關節,那麼,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歲月的推移,退行性膝關節炎,我們無人能避免,因為,這是由膝關節的垂直結構決定的。

膝關節中最脆弱的部件就是半月板,保護半月板乃是強化膝關節的重中之重。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不覺得自己的膝蓋無力,因為年輕時我們陽氣足,有活力。但不惑之年之後,我們就會明顯的感覺到膝蓋無力,腿腳沉重了。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拱橋的原理,拱橋之所以能在底部沒有任何支柱的情況下還能承受來自上方車輛,行人以及自身的重量,而且還經久耐用,原因就在於拱橋自身的張力。拱橋的每一個局部微結構都分別承擔了上方車輛,行人以及自身的重量,每一個微結構承擔的重量串加起來就是拱橋整體張力的承重量。拱橋耐用的原因就在於拱橋的局部微結構承擔的重量不足以危害到局部部件的使用壽命,協同運作的局部結構串起來就是整個拱橋張力的來源。

我們的膝關節之所以脆弱,就是源於它的結構單一,垂直,以至於我們在走路時很難避免身體體重對半月板的衝擊性磨損。

下面的內容,需要用更慢的速度閱讀,因為退行性膝關節炎我們每個人都難以避免。掌握這個核心思維,你就會擁有一雙強健的膝蓋,活力十足的馬達腿。

如果我們人類不是直立行走的話,那麼我們也就不會有退行性膝關節炎的困擾。我們從孩提時就開始學會走路,跑步,到老時,我們走了差不多半輩子的路,以膝關節單一,垂直的結構來說,半月板很難承受來自身體重量長年累月的衝擊。所以,走路,甚至是跑步對半月板的衝擊性破壞乃是導致退行性膝關節炎的最直接原因,同時也是致使我們膝蓋無力,腿腳沉重的根本原因。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直立行走會對半月板的磨損增大而停止直立行走了,我們更應該研究的是如何在直立行走中強化我們的膝關節,減少自身體重對半月板的衝擊。

唯一的方法就是:張力的運用。

巧用張力來走路,你不僅會擁有一雙強健的膝蓋,更會擁有一雙步下生風的馬達腿,充滿力量感就是張力健走最貼切的描述。

我們的膝關節之所以會磨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在站立和行走過程中,自身體重對半月板的衝擊性磨損不斷加大,為什麼說是不斷加大?原因就是隨著我們年齡增加,身體對小腿的控制力越來越弱,進而走路時身體越來越鬆散。小腿如果受控力減弱,位於中間的膝蓋必然磨損增大。

現在,進入張力的核心內容。

張力健走,是瀟哥健走養生體系硬體中的一部分。

膝關節是整個身體的支撐點,在站立和行走中,身體的重量應該由膝關節來承擔,這是我們一般性的常識。

但,就是這個常識性的理論,纔是致使我們不惑之年普遍患有半月板磨損,膝蓋無力的真正原因,只有打破這個常識性認識,才能徹底解放並強化我們的膝關節。

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支撐身體的張力結構中,膝關節只是局部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僅僅承擔一部分身體的重量,其它絕大部分體重應由張力的其它結構分擔。在拱橋結構中我們說過,拱橋的這種張力結構,決定了拱橋的耐用性,所以,張力健走的張力結構同樣決定了膝關節的耐用性,不僅耐用,而且更加強化,更加有力。(為了更好的理解,請閱讀瀟哥健走之前的文章:如果膝蓋經常疼痛就要小心了。)

這個張力的組成是由:腳尖,腳踝,腓腸肌(小腿後側肌肉),膝關節,股二頭肌(大腿後側肌肉),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臀大肌組成。

張力的激活點就是腳尖和腳踝,在張力健走中,每一步都是腳跟先落地,整個腳底碾過地面之後,腳踝隨即提起,腳尖用力彈地,在腳尖彈地的瞬間,系統的張力就被激活,開始運作了,這時支撐身體的就是一個待張開的弓:腳尖,腳踝,腓腸肌,膝關節,股二頭肌,股四頭肌,臀大肌。

這就是支撐身體的整體張力,在這個張力運作下,膝關節的滑膜會受到刺激向關節腔內分泌潤滑液,降低關節軟骨的磨損,調節關節腔內的壓力平衡。

在張力健走中,一定要注意身體對小腿的控制,絕對不能鬆散,走路的步子不能太大,否則小腿受控力減弱,速度也不能過快,姿勢的正確纔是最重要的。

剛開始階段會感覺小腿痠痛,過了這個階段就會膝蓋有力,腿腳輕鬆了。

這部分內容較多,很難以一篇文章說明白,還有涉及道家的內容因篇幅原因後續分幾篇文章詳細道來。

真正明白了瀟哥健走體系,你就會擁有一雙強有力的膝蓋,活力十足的馬達腿。

持續關注瀟哥健走微信公眾號,精彩還在後面。

瀟哥健走,真正實修而來的健康密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