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行都”

  行都是一個特殊的稱謂,可以理解爲“行在”,或者臨時都城,合起來就叫行都。

  什麼是“行在”呢?

  行在就是聖駕所在的地方,皇帝在哪裏,哪裏就稱爲行在。

  那現在我問你:南宋的都城在哪裏?

  你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臨安吧!

  沒錯,南宋實際的都城確實是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但是,它卻不是南宋官宣的都城,南宋始終向世人宣佈自己的都城還是以前的東京汴梁,而汴梁,絕大部分時間在金人或者蒙古人手裏。

  南宋地圖

  這種事真叫人“拍案叫絕”,就像掩耳盜鈴的那個人一樣,除了他自己,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幹什麼。

  南宋爲什麼要做這樣奇葩的事情呢?

  就爲了欺世盜名,每一位南宋統治者或者統治階級都在用這種方式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志向是要收復故都的,但從宋高宗趙構起,直到南宋滅亡,沒有看到哪一位南宋帝王離開過臨安,就更別說光復中原了。當然,除了被蒙古軍攆得雞飛狗跳的那幾位亡國皇帝。

  南宋滅亡

  臨安臨安,它雖然不是趙構首創的名字,但趙構能把它從一個臨安縣升級爲臨安府,可見其中的意味深遠。

  我們可以理解爲臨時安置,也可以理解爲來臨即安,但不管怎麼理解,它都只是一個臨時的避難場所,可是這個避難場所,卻成了南宋永恆的安樂窩。

  就像南宋詩人林升感嘆的那樣: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臨安,看來真是個好地方,一個養人的地方,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借用成都的城市宣傳語)。

  臨安城

  還記得當初,三國英豪孫權僅據有江東六郡,抗衡曹操的七分天下,仍然敢把都城定在建業(今南京);而趙構擁有五分天下,在岳飛、張浚等一干能臣猛將的一再要求(遷都建康,即南京)下,仍然心安理得地坐守臨安,不由得讓人感慨:時代變遷,難道連人的血性都被磨滅了?

  連建康都不敢待,還口口聲聲地宣稱汴梁是自己的都城,對於這種糊弄小孩兒的行爲我估計大家也無力吐槽了吧?

  宋太祖趙匡胤當初決定遷都洛陽,遭到大家極力反對而放棄;

  靖康之恥,宗澤力諫趙構恢復東京汴梁,趙構選擇了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金兵南下,趙構又不聽李綱、張浚等的勸諫,先後放棄應天府、揚州,直奔杭州,最後還狼狽入海。

  建炎南渡

  多虧華夏的土地夠大,可以讓趙構“縱橫馳騁”,可是,當宋末帝趙昺逃到最後一寸土地的時候,他還能往哪裏逃呢?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