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頭 trimmed    

 

社會的變遷、時代的進步,看來是最符合臺灣過去特有的眷村文化。

在1949年中國國共內戰失利的中國國民黨,被迫撤退至臺灣的政府人民,造就了在臺灣深根的眷村文化。

而這樣的文化就在臺灣如此深跟好幾年了,但也因為違建及改建種種因素,導致眷村文化的沒落。

 

昨晚去國家戲劇院所看的寶島一村,就是在訴說對於生長於眷村居民的美好回憶。

這齣戲劇用了三家人不同代角度來貫穿整個眷村故事,運用了幾個固定場景安排了許多趣事。


簡單的評論一下。


整個劇情節奏很明確但非常的機車;當你正為了前幾秒的淒涼的橋段流淚時,卻馬上給你放了幾隻冷箭逗你大笑。這是滿高明的編劇手法,不同於以往。

在整個過程也需要非常專心的聆聽,不然會因為對某種鄉音的不熟悉而錯過了許多梗。

這種感覺就有點像:一羣人在一起聽了個笑話,但唯獨你聽不懂聽不清楚,但為了避免你自己的不識相,而跟隨大家放聲大笑。我只能說這種感覺真的還滿像傻子了。

如果想看這齣戲的人須切忌。

不過在國家戲劇院看這種戲劇張力強的舞臺劇,最好還是要多花點錢座前面的位子,還比較實在。這樣纔可以看清楚演員的表情肢體張力,看看會不會講到某幾句臺詞會不會噴痰;臉上會不會有些不明物體;演員講錯臺詞的窘境;急奔時不小心跌倒時的蠢樣,這都是令人期待及額外收穫的樂趣。


當然很幸運的,對於第一次看舞臺劇的我,能碰上這齣好戲是個非常美好的經歷

雖然那不是屬於我的年代,也不是我能親身經歷的。  

但透過舞臺劇的方式,讓我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見證了從無到有的眷村興起,更親眼看著眷村的落幕。

獨有的眷村文化;特殊的成長背景,不只造就了眷村小孩的美好記憶,也在我腦海深深烙印了這獨一無二隻屬於眷村的回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