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过热?著名的对冲基金操盘人朱利安罗伯森日前指出,美国联准会(Fed)将银行利率压到极低,投资者必须在市场寻找获利进而推动股市,如今估值已高,市场泡沫正在形成。由于他创立的老虎基金,曾以年平均25%的报酬率名列全球第二名,是传奇的投资者,此言一出,引起市场热烈讨论,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道琼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随后再创新高,现在投资到底可不可怕?

以美国标普500指数为例,自2009年3月的666点起涨,到2017年9月创下历史新高2,498点,共上涨八年又七个月,涨幅达275.08%,虽在2010、2011、2016年出现修正,但并未回档超过20%,华尔街的定义上,这段时间为牛市,也就是从技术面角度来看,标普500指数的这波牛市,仍是现在进行式。

影响所及,世界各国股市也是多头格局,如台股本波创下加权指数站上万点最长的时间纪录。台湾证券交易所编纂的「发行量加权股价报酬指数」,以200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12月31日发行量加权股价指数的4,452.45点,作为基期,尔后随著上市企业除息调整指数的基期,所以指数不会因配息而降低,这个报酬指数在本月创下18,174点的历史新高,意味台股其实早已突破1990年的12,682点,和美股一样都写下历史纪录。

这样的涨幅和这么久的牛市,的确是有「过热」的可能,但是否为「泡沫」则有待商榷。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席勒设立的循环调整本益比(CAPE)常被使用来评估股市的位置,标普500指数的CAPE目前是30.54倍,的确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17倍),不过,2000年网路泡沫时,CAPE曾来到44.19倍,现在的指数水准是「相对高」,不是「绝对高」,纵使现在正形成泡沫,总经指标显示仍在景气扩张期,距离泡沫破裂还有一段时间,面对几乎是史上最低的利率水位,人们仍会在股市寻找投资机会。

值得留意的是,这些买盘不只一般散户,还包括实力深不可测的法人机构。根据美国监管机构资料,瑞士央行在2015年底持有美股金额为413亿美元,到今年第2季持股规模达84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买盘是让美股震荡趋坚,其他国家股市包含台股自然不会太差。

展望未来,升息速度迟缓,资金派对持续。美国在2015年底启动升息循环,至今升息四次,本月19到20日的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顶多可能宣布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时程,升息的机率接近零;台湾央行则将在本月21日召开理监事会议,市场预估升息可能性低,进入「连五冻」,其他新兴国家如印度、巴西、越南、印尼等,近期陆续降息刺激经济,股市活水不缺,惟处高档,预计将由「快牛」转为「慢牛」。

低股价净值比和低基期族群由于不占指数空间,容易在慢牛时期脱颖而出。据9月15日收盘价计算,上市柜企业仍有406档股价低于净值,其中月营收和上半年获利都成长的公司近百档,如元大金、证券股等为万点概念受惠股,纺织股、甚至于非苹电子股有机会轮动;低基期族群则可追踪塑化股,美国哈维飓风影响较预期深远,乙烯系列如SM出现缺料,台苯、台化、国乔第3季财报应有亮丽表现;美国纳斯达克生技指数(NBI)已创下2016年以来高点,台湾的生技医疗股可望连动。(作者是资深证券分析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