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移動公司多年不作為

哈爾濱市道里區東風街86號樓及周邊移動手機信號非常弱,九年了。信號時有時無,通話時還聽不清楚、掉線。 用戶向移動公司反映和投訴了無數次,至今不給解決!!九年了。

哈爾濱移動公司領導真忙?

哈爾濱移動公司領導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只會撈錢的腐敗分子


對於這個問答,我就要好好說一說了:

要說移動公司能不能留住用戶,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分層次來說,流失客戶這是肯定的,但同時肯定能留住一部分客戶,因為客戶之間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用戶選擇使用哪一個電話肯定是根據他自身的需求,可能選擇網路好的,或者資費低的,或者覆蓋面好的。對於移動公司流失的客戶來說,主要原因是移動公司資費貴。下面呢,我就來做一個詳細的對比與說明。

  • 首先對於三家網路通信公司做一個對比:
  • 1.從客戶人數來說:移動的用戶人數是最多的,甚至把聯通和電信的總人數加起來都沒有移動的人多,接下來是聯通,人數最少的電信,給大家看一組數據吧!截止到2018年2月份,移動的用戶總數是8.95億,聯通的用戶總數是2.9億,電信的用戶是2.59億 。 2從網速方面來說:因為三家通信公司的電話卡我都用過,說網速的話,拿我自己的體驗感來說,在使用三家公司電話卡的過程中,給我的感覺是聯通的網速是最快的,接下來是聯通,最後是電信。 3.從網路的覆蓋面來說:覆蓋面最廣的是移動,特別是非常偏遠的山區,也都能搜索到移動的信號,電信和聯通的覆蓋面就沒有移動的那麼廣了。 4.從網路資費來看:移動的資費是最貴的,有很多客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放棄使用移動,聯通和電信的資費就要相對便宜一點了。 5.從綜合方面來看:移動公司的流量資費貴,覆蓋面廣,網速適中。聯通和電信流量資費便宜,聯通的網速好於電信(不同地區可能不一樣),網路覆蓋面差一點,像開車進山的話,聯通和電信會沒有信號。
  • 那麼移動公司的資費那麼貴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用戶群體呢?
  • 首先是移動公司的起步要早,積累了早期的一大批客戶,移動在1994年的時候就開始建設GMS網路,並且做出了「全球通"品牌。後來為了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又推出了神州行和動感地帶。其次,中國移動基站建的是最多的,所以信號是最好的,覆蓋也是最廣的,特別是我國的偏遠地區。在3G時代,移動公司利用不換號升級,和充話費送話費又一次留住了自己的老客戶。在4G時代,移動是最早拿到牌子的,也是最早開始運營4G的,移動公司通過升級4G網路送手機等措施再一次留住了很多的老客戶,不過在現在流量資費越來越便宜的時候,移動的流量資費還是顯得有點昂貴,這一點讓移動飽受逅病。

  • 前面分析了那麼多,那麼攜號轉網以後,移動能保留多少用戶呢?有哪些客戶會保留下來呢、?哪些客戶會流失呢?
  • 1.對於生活在城市裡或者生活在三家公司網路信號差不多的地區上的用戶,那麼競爭的點就會落到網路流量資費上,而聯通電信的資費便宜就會受到很多人的青睞,攜號轉網後這部分人就會離開移動前往聯通電信。

2.對於生活在山區等偏遠地區的用戶上,他們對於電話卡的選擇很有局限性,大部分人只能選擇移動,因為在他們所在地區,只能搜索到移動的信號。這部分的用戶是不會流失的。

3.對於對資費毫不在意的人來說(一般都是土豪),資費顯得不那麼重要,反而轉網顯得很麻煩就不會去跟換。

4.剩下的情況我想不出來了,歡迎你在評論區補充!哈哈哈哈哈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移動送流量成為一件全民盛事。所有中國移動用戶向10086發送「2019」,就可以參加查「網齡」送流量活動。中國移動會根據用戶手機號碼的使用年限,贈送不同的流量。就目前來看,入網10年以上可以獲得三個月每月10GB的流量,5年以上為每個月5GB,5年以下為3GB、2GB、1GB不等。

這項活動對於一向「吝嗇」的中國移動來說,實在難能可貴。畢竟之前中國移動傳統的「5元30M流量」,已經給太多用戶留下了心靈上的陰影。甚至在這一活動剛開始時,絕大部分用戶首先是質疑——中國移動可從沒有這麼大方過。這其實也能看出,用戶對中國移動是有多麼的不信任。

事實上,中國移動自然也不想這麼「大放血」,但無奈形勢逼人強。就在4月底,中國移動發布公告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現正在調查中國移動四家省公司的定製4G+手機銷售的特定銷售行為,是否可能構成反競爭。可以說,多年來中國移動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做了不少事兒,銷售定製手機其實就是剝奪用戶的自由選擇權。

從全局來考慮,中國移動也是在為即將全面落地的攜號轉網做準備。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採訪時給出了具體期限——要在年底之前實現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這意味著,留給中國移動的時間只剩半年多。

而在之前的調查中,中國移動用戶攜號轉網的意願最強。不可否認的是,從2G時代開始中國移動利用早期優勢積累了海量用戶。而隨著手機號與各種業務、服務的綁定,人們換號的麻煩太多,不得不捏著鼻子用中國移動。

但是很長時間以來,中國移動在資費上早就沒有優勢可言。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以更具競爭力的資費,吸引著中國移動的老用戶。此外,中國移動的信號覆蓋、服務能力等相比之下也有些許不足,也讓用戶生出轉網之心。

整體來看,攜號轉網全面實行時,中國移動在用戶量方面極有可能「損失慘重」。因此,中國移動現在不得不通過送流量這種「小恩小惠」來籠絡用戶。

不過,現在又有另外一種傳言——中國移動送流量是想阻礙用戶攜號轉網。因為能夠辦理攜號轉網的必備條件除了實名、不拖欠費用外,用戶的手機號還必須沒有特殊套餐。而接受了中國移動送的流量,就有可能短時間內不能攜號轉網。究竟中國移動打著什麼「小算盤」,就等待時間去驗證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如果開啟攜號轉網,中國移動能留住多少用戶?我想移動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個問題,一直以來移動由於在移網上一家獨大,資費也是三大運營商裡面最高的一家,很多用戶都在吐槽移動各項坑爹資費,包括那個萬年不變的5元30M流量資費,一旦開放攜號轉網必定有很大部分用戶逃離移動。

其實早在2010年,工信部第一批攜號轉網試點在天津、海南啟動。2014年,第二批攜號轉網試點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在江西、湖北、雲南啟動實施,試點了7年卻遲遲未正式落地,其中一點是涉及到轉網技術層面上的問題,第二是轉網確實觸動了某些運營商的根本利益,在執行過程中百般刁難用戶,導致手續繁瑣,用戶不能順利轉網。

通過幾個地區的試點,截至2016年12月底,在試點的五個地區中使用了攜號轉網的用戶約48萬。其中,中國移動凈流出8.8萬;中國聯通凈流出1.4萬,中國電信凈轉入10.2萬。結合上述數據,有分析認為伴隨攜號轉網的陸續放開,移動有可能成為三大運營商中「受傷」的一個。

當然也不排除移動會在後期通過各種優惠措施留住老用戶,所以現在還不能完全下結論。


如果開啟攜號轉網,中國移動能留住多少用戶?我相信仍然會有很多用戶願意繼續使用移動或者轉網到移動。

下面介紹一下移動網路的優缺點吧??

1、移動網路的覆蓋是三大通信運營商中信號覆蓋範圍最廣的,因為在2G時代移動注重信號覆蓋所有大規模建設基站使得信號覆蓋最好,並且擁有了大量的用戶。

2、移動服務態度是三大通信運營商中最好的,人工客服的接通率和接通時間都比聯通和電信好很多,而且移動對於用戶反映的事情的辦事效率也很快,因為本人曾在移動的投訴部門工作過,所以了解其中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態度是聯通和電信比不了的。

3、移動優先發展新技術,因為移動有充足的資金,所以可以大力的發展新技術並快速建成網路投入使用。移動4G是最先商用的,而且目前也只有移動實現了全國開通volte的功能。

4、移動的劣勢就是套餐資費太貴了,多少年都沒有降價,以至於用戶始終在抱怨。

綜上所述:如果可以攜號轉網,相信移動還是會擁有很多用戶支持的。


希望攜號轉網儘快到來,在我用過的三家手機卡來說聯通還算比較好,今年6月1號開始用電信,第一個月電信偷扣話費近40元,到第二個月電信偷扣話費56元,電話打到人工台罵了一頓後補回了第二個月的話費,而且電信信號最差,經過一系列的遭遇,電信讓我太氣人了,實在不行還是用聯通實惠,像移動卡我不用一直保月租。


我把移動188套餐變成了他18套餐 然後重新搞了個電信號 慢慢把資料和人轉過來 我移動還是五星客戶 哈哈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可能我的回答會讓大家對攜號轉網有所失望。試點早就有了,可是攜轉卻是讓客戶失望的,甚至有的地方中國移動就是刁難客戶,讓客戶覺得麻煩就不轉啦。要想徹底改變現狀,必須做到讓客戶自由在官網上自由轉換,不能被運營商限制或找各種自由阻擋!這樣才算真的做到自由攜轉。真的能自由攜轉後移動留多少客戶就看移動是否能做到:顧客就是上帝 ,現在顧客就是他們的羔羊!


其實我一直以來不怎麼喜歡移動,可能是因為它的霸王條款吧,然後最終決定放棄它是因為它死活不肯給我用8元保號套餐,據條友說,工信部投訴也沒有用,但是呢,凡事都有相對性,我不能帶著自己的主觀色彩。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移動用戶基數大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很多用戶是用了10多年甚至幾十年的父輩,你讓他們換號碼,那真的很困難。

其次,移動信號好是不爭的事實,城市裡面還好,三大運營商都差不多,但是跑到偏遠的鄉村,由於資金有限,電信和聯通投入沒有移動多,移動的信號相對來說還是最好的。

最後,就要涉及到技術層面啦,攜號轉網,轉出的新用戶就目前試點的地方看,電信流入最多,移動流出最多,但是移動一貫的招數就是給你點甜頭,給你點優惠把你留住,5g時代即將到來,移動目測又會成為業內的領頭羊,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10086打來的送流量電話,千萬不要答應,答應就上當,都是改套餐的。太黑了,還有讓你免費提升寬頻,真是較勁腦汁騙你們的錢,總結一點凡事10086打來的推銷業務的電話一律掛掉,接了就上當,簡直就是騙子公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