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所知的是sigfox在全球12個國家開始鋪網,LORA聯盟中也有將近10個鋪網點,中國來說,八月科技在京杭大運河附近鋪了一塊網,華為宣布說NB-IoT明年也能用起來,不知道是真是假,誰有有關LPWAN的詳細資料和具體分析嘛。


我只能呵呵了。Sigfox還在致力於發展自己的專網。但是用於現有技術和unlicensed頻段對於發射功率和發射時間的限制,只能在現有階段做一些極低ARPU的應用。比如,垃圾桶管理。單設備年費$2,這個收費也沒誰了。比如:Orange在法國搞得很被動,被迫先上了一套LoRa,同時也在測試EC-GSM,畢竟2G的存量太大,不可能放棄。

LoRa的發展更快一些,合作夥伴相對多一些,現在看是運營商一個又愛又恨的技術。主要問題還是部署的方式靈活,但是宣傳的時候也是很取巧的,比如擴頻因子這個東西,就看你怎麼理解了。實際上行速率沒有宣傳的那麼高。還有網關多並非情況下,接受成功率問題。已經有人做過實際測試了,不太理想。

3GPP R13裡面的NB IoT是個好東西。適合運營商部署。但是幾個巨頭之間還在討價還價。同時還有eMTC等等技術同時在推,6月份freeze之後可能會快一些。

但是,我認為哈,LPWA就不是運營商的菜。雖然不敢在公司這麼說,但是,這麼低的ARPU值,運營商猴年馬月才能把錢賺回來啊。而且Sigfox和LoRa這種輕裝上陣的公司,跑的賊快。運營商這種大胖子公司,攆不上。

7月4日補充一下:

補充一下,R13裡面,NB 和emtc都已經進步一大塊了。晶元廠家現在也開始兩頭押寶,據稱都支持雙模。不過做晶元模組不是做煎餅果子,可以一蹴而就。大家的開發計劃究竟怎麼樣,我還會持續關注。

2017年一月,補充一下:

我已經不用關注這個啦。離開菊花廠了。但是最近一次和國內某廠家溝通智能停車項目,他們的反饋依然是很難和國內運營商溝通NB IoT方面的事情,好像還沒準備好。

2017年4月,更

竟然兜兜轉轉,又有客戶要在項目上用NB IoT的技術。我差點一口老血吐在手機上。重新拿起這些東東看看吧,說不定還真有戲了。


從長遠來看,SIGFOX、LORA等LPWAN技術肯定無法與3GPP技術(如NB-IOT)競爭,這一點SIGFOX等公司自己也心裡有數。本來這些公司背後的風投,就是打算趁3GPP和主流運營商還沒想明白IoT怎麼賺錢,還在猶豫的這幾年,不惜成本,快速擴大市場規模和用戶數量,製造眼球效應,推高公司估值,以高溢價IPO或者被收購,然後大賺一筆退出。至於IoT業務本身是不是盈利,這些風投根本不關心。

但是運營商屬於「有恆產者有恆心」的類型,它們真正關心IoT業務本身是否賺錢,而不是短期炒作一把走人。之所以目前NB-IoT還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是因為運營商還沒有特別重視這一塊業務;或者說相比高速率業務(如智能手機)的高收入,IoT的收入實在太微薄,盈利模式與前者迥然不同。其實基於GRPS的IoT業務還是賺錢的,但是功耗大、成本高,無法大規模鋪開。要降低功耗和成本,同時又能盈利,就必須迅速將終端規模做到數十億級別——這個目標卻因為內耗而被耽誤。3GPP制定的NB-IoT標準實際上是對華為標準和愛立信標準的和稀泥,實際上仍然是兩個標準,互不兼容,讓運營商和用戶不知所措。因此,3GPP無法形成合力,迅速將規模做上去。

儘管如此,LPWAN仍然沒有什麼大機會。3GPP肯定會在以後的版本中解決這個問題。一旦符合市場需求的NB-IOT標準出來,運營商部署推廣的速度會非常快,很多時候就是基站的軟體升個版本的事情,所以無論之前的LPWAN發展得多好,都會被迅速碾壓和替代。不過,按照制定一個成熟通信標準的規律來看,估計需要5年時間。對於風險資本來說,5年時間足夠了;足夠它們完成一個完整的投資和退出周期,撈一把走人。

最需要當心的是最終用戶,因為現在LPWAN(不管是SIGFOX也好,LORA也好),都在他們耳邊嘮叨,其終端的功耗怎麼怎麼低,一塊電池可以撐10年甚至更長。問題是,5年以後,LPWAN網路沒有了,那麼終端就算能撐1萬年,也沒任何意義。

所以,除非運營商最終決定不玩物聯網,否則未來肯定屬於3GPP標準(NB-IOT或者eMTC)。但是現在,用戶可能需要耐心等待。如果等不及,那麼也不要被LPWAN所謂「電池可以撐10年」所忽悠。商務談判時,請直接跳過「電池可以撐10年」這個性能,關注其它的LPWAN功能和性能。


關於lora,我覺得還是整個協議或者體制上比較完整。

至於調製體制,採用擴頻,既談不上先進,也談不上靈敏度有多好。線性擴頻,官方宣稱是第一個用在民用,但如果看一看nanotron之類,就會發現這種技術早就在民用了。所以,我覺得lora在調製體制上,純粹是忽悠。

lora宣傳的兩個賣點,都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擴頻和糾錯

另外我很討厭lora的宣傳,總是說比fsk、gmsk好多少。如果gmsk這些真做到極致,一點也不必lora差,只不過,目前市面上一些晶元為了省功耗,都是用的比較簡單的解調方式,接收靈敏度就差一些罷了。但也有靈敏度做得很好的fsk晶元,你怎麼不去比?

Nokia networks 上有篇文章認為類似 sigfox/loraWAN 的技術可能最後會像當年的 wimax 一樣成為小眾技術,其理由是「The bigger system wins.」。

https://blog.networks.nokia.com/mobile-networks/2015/10/21/is-sigfoxlora-the-new-wimax/

但物聯網應用場景本身就多種多樣,單個設備的 ARPU 也很低,最終可能還是解決方案商之間的競爭。因此可能最後也不存在「誰笑到最後」的問題,更多是誰的市場佔有率更高、誰更適合某些細分場景。

sigfox 只和運營商合作,同 NB-IoT 等技術是正面競爭的,未來走向不好說。loraWAN 是在 LoRa phy 基礎上構建的一套體系架構,本身支持搭建私有網路,distributed antenna 特性讓其網關布設比較簡單,最後應該還是有一些市場的。


一種通信技術要想在全國範圍內一統江湖,就離不開運營商的支持。就國內而言,移動已經明確要求部署NB-IoT了,而且隨著6月份3GPP標準的凍結,這個過程會被加速。這對運營商而言是一次冒險,也是一次機遇。

LPWAN技術興起的時間也就是在最近幾年,應用領域畢竟有限,早期的LoRa、Sigfox主要是用在無線抄表、路燈監控、停車場管理等領域,而目前火爆的NB-IoT與eMTC還在建網的路上,實際應用前景如何需要時間去驗證。

在LPWAN技術出現以前,通信技術已經多種多樣,短距離的有wifi、藍牙、zigbee等,長距離的則有2G、3G、4G等,但是如果把這些無線通信技術按照功耗與傳輸距離這兩個維度分來的話可以發現在功耗低距離遠這個範圍的技術還欠缺,而LPWAN技術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個短板。

資產定位是LPWAN應用領域的下一個爆發點,首先移動資產的管理需要運營商的蜂窩網路,並且無源的場景對於電池續航能力要求高。其次貴重資產的價值本來就大,比如說汽車、工業設備、醫療設備等,聯網之後對於資產的管理有比較重要的意義,因此聯網所獲得的管理效益遠高於成本的增加。

現在主流的LPWAN技術有NB-IoT、eMTC、LoRa:

NB-IoT

  NB-IoT在2017年的建網步伐已經迅速加快,其中中國電信預計在6月份就會在全國範圍內商用NB-IoT網路,這對需要進行資產管理的應用企業來說是一大福音。NB-IoT依靠基站定位精度還欠缺,因此更多的是配合GPS定位使用,而NB-IoT負責傳輸數據,相信NB-IoT的商用對於目前正陷入混亂中的ofo是一大技術助力。

  eMTC

  eMTC相較於NB-IoT來說保留了語音功能,能夠傳輸更大的數據,但是相對的成本也要高出NB-IoT不少,因此eMTC對於老人或者小孩的監管非常合適,此外對於一些需要語音交互的環境比如說汽車等也比較合適。但是目前eMTC建網還為時尚早,對於應用起來說,需要尋找其他的折中方案。

  LoRa

  不同於NB-IoT與eMTC是全國範圍內的建網,LoRa只是一種私有網路,因此,在資產定位方面的應用領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不過對於小範圍的資產監控卻比較適用,比如說某個醫院的醫療設備監控、實驗室的器材、工廠的設備等等。因為組網靈活多變,LoRa可以很好的適應這些碎片化的應用場景。同樣的,LoRa本身的定位精度不高,因此可以配合GPS、藍牙等精度較高的通信技術適應。

共享單車、滴滴出行、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產品也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信隨著LPWAN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將會被開發出來.


LoRa和NB-IoT將互為補充長期共存


我個人認為lora技術不適合運營商,用戶的需求長尾而破碎。我們公司的方向幫客戶構建企業級私有物聯網路。這是一個高度定製化的ToB生意。這裡是我們的一些實施案例:物聯網IOT產品及解決方案簡介
WAVIoT NB-Fi (窄帶保真技術)LPWAN 已經形成規模性的商用化, 除了gateway之外,這個公司也自己研發生產網路節點,目前在歐洲主要做的是水表和地感項目.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