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子為例吧,我不是很瞭解他,結合他的那個年代,他到底悲從何來啊?我想知道他的人生經歷,這樣讀他的詩可能容易理解一點。


海子的痛苦是沉溺於完美的理想而忽略了現實是殘酷而醜陋的。他少年得志,天賦異稟,以前世界在他眼裡彷彿就是一張白紙,他想畫太陽便提筆畫,他想寫詩便提筆寫。但是,當他走出象牙塔他便認識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也看到了在這個世界裡看到了真實得進乎滑稽的自己,他終於想起了自己不過是一個身高不高家境貧窮的鄉村少年


同事的調侃,戀人的離開,生活的拮据,以及親人對他的期待都像巨石一樣壓在他身上。他越痛苦就越加想他在詩裏創造一個完美的世界,一個瞭解他所有的痛苦和歡樂的姐姐,一個以夢為馬的自己,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房子。他有許多理想,但是他又深刻的認識到這些理想彷彿是天邊的雲朵不可觸摸。他無法接受,既然如此變拋棄這將自己束縛在現實的軀殼,讓自己的靈魂變成白馬在自己理想中的德令哈賓士。


海子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


你可以去讀一讀他自殺時帶的三本書《浮士德》《瓦爾登湖》《聖經》。但是如果你年紀還小我不建議你過於沉迷其中,因為當一個理想主義者是非常痛苦的!


文字本就帶著原生的痛苦,所以不是詩人的悲傷,而是人類的悲傷。


我把你們的痛苦穿上,

你們以為那是鎧甲。


詩歌沒有人讀,讀了也不一定真正的懂,最後這些寫過的字句,自己也慢慢淡忘了。


不是因為詩人寫詩後纔有悲傷,每個詩人不同的生長環境和經歷的路程讓他有這種悲傷的感覺,當然不是每個悲傷的人都會寫詩,詩人往往是文人,關心社會,文人們心中的理想社會有太高的道德要求,無論社會還是朝廷上的東西,都不能達到他們理想中的樣子。他們深討人生,所以連一篇落葉都能想到人生。


因為詩人更敏感,敏感的人更容易感受悲傷,當然也更容易感受喜樂,只不過喜樂永遠不如悲傷那麼持久和深刻,喜樂短暫易逝,悲傷卻歷時彌深。


抱歉,只有詩人自己知道


夢想偉大

日子庸長


瞎球悲傷,裝B裝到自己折進去了。很多所謂的「詩人」都這樣,詩寫的不咋地,靠賣慘和時代加成博眼球。真正的詩人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開開心心的生活,再悲愴慟然的寫詩


以我個人的理解,詩歌是城堡,悲傷是客觀存在著的,痛苦是悲傷的來源,生活是痛苦的本質。

所以詩人是躲進城堡裏歌頌太陽的人,是熱愛生命兩面卻無法接受的人。他們的悲傷即是生命本身,是暗的一面也是光明的一面。


不懂是好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