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点:【留学德国问与答

 

以下会针对一些比较常会被问到的问题,进行一些包含大量个人想法的问答。再次声明,以下纯属个人想法,本人亦非留学代办,这些资讯请自行斟酌服用,感谢。

 

申请德国大学在制度面上让人比较感到讶异的是?

就以学士(NC科系)而言,让我个人最感到讶异的莫过于是德国某种程度上也是分数至上的国家,NC限制很高的科系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数(高中成绩/Abitur)其实是根本没有机会的,而且德国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是很少有学校会要求你的动机信,更别说是像台湾学测的个人申请项目,每每往往都要缴上一大本所谓的备审资料(我猜这是台湾从美制拷贝过来的)── 德国在我看来是没有所谓的备审资料的,最多就是缴上履历(Lebenslauf)和动机信(Motivationsschreiben/ Anschreiben,两个原文在德语的意义是有些微差异的)

 

德国感觉上虽然也是分数至上,但又同时开了许多额外的加方考试给一些只差一点点的学生一点机会(这里讲的就是所谓的AdH, Auswahlverfahren der Hochschule,就德国学生而言大概会有60%的录取名额是透过大学自己订定的标准筛选的),以bundesweite NC科系(医牙药)而言,TMS ( Der Test für Medizinische Studiengänge )是德国学生的一个选择,同时服过兵役、医疗相关的Ausbildung都能替自己加分。只是,这些加分在我看来其实都是枝微末节,第一顺位的重点始终是Abi,其次才是TMS。如果加分真的能扭转趋势的话,也不会有人抗议提出释宪了;而相比之下,台湾学生想要申请NC能加分的就是TestAS,还有提高语言检定(TestDaF)的成绩到TND18~20,甚至连难民身分都可以加分。但同样的,能加到分数也有一定的上限。

 

就德国的硕士学位而言,与拉拉杂杂的美国或台湾比起来,同样也可以说是没有备审资料的(但要求动机信的大学比学士学位要来的多),基本上也是没有入学考。这和台湾可以通过补习班准备硕士班考试,是非常不同的。更重要的是,从学士申请硕士,德国是不允许转换科系的。而且,德国非常看重你的学分数(ECTS),通常你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分数,才能在他们该科系的硕士就读。在硕士面上,德国是比台湾严谨的,我也认同他们这样的做法,毕竟一个科系所需要的涵养不是你在补习班用填鸭的方式拚个一年半年就能培养出来的。

 

但这个制度的缺点就是,以后如果要转换科系只能从大一重新开始读起。但如果台湾的教育制度可以在国高中就允许学生自由的探索知识、协助学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职涯选择,社会上可以不要一直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观念的话,何须担心大学念错科系呢?

 

留学德国需要靠代办吗?】(德国台湾同学会脸书

在留德讲座中,徐言女士也强调:德国留学不需要代办,也不需要让代办赚那些钱。我很赞同她的想法,毕竟自己从到德国打工度假开始,申请语言签证,到现在申请德国大学都是我自己一手办理,我的家庭文化背景稍低,父母也没有大学学历,别说德文,他们连英文都看不懂,对国外留学这一块也都是旁人或媒体错误的转述而来,真的是什么忙也帮不上。当然,唯一功能就是剩出钱养我这条鲁蛇而已(跟他们关系也不好呢)。

 

不需要代办的原因有:第一,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总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负责,不能把事情全部丢给代办,代办不可能对你的一辈子负责。第二,从里面一些留言的前辈经验,很多代办知道的眉眉角角不会比德国台湾同学会上的学长姐还要多。代办甚至很两光。第三,到德国当地之后,会需要跑很多纸上作业,到当地还要找房子(如果是大城市如柏林便非常竞争),代办恐怕是帮不到这里。而如连留学文件都处理不好,相信你在国外的生活也不会太容易。

 

请益德国留学,但不要当伸手牌

同学会的版上,过往常常会充斥很多(或者是一些新进、不熟悉情况的脸友)发文如:请问到德国留学要有什么条件、我大学想到德国留学请问要会德文吗、德国会看你在校成绩吗......等等,这些都是所谓的伸手牌

 

情况好一点,可能大家不太想理你,你的文就默默地被其他更重要的文给洗掉了;情况惨一点,会引来很多可怕的炮火教训的很凄惨(当然,有些人是真的有点反应过度)。毕竟,多数的学长姐都是自立自强地走过来的。现在网路的资讯其实已经非常的发达,近年来留德人数也三级跳,新闻媒体报导增多、愿意分享的部落格其实也不在少数,一看到完全就只需要google一下的问题,且版上的大家谁也没收你钱,谁不会不耐烦?而且,上述那么概略性的问题,没有重点,好心想回答你的也不知道要怎么帮你。

 

就像我爸常常挂在嘴边的:『让人家问一下,帮一下人家是会怎么样?』,是不会怎样,但自己早先些年花不少时间,爬梳不少语言学校的资料,从一开始的伸手牌倾向,也慢慢了解到为什么有人会被骂───想要请教别人,也得先做足一定功课,摆出一定的决心与态度,人家才会愿意帮你。

 

同时,也建议大家善用脸书的贴文搜寻功能,你想问的问题可能都已经有前人问过,值得你参考,同时也可以省掉大家的时间。

 

如果你是高中生,我想对你说

很棒棒,从高中就有开始规划,跟当时高中还懵懵懂懂、且没有世界观的我比起来,你真的已经算很厉害了。如果当时15岁的我有24岁现在的资讯量的话,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无论如何都把高中的成绩冲高。成绩好一点,或许对你在台湾并没有太大的帮助(除非是繁星),因为真正决定你未来的就只有学测或指考,大家都只把力量放在这一发,但德国看重的反而是你高中三年整体的表现。透过UNI-ASSIST系统申请的大学校系是不会纳入学测成绩的,只要你有53级分(达直接入学德国大学标准),60级分和70级分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差距的。

 

高中毕业后是否建议直接衔接德国大学?我个人并不建议。剔除人格上成熟度而言,第一,要在台湾这么重的课业压力下,还能取得德语检定的B2-C1的水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顾此失彼,主科的课业成绩掉了,有认真看前面文章的同学便会知道,那种伤害是很难补救的。当然,还是看到有人真的达的到,那种天才我也无话可说。第二,德国的大学听说并不好混,且正常的就读时间是三年和台湾的四年是不一样的(谁让台湾塞了一堆没有用的通识课),好进但并不好出,更不可能无限次数地让你重修。往最差的状况想,万一你没有毕业的话,被退学在德国是无法在念相关科系的,而且你在台湾也没有大学,肯定是要重考学测或指考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想念Studienkolleg的同学,FSP一辈子只能考两次,这和台湾学测指考可以无限次砍掉重练是不一样的,两次都没过,你便无法在德国念书。

 

高中毕业后会念台湾的大学,硕士时想到德国念书?那我会建议你在台湾选的学校最好是四大(台清交成或政、台师、台科等)四中(中央、中兴、中正、中山),最差也不要低过私医(北医、中山医、中国医、高医等)。这里并不是要战学历什么的,因为德国大学本身也未必了解台湾众多大学的状况,所以我不认为你在台湾的学历招牌会对申请德国造成太大的影响。这些台湾的大学之所以较好,是好在他们的制度。你要递交申请文件的时候,规模愈大、制度愈完善、愈国际化、经费愈多的大学能提供给你的证明,也会更加的完善。有些德国大学的规定很死,这些资料给不出来会让你处在一个很不利的申请条件,甚至连申请都无法申请。而且,这些台湾比较top的大学学历,在德国也是被承认的。有些学校或学制必须要特别注意,它们的大学学历是不被德国承认的

 

承接上述的条件,选好了台湾的大学,要如何选科系呢?如同前述所说,德国对于学分的要求非常严谨。近年来台湾也很多科系,为了吸引笨笨傻傻的学生,加上霉体在一旁搧风点火、兴风作浪,很多科系的名字都喜欢冠上生命生物医药医学』、『应用』,或是以AB作为科系名称组合。如果未来要念德国硕士,这些科系,请小心选择。举个例子:生物暨应用化学系(随便编的),想要申请德国的化学系是不被允许的。哪怕你把前面的生物拿掉,只以应用化学系去申请,在某些规定特别严格、竞争者很多的德国大学化学系(如柏林自由大学),那也是很难的。就算侥幸录取,也是要补会让你下巴掉下来的爆多学分。在台湾自以为是斜杠青年,到德国变成专业能力不足的杂系。

 

这些校系也并不是说不要选,实际的状况还是要仔细看各个校系对于学分数、毕业门槛的要求(但我很怀疑会有多少高中生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会看),有些学校虽然换了名字,但实际的授课内容没有太多调整。当然啦,如果德国也有相配的科系,也是你自己想要的,就没有上述的问题。

 

总之,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野心的高中生,你的语文能力也允许你做得到的话,可以再选择台湾的校系时,比对未来想念的德国硕士条件。

 

如果你是大学生,我想对你说

多数大学生,从高中升上来所需具备的外语能力多半只有英文,德文课程在一些比较台湾top的高中或是在特殊班如语资班或许也会接触的到,但要到德国念大学所需要的德语水准是比这些课程要求还要高的。

 

那我该如何利用大学的四年时间加强德文呢?有些大学的通识课或是选修可能会有德文,一个星期大概两节。但我要说的是,这些零零碎碎、连ABCD都很难教好的德文课对你的帮助微乎其微。并不是说这些课程的老师很糟还是什么的,只是一周两堂课,想要让你的德文在四年内进步到能念他们当地大学的程度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在基础阶段A1~B1,密集的课程和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参加这些课程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歌德之外,台湾某些补习班也有这样的课程,但很少而且有些价格不斐。真正有这样环境的其实是只有德国当地(平均费用较低、效率高、教师素质普遍也较高)。你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德国念语言学校、姊妹校学期交换、DAAD暑期奖学金、休学一年使用打工度假签证等等,端看你自己的经济状况与规划。单纯语言签证其实并不推荐。有关语言学校的部分,可以参考这边:德国语言学校基本认知德国语言学校资料

 

不建议念英文授课的国际学程吗?个人并不建议。第一,英文是世界上人人都会的必备语言,如今英文讲得好已经不稀奇了。要去抢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国际学程,你的竞争者会非常多;相反的,如果你会德语,竞争者更少,且选择也更多。第二,很多霉体(如这篇:几乎免学费、家长放手 留学德国人数创新高)会不负责任地误导说德国是双语国家,德国并不是双语国家,英文也并非畅通无阻。相关记述可以看我前面写的这篇:德国留学讲座(3):留德语言条件与英语国际学程。但是,毕竟每个人的能耐与专长不一,这里也不是想要否定你,或是让你打退堂鼓。如果你真的不会德文,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八个月的亲身经历(初期德文还不流利时)是觉得德国人其实还蛮友善的,只要讲个简单的德语,主动打个招呼(哪怕是你不认识的邻居或是柜台结帐员)halloguten Tag 送个微笑,其实德国人都蛮好、有些还蛮萌的。习惯臭脸的同学,建议你到德国前改改这个习惯。

 

对于在台湾选校和选系的部分,上一个点已经提到过了,如果你觉得这个系有我上述说的问题,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转学或转系。同样的,虽然德国很多硕士学位都是NC-Frei,但也是建议大家把大学的成绩拉高。

 

如果你是已经在台湾读了一个大学学位,想到德国再重念一个大学学位也是被允许的(不能和台湾是相同科系),且是被视为第一个大学学位(erstes Studium,这里会这样注明是因为在德国念第一个大学学位和第二个大学学位的条件、费用、录取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系会率先让完全没有念过大学的申请者录取)。而在这种条件下,有些大学(非UNI-ASSIST系统下)就会综合性地参考你高中、学测、大学四年的平均,作为你的申请分数(HZB-Noten)

 

如果你是家长,我想对你说

不好意思,本来想用的,但我觉得这个敬称实在会影响我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这里也是使用做为代名词,还请各位家长长辈见谅。现实中的我已经够虚假了,虚拟世界里,请容我保留一些心中的真实。感谢大家。

 

很开心你肯为自己的小孩著想,愿意在他还懵懵懂懂时,替他做功课和预备一条未来的路。如果回到高中,我也会希望能有这样的父母,提前敲醒我并和我讨论未来的生涯规划:你高中成绩要好、未必要去美国念书德国也不错、要修点德语课.......等等。因为,当我知道这些事情的重要性时,我的大一都已经过完了。虽然说人生漫漫,不需要过于介怀这两年、三年,且这其中也能多少学到些什么,但是偶尔还是会嗟叹:「唉,要是当时有人能提醒我这些事情就好了。肯定能省下更多的钱和时间。也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相信有这样见识的家长,很多也是在早些年代念过大学以上的高等教育、在台湾既是中高阶级的家庭、家庭文化资本也相对比较高,否则就不会考虑留学这件事了(很多人想到留学就是很贵等等,所以没有一定社经地位其实很难想像送孩子出国这件事)。但是,我上述所提到伸手牌,这种家长其实就占了一半以上。很多中老年一辈的想法其实就像前述我爸一样:帮一下会怎样?这样的想法,其实很要不得。非亲非故的,谁有这个帮你的义务呢?你愿意出钱吗?

 

作为家长的,多半希望将孩子眼前的石头枯枝都尽可能地除去,在台湾当然问题会比较小,因为那是在你眼界之下,双手影响力可及之处;而在你眼界之外的德国,你还能这样帮自己的孩子吗?寻找租屋如WG很多时候都是要面试的,你要陪小孩去吗?到德国城市当地的外事处办理延签,难不成你要搭飞机亲自或是委托专人帮你的小孩办理吗?有人会说,我这里提的都是很后面的事。但如同我前面所说的,小孩连自己处理留学文件都办不好了,这些更刁难、状况更是千奇百怪的事情还能处理吗?放手吧,家长们,不要再替自己的小孩包千层尿布了。你包不了一辈子的,有些屎尿一旦炸开也不是你能包住的,更别说包太久鸡鸡是会烂掉的。

 

如果,你是没念过大学、对这一块一无所知的家长或是同学,在偶然的机会听到留学德国这一块,那我很开心或许可以帮到你,因为我们的经历非常相似。写到这里,我也开始觉得会像现在这样孜孜矻矻地打出所有资料和经历,除了是为了转移我时不时的忧郁,潜意识里也是想要帮助很多和我一样处在相对社会资本弱势的家庭或同学,希望我的这些留学文章可以对你的生涯规划有所帮助、希望你们可以不要像我一样掉了很多眼泪、浪费许多时间和金钱,却总是一直在绕远路或是找不到出路

 

身为他人子女,我自己其实也时不时觉得:要是我的父母多念一点书,教育眼光比较开阔一点就好了?比起赚很多钱,知识与价值观的力量更加强大。他们要是能及早替我准备好这些资讯,偶尔提点方向,而不是只以情绪化的打骂羞辱教育不断将我推向台湾高教无止境填鸭的深渊,最后还得靠我自己一步一步地、耗时耗力地从谷底爬起来(有时还会收到他们无法理解的抱怨和责骂)。我常常觉得很无助,因为父母没有见识、什么忙也帮不上,我勉强勾到的地方往往只是其他同学的起跑线。我很恨。

 

我这里想表达的是,父母们如果你没有办法在留学这一块帮助你们的子女也不用太灰心。我最恨的地方其实不完是父母无法在这方面的知识帮助到我,让我更厌恶的是他们用有毒的方式教育我。在我经历人生最低潮、败的一他糊涂的时候,一个往往是软趴趴的事不关己又时常显示出无能为力、一个则是会落井下石的攻击与嘲讽你,然后栽进自己失控的情绪而无法自拔。

 

留学准备是很辛苦的事情,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们可以谨记:你没有办法在这一块帮到孩子是没有关系的,请不要过于自责。因为,你还能成为孩子情感上的后盾,让他觉得,当我的人生无预警地失速坠落的时,最后还会有人温柔地捧住我,微笑地告诉我:没有关系。但是,千万不要在孩子已经处于留学压力、心力憔悴之下(留学真的不是你想像中那么轻松,可不是整天像之前某个候选人一直玩一直玩),还要孩子腾出心力回头来对付你。每一笔巨大情感伤害,对某些孩子而言是不可逆的,而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我以身为他人子女这样奉劝你们。

 

呃,啊,我好像过于傲慢了呢。

 

 

附录:【留学德国资料校稿纪录

 

校稿时间

校稿内容

2014.11.01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为教育部提供的『102年各国留学须知目录』(pdf)。目前个人也还在学习德语、想要申请大学的阶段,这只是整理出我所知道的资料,本身并还没有申请大学的经验。另外,若附上的连结有所冒犯,还请告知移除。

2015.06.14

由于日前刚好在高雄市立图书总馆聆听DAAD徐言博士的留德讲座,为防止日前所学在日后需要时丧失记忆,特此和之前所得到的资讯进行整理。

 

初版原本只有一个章节,结果二版竟然被迫切成三回,电脑原稿还打了19页。所有的资料参考来源我都尽量附上,但部落格的表格都是我自己整理出来的,包括那个流程图都是我用小画家的红笔特别标注上去的。但还是要很抱歉地说,个人觉得这些资料只是留学德国最基础的一个小角,还有很多纸糊的怪兽自己也还没有碰到过。目前的规划是在台湾把学是念完,最后再到德国念一个学士,估计三年后会再和这些文件做搏斗的。

 

这里再度声明,本人完全没有申请德国大学的经验,资料可能会有错误,还烦请大家指正。若有不适当的连结引用,也请告知,会进行撤除的动作。

 

2016.05.14

新增部分相关连结。

2016.10.30

新增部分补充,更新部分留德资讯。

2018.05.19

再度去了一次高雄市立图书馆所举办的DAAD留德讲座,此时DAAD的负责人是金郁夫。所有的资讯也慢慢地翻新。

2018.07.10

再一次的资料大翻修,因为自己已经有申请德国大学的经验,提升的德文能力也也助于浏览许多大学网站的页面,也能从中理出一些头绪。

 

删除了很多DAAD已经有的、几乎一模一样的资料(也担心侵权什么的),同时也补上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所听到的消息(当然,我并非官方机构,我可能也有弄错的地方,还请大家不吝指正)。原本只切成三回的文章,在这次的大翻修中重新切成了八回,其中德国留学讲座(4):大学的入学申请限制(Numerus Clausus)是改了标题、从其他篇章合并成此一系列。之后的一个月还会陆陆续续的校稿,因为也时候打得太快、想的没有那么周全,可能会有疏漏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与海涵。

 

目前,本篇作者的状态是已经申请结束(2018.07.10.),正在等待各个学校的Zulaasungsbescheid(入学通知)。其中,我所申请的德国大学中涵盖的范围其实还满广的,学士硕士都有,算起来总共有四个不同的科系(虽然有个心理系是填来玩的)。所以在留学前端申请的资料部分,我是觉得自己还蛮多经验的,而且申请的时候也还算顺利,不太会有大学要求我补件(除了是我自己看走眼,没有注意到对方要求的文件)。拜托了,只要这四个系上了其中一个就好,希望今年冬天就可以在德国念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