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_201010131129551lskB.jpg  

圖片轉載自網路

 

每個人之所以成為現在的自己,和原生家庭脫離不了關係。

就像昨天故事裡的雅婷,(故事內容:上網搜尋"myaudiocast"的聲活工坊頻道 )從她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到她心裡的自我要求,以及她那些無法脫離自我規範的行為,我們可以發現,她的心裡,好像住了一個「內化的母親」。

在這個故事裡面,雅婷的媽媽一直想要去控制和管理雅婷的生活,即使她已經長大、和同事有正常的社交活動,媽媽還是要這樣緊緊的追在她後面。

所以就像同事講的,雅婷可以把手機關掉,甚至可以接起電話,請媽媽不要再打了。但她沒有,她只是不知所措的卡在那個矛盾當中,可見媽媽對她的要求與標準,已經刻到她心上,變成她內在對自己的要求與標準—而這就是我們剛剛所談的,住在心裡的「內在父母」。

 

內在父母是怎麼來的呢?從小baby出生開始,生命就有一個動力要我們去跟別人產生關係,而人生第一個建立的關係就是親子關係。很微妙的是,在出生的第一年,這種親子關係的建立過程,就影響了我們對於「好」與「壞」的判斷標準。比如說,這個嬰兒對著自己的媽媽微笑,媽媽就開心地逗弄著嬰兒的臉、和嬰兒親近,嬰兒就會判斷微笑這件事情是「好」的。可當這嬰兒哭鬧得非常大聲,而被媽媽大聲訓斥的時候,嬰兒就會判斷哭鬧這件事情是「不好」的。

這過程中最無奈的是,嬰兒自己也有肚子餓、和不舒服的時候,也有自己還不是很習慣的各種感受,但當這些東西沒有辦法被父母親充分的理解與接納時,他們只好用父母親給他們的標準,來決定自己所作所為的好壞。

 當一個孩子在這種狀況下長大時,他會特別困難於去發現自己真正的感受是什麼,他們會不斷地在意父母的想法與觀點,久而久之,他們的心裡就像住著一對父母,睜著一雙大眼睛在那兒時時觀測自己,令人一刻也不得放鬆。

 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容易執著於權力:我對你好,但你必須聽我的,否則你就是壞孩子。孩子卻也因此而容易執著於依賴:我這麼無助,你必須幫我解決一切的問題,否則你就是壞父母。

 講到這兒,也許你會開始發現,原來父母親對孩子的「適時放手」真有這麼重要。但我也必須說,雖然現代的父母都瞭解「放手」的重要性,許多還是忍不住要強勢控制孩子的父母,實在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童年可能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在家庭治療裡頭,流傳過這樣的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頭熊,一直被關在一個極為狹小的籠子裡,牠只能用兩隻腳站著。就這樣被關了好久好久,後來這隻熊被放出來了,可以把前兩隻腳也放下來,用四隻腳走路,或者打滾了,可牠卻還是一直站著。

那個真實的、關住熊籠子雖然不見了,卻似乎有一個虛幻的籠子還在限制著牠。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長大了,離開了家,

但我們都仍然待在一個虛幻的家中,並繼續執著於從父母那兒所形成的邏輯裡。

圖片7.jpg  按圖片查閱詳細書籍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