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镇为鹿港溪口北岸,是荷兰时期即清朝中叶台湾重要对外经商口岸,在荷兰据台时期每年要从鹿港出口6,000多头鹿皮,鹿仔港因此而得名,简称鹿港,在清乾隆49年(1784年),设港开启鹿港黄金时期,当时台湾流传「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称,是台湾第二大城,到清道光25年(1845年)由港口淤积及后来纵贯铁路未经过加速鹿港的没落,如今鹿港以旧城区保留的古建筑及美食带动一股新的观光热潮

DSC_0144.jpg

这次为了让大家彻底走遍鹿港小镇,将以两个旅客中心为起点,行程分为北鹿港行程及南鹿港,Let's go 出发

_DSC9626.jpg

北鹿港行程

营业时间:09:00至17: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复兴路488号

我先到鹿港北区旅客中心,来到这里我习惯先去搜刮相关旅游资讯,这里可免费寄物,并有停车场及U-bike站

_DSC7253.jpg

北鹿港第一站天后宫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430号

由施琅族侄子施世榜雍正三年(1725年)献地迁建,前身为鹿港天妃庙,在同治年间已是三殿式格局,三川殿(含戏台)、正殿(妈祖殿)及后殿(灵霄宝殿)三进二院格局,昭和2年(1927年)增修正面五开间、加深后殿具有左右过狼藉左右护室的规模,目前为国家三级古

_DSC9642.jpg

三川殿与正殿间左右护廊,共同围出中庭

_DSC9651.jpg

主殿与后殿则由护室围出后埕,两侧护室再以过水廊与主殿相接,呈现台湾中型庙宇典型的格局

_DSC9648.jpg

庙内八卦藻井为溪底派匠师王益顺代表作之一,除了是尊贵的象征,更有隔断建物过高及保持室温的功能

_DSC9755.jpg

正殿为妈祖殿,屋顶形式歇山重簷,大通大通梁架构采三通五瓜七架,主祀「天上圣母」为湄洲岛天上圣母(开基二妈)是明末清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奉请来台,唯台湾仅存,正殿悬有清乾隆、雍正及光绪御笔敕赐匾额

_DSC9646.jpg

殿一楼为妈祖文纪念馆除了120公斤(3,200两)金身妈祖,尚有历年保存文物、匾额、祖庙赠送的大灵符及圣母宝玺,还有民初雕制凤辇,二楼凌霄殿为五开坚格局主祀玉皇大帝及三官大帝(天界、地界及水界之神,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台语称三界公)

DSC_9150.JPG

北鹿港第二站庙口商圈

这里可到上上煎及吴益兴蚵仔煎品尝一下蚵仔煎

_DSC9638.jpg

话不多说蚵仔煎、花枝煎及虾仁煎先给他上

DSC_9149.JPG

民生路商店街

庙口玉珍斋

营业时间:08:00至20:00 例假日08:00至21: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435号

创立光绪三年(1877年)玉珍斋百年糕店,第五代兄弟还因商标闹上法院,这里有各式糕饼如酥饼礼盒、天使蛋糕、牛奶糕、绿豆糕、杏仁糕及梅香糕

_DSC9652.jpg

鹿港玉珍斋老铺

营业时间:08:00至22: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民族路168号(近第一市场)

_DSC7902.jpg

玉珍斋前面鱿鱼王是很多人排队的美食

_DSC7239.jpg

这里的鱿鱼果然名不虚传给他有够大

DSC_9151.JPG

往前走位在三角窗素珠玉丸也是民生不错美食,一颗20元,一盒6个100元

营业时间:09:00至20: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民生路68号

_DSC7241.jpg

北鹿港第三站日茂行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泉州二路65号

_DSC9654.jpg

为清乾隆及道光年间鹿港首富福建永宁林振嵩首开的船头行,建于乾隆49年(1784年),原为三进建筑均为三开间面宽,目前一进已不存在,旗杆座是过去郊商来往使用,民国89年(2000年)公告为县定古迹

_DSC9657.jpg

北鹿港第四站新祖宫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捕头街96号

_DSC9659.jpg

乾隆51年(1786年)台湾发生林爽文事件,乾隆派遣陕甘总督福康安及参赞大臣海兰察率绿营兵8,000人由鹿港登陆平乱,在妈祖显灵帮助下,于隔年活抓林爽文,战乱平息,乾隆下诏命福康安兴建此庙,并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

_DSC9630.jpg

因是皇帝下诏官费兴建的妈祖庙所以也称「敕建天后宫」,在庙前有「文官在此下马」的碑文,新祖宫历经嘉庆十一年(1806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及1970三度重修

_DSC9629.jpg

这里妈祖是软身妈祖手脚为木制而身梯为藤编,可转动手脚更换衣服,这里千里眼及顺风耳是穿著清代官服与一般比较不同,另外因为是官庙,所以清朝时期每月有官员负责祭祀

_DSC9633.jpg

北鹿港第五站鹿港公会堂

营业时间:10:00至18:00(周一公休)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捕头街72号

这里原是万春宫苏王爷庙,昭和3年(1928年)当时街长陈怀澄将祖父与厦郊商人兴建的万春宫拆除(神像移至凤山宫)改建公会堂,光复后改名中山堂,为鹿港镇公所所有,也曾是中国国国党鹿港办公室,民国69年(1980)地方募款整修,成鹿港老人会馆,民国86年(2007年)再度整修,民国89年(2010年)完工作为鹿港艺文馆使用

_DSC9627.jpg

建筑架构梁柱为钢筋混泥土,屋顶以木架及钢斜架搭配,水泥瓦及水洗石子外墙

_DSC9662.jpg

北鹿港第六站桂花巷艺术村

营业时间:09:30至1700(周二及周四公休)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27号,桂花巷艺术村

这里是早期渔民搭寮补抓乌鱼作业场所,所以称作「乌鱼寮」,而被称桂花巷艺术村,是因清治时期贸易河道遍植桂花而得名

_DSC9664.jpg

前身为日昭和兴建日式宿舍,民国98年(2009年)整修完成,为艺术展演的特定区,可近距离体验艺术创作及参与DIY活动

_DSC9668.jpg

北鹿港第七站古迹保存区

是指瑶林街、捕快街及金盛巷建筑于民国71年(1982年)依「都市计划」使用区分被指定「古迹保存区」进行聚落保存

_DSC9625.jpg

半边井

位在瑶林街12号,题有「三槐挺秀」的王家宅院外

DSC_0137.jpg

以一道墙将水将隔两边,一边门内自家用;另一边门外供无力凿井民众取水,十足展现敦亲睦邻

_DSC9621.jpg

君子巷

原是一条无名小巷,最窄部分仅有47公分比摸乳巷还窄12公分,经里长取得居民共识取名「君子巷」

_DSC9623.jpg

北鹿港第八站第一市场

走进第一市场当然就要大啖美食

_DSC9669.jpg

扬州肉圆芋丸

超过50年的久年老店,只卖两味一是皮Q肉实的肉圆,及将肉圆皮改芋头丝芋丸圆(30元),点时老板会问加辣还是不加辣,汤只有两味芋丸汤(30元)及丸子汤(20元)

营业时间:06:30至14:00(周一公休)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民族路1号

MTXX_20180611_111445.jpg

老全猪血面线

满满的猪血+大肠(35元),也可选择不加大肠(25元),吃起来真是过瘾,高丽菜饭(25元)及干面(25元)也是不错搭配

营业时间:08:00至18:00(周四公休)

地址:彰化县大明路9号

MTXX_20180611_111322.jpg

阿婆麻糬铺

目前为阿婆第二代经营,有三种口味原味/绿豆糕/双糕润,原味其实芝麻,双糕润为假日限定版,一个6元一盒60元

营业时间:07:30至12: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大明路9号

MTXX_20180722_171711.jpg

发记粉粿冰

营业时间:08:00至18: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民族路198号

摊头上面写这店家贩卖冰品项目,综合冰是店家招牌,店家配好是米苔目、粉粿加爱玉,也可自行选三样搭配,这可是大热天消暑得利器

MTXX_20180611_120204.jpg

生炒五味

营业时间:09:00至19: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民族路171号

生炒五味的前身为办桌菜什锦羹,五味就是虾仁、肉羹、鱿鱼片、香菇及笋丝,海陆五味并陈烩炒勾芡,就是五味羹且只要35元,另万排骨饭及猪脚饭50元及爌肉饭45元,真正铜板美食

MTXX_20180611_111223.jpg

汉彬水晶饺

营业时间:08:00至14: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民族路189号

这家是从清朝卖到现在的百年老店,与市场内另一家蔡泽记水晶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里老板会推荐综合丸汤40元,由水丸、蒸丸、扁食燕及水晶饺所组合而成,如果吃得满意也有冷冻包可外带,水晶饺150/斤、扁食燕170/斤、蒸丸及水丸130/斤

MTXX_20180611_120601.jpg

蚯蚓龙山面线糊

营业时间:06:00至17:3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美市街193号

 鹿港人早午餐间下午茶美食,店是由业主林秀卿与弟弟合伙,因父亲是鹿港龙山鱿鱼羹创始人,而蚯蚓是弟弟绰号,所以将店名取为蚯蚓龙山面线糊,小碗25、大碗30元这又是鹿港铜板美食

MTXX_20180611_120017.jpg

王罔面线糊

营业时间:05:30至19: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民族路268号

这家店三代经营已超过70年历史,每晚25元采用鹿港著名的手工面线,与上述蚯蚓龙山面在鹿港各有各的粉丝

MTXX_20180611_111058.jpg

北鹿港第九站鹤栖别墅

营业时间:09:00至17:00(周一及周二公休)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后车巷8号

清末王煌经营金融信托「三泰行」处所,属闽南西洋择中建筑,闽南合院住宅+西洋拱门、柱子及拱窗,而正厅书法及人物彩绘围鹿港秀才郑鸿猷1914年作品,大梁彩绘则为郭新林作品

_DSC7213.jpg

建筑风格为三进两院落建筑,正面为五开间,中间神明厅,两旁为起居室,民国107年(2018年)改建郊行博物馆开放民众参观

_DSC7211.jpg

北鹿港第十站后车巷隘门

 隘门的功能有二,一是防范盗匪;另一是角头界线,而鹿港的隘门有三类,分别是边界隘门、巷弄隘门及聚落隘门,而后车巷隘门建于道光10年(1830年),民国68年(1979年)倒塌修建,是目前鹿港仅存的一座,上刻有「门迎后车」四字

_DSC7209.jpg

北鹿港第十一站街长宿舍

营业时间:09:00至17:30(周一公休)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民权路160巷2号

街长相当现在的镇长,鹿港街长宿舍建于昭和10年(1935年),首位入住第二任街长吉田秀次郎,为日式全木造建筑,基座抬高有通风、防潮及防虫作用

_DSC7189.jpg

 光复后改为镇公所仓库,目前重新规画为镇史馆,展示许多鹿港文史书籍及老照片,内有居建及茶室颇有日式风味

_DSC7193.jpg

南鹿港行程

因鹿港南区旅客中心位在文武庙内,所以南鹿港行就已这里为起点

_DSC9610.jpg

鹿港南区旅客中心

营业时间:09:00至17: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青云路2号(武庙右厢房)

这里与北区旅客中心一样,有相关旅游资讯、免费寄物服务、停车场及U-bike

_DSC9613.jpg

南鹿港第一站文武庙

营业时间: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青云路2号

文武庙事由文开书书院,文祠,武庙(由左至右)三庙组成,原为三级古迹,921地震重建改为县定古迹

_DSC7857.jpg

文开书院

位在文武庙左侧,建于到光4年(1824年),由鹿港同知邓博安倡议,鹿港八郊(同业公会)赞助兴建,命名文开是为纪念明末大儒沈光文(字文开),于明朝灭亡后来台教书,受到明郑礼遇,被誉为「台湾汉文之祖」,1895年中日战争,清廷战败订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由台北一路南下,八月爆发八卦山战役,日军进驻鹿港,文开院成为北白川宫能久驻扎地,而被指定为历史纪念地,文开院左厢房保留两块石碑,分别台湾第十八任总督长谷川清所书「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御遗迹鹿港军情御视察之所」及台中州知事森田俊介所书「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视察鹿港遗迹纪念」,光复后文开院逐渐荒废,民国64年(1975年)文开院大火少毁正殿及后殿,后被指定古迹原貌修复,目前只有前殿(三川殿)是清代原貌古迹

_DSC7117.jpg

 正殿祀奉朱子,后殿为藏书阁

_DSC7125.jpg  

红砖壁堵的名家书法与水车堵彩绘

_DSC7118.jpg  

花瓶造形的廊门

_DSC7852.jpg  

文祠

就是文昌祠主祀文昌帝君,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娟俸禄及士绅响应,建文祠及武庙,嘉庆23年及同治8年因庙腐朽重修,并立碑为志

_DSC9615.jpg

建筑格局两殿一院左右有厢房

_DSC7115.jpg  

前有孔庙格局的半月池称为「泮池」,典故古代称郡学为「泮宫」,泮宫旁的水池称为「泮池」,古人应考前未先至文昌庙祭祀,后到泮池摘芹夜插于帽缘,所以科举取得功名称为「入泮

_DSC7128.jpg  

武庙

建筑风格与文祠相似,主祀关公为武财神,因此香火鼎盛

_DSC9611.jpg

武庙右厢房为鹿港南区旅客中心

_DSC9613.jpg  

左右厢房的拜殿

_DSC7109.jpg  

虎井有「蓬莱第一泉」美誉,位于武庙及文祠之间,目前已封闭不在使用

_DSC7112.jpg  

南鹿港第二站地藏王庙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力行路2号

创建康熙2年(1663年),康熙22年(1683年)由士葛(毛草)小庙改建砖庙,清嘉庆20年(1815年)以鹿港八郊重建天后宫余款,拨款改建,始有今日三间二进规模,其格局为二殿二廊,由于前段说法并无资料佐证,所以一般采信嘉庆20年创建,目前为三级古迹

_DSC7181.jpg

 主祀地藏王菩萨 为嘉庆年间神像,配祀境主(城隍爷)、祝生娘娘及十殿阎王

_DSC7180.jpg  

地藏王庙门前老榕树有超过240年树龄也见证地藏庙悠久的历史

_DSC9607.jpg  

南鹿港第三站金门馆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金门街54号

原是主籍金门鹿港士绅许乐山宅第,建筑本体乾隆53年(1787年)就已存在,嘉庆10(1805年)命其子改建住宅,成奉祀金门人带来鹿港苏府王爷神尊,当时称为「浯江馆」,于清末改称「金门馆」,而金门馆在当时兼具「庙宇」、「同乡会」及「清朝水师营房」,目前全台除鹿港外另在台北艋舺及台南安平也有金门馆,可见当年商埠皆有金门商贩足迹

_DSC7186.jpg

为坐北朝南二进三间开建筑,左右两侧为厢房,与鹿港其他寺庙朝向河口布局不同,第一进囗三川殿,第二进为正殿,装饰简单以蓝色为基调,是典型闽南泉州风格,正殿浯江馆匾额为嘉庆10(1805年)建馆时许乐山落款的,道光11年(1831年)鹿港游击温兆凤及左营游击刘光彩发起重修由金门籍进士刘用锡主持重修、咸丰5年(1855年)由水师赞助重修,现留有碑文纪载,明治41年(1908年)、民国64年(1975年)及民国83年(1994年)经过局部重修及古迹修复,民国89年(2000年)公告为县定古迹

_DSC7184.jpg

南鹿港第四站龙山寺

营业时间:06:00至21: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龙山街100号

主祀观音菩萨,自福建晋江安海龙山寺分灵而来(台湾其他分灵而来的龙山寺,淡水龙山寺、艋舺龙山寺、台南龙山寺及凤山龙寺),建于明永历7年(1653年),清乾隆51年(1788年)迁建于现址,嘉庆3年(1798年)正定初步规模,日治时期成曾遇大伙及地震受损重修,皆能以原工法及聘请名师修复,让龙山寺至今保有清道光时期的原貌,民国83年(1994年)被址指定国家一级古迹,民国88年(1999年)921地震严重受损,进行主体修复工程,目前风貌为地震后修复状况,龙山寺总面积1600多坪,面宽三间35公尺,深四间约110公尺,为三进二院近似日的合院格局,由外至内分别是外埕、山门、前埕、三川殿、戏亭、中庭、两廊、拜亭、正殿、后埕及后殿

1.山门

采歇山重檐屋顶,以十根支柱支撑,住珠采「覆盆莲花」造型,为台湾极为罕见的宋代样式,大木结构繁复,技法包括「减柱」造及「移柱」造,全台少见

_DSC7159.jpg

 2.前埕

以大陆运回的「压舱石」舖面,产至泉州花岗石,五开门七开间宽度德三川门

 _DSC7158.jpg  

八字墙前惜字亭,为鹿港硕果仅存的一座

_DSC9728.jpg

两侧各有一只清都石雕狮为嘉庆年间作品

_DSC7891.jpg  

3.三川殿

八藻井

「 藻」为水藻覆盖于水面为庇荫之意,在过去庙宇建大部分为木建筑怕火,因此藻井也有象征水井之意,建造方式由各式斗拱搭叠且均施彩绘,顶心金龙盘绕,俯视下方,乃鹿港画师郭新林(1902至1973)作品,这座八藻井为道光11年(1831年)重修时兴建,为全台保留年代最早的藻井,位在戏台下方具有共鸣的效果

_DSC9731.jpg  

殿前泉州石龙柱,左龙由下而上翻腾,右龙从上随云临下,乃「翻天覆地」雕法,中间各有5只鹤飞翔其间为「十全十美」之意,其中一只口衔灵芝象征长寿如意,依造型及风格应为道光11年(1931年)重修的作品中门彩绘为韦驮及伽蓝两位佛教护法,边门为风、调、雨、顺四大金刚、活灵活现的眼神,仿佛会随参观者移动,也是出自鹿港画师郭新林(1902至1973)之手

_DSC7897.jpg

4.中庭两廊

 左厢廊有一口咸丰9年(1861年)铸造重达千斤古钟,此钟为浙江宁波铸造高2公尺、直径120公分,其宏亮钟声有「龙山晓钟」美名,右厢廊上有五块古碑,记述龙山寺历年修建的原因及经过,见证龙山寺百年沧桑

_DSC7173.jpg

5.正殿

_DSC7167.jpg

拜亭龙柱

为咸丰2年(1852年)地震受损重修,由船头行「泰顺行」敬献作品,特色为单龙攀柱,四爪握珠,龙口啣珠并外露龙牙十分生动活泼,柱身后测雕有凤、麟、鹤、龟四祥兽,因此又称「四灵柱

_DSC9740.jpg

屋顶为歇山重檐建筑,五开间设三个门,殿内空间宽大,共使用40根柱子,为清朝台湾传统建筑,最多柱子的建筑

 _DSC7160.jpg  

正殿主祀观世音,两侧为韦驮及伽蓝,从祀神境主公(城隍爷)、注生娘娘、业师佛、地藏王菩萨、龙王尊神及十八罗汉,神龛正中间有一尊唐式风格铜观音称「七宝铜观音」,顶戴七宝佛冠、眼睛微开、双手禅定印、双足跌坐,是典型明末作品

_DSC9748.jpg

6.后埕

传说位处于龙穴,埕中开了三口龙泉井,两个圆井是「龙眼」,方井为「龙喉」

_DSC7894.jpg  

7.后殿

原称北极殿,供奉北极大帝,左右为龙神及风神,现已改奉阿弥陀佛、药师佛及地藏王菩萨,因大正10年(1921)曾发生大火损毁,昭和11年(1936年)重建采用桧木,木雕与梁柱均为彩绘,类似日本神社建筑,殿内神龛也是日本造型

_DSC9750.jpg

_DSC9749.jpg

南鹿港第六站摸乳巷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菜园路38号及40号之间

原为排水沟日治时期设红砖及水沟盖,渐成现今通道,巷长80公尺,最窄处70公分,因巷窄男女交错通过容易碰触对方,因此对男生而言称为「君子巷」,而女生称为「护胸巷」,后来戏称「摸乳巷」,另一传说古代望子心切,摸乳巷巷弄狭长,如梦之长,将此巷称「梦麟巷」台语谐音与「摸乳巷」很像,久而久之大家都称此巷「摸乳巷」

DSC_0121.jpg

南鹿港第七站九曲巷、十宜楼及意楼

九曲巷入口

地址:彰化县鹿岗区民族路163号及165号之间

九曲巷功能

避冬风    秋冬时期鹿港吹著强烈海风,曲折巷道正可抵挡东北季风吹袭

防盗驱鬼 弯道与岔路如迷宫的巷道易守难攻且可分散盗匪人数,另外民间传说鬼魂只能走直线,曲折的巷道可确保人畜平安

_DSC9670.jpg

十宜楼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九曲巷147号

是连接房舍的跑廊,因廊道与全盛巷形成十字交叉,又因这里适宜「琴、棋、诗、酒、画、花、月、博、烟、茶」,因此取名十宜楼,相传十宜楼主人好客,十宜楼成为文人骚客聚会吟诗作对的场所

_DSC7156.jpg

意楼

为鹿港庆昌古厝的阁楼,女主人尹娘,新婚不久丈夫近京赴考前,在意楼旁种一棵杨桃树,告诉尹娘:「见树如见人,吾试毕后必反」,结果一去不回,等不到丈夫的尹娘最后抑郁而终

_DSC7907.jpg

南鹿港第八站兴安宫

营业时间: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89号后段,兴化巷44号

于清康熙23年(1684年)最早移至鹿港福间兴安人所建,庙明兴安宫有「兴化平安」、「兴化安宁」之意,历经嘉庆3年(1798年)地震后重修、咸丰元年(1851年)地方倡议重修,奠定今日格局,随后光绪4年(1878年)、光绪18年(1892年)及光绪20年(1894年)重修,庙体未有太大变化,民国74年(1985年)指定为三级古迹,民国82年政府拨款重修(1993)民国85年(1996年)完工,让有三百多年历史,鹿港最古老妈祖庙能原貌再现

 _DSC7901.jpg  

兴安宫庙内收藏多块历史久远古匾及石碑,而清代初期软身妈组及庙内彩绘古图则为最珍贵的庙藏

_DSC7157.jpg  

南鹿港第九站丁家古厝

营业时间: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132号

丁家古厝建于光绪19年(1893年)为丁家进士第,丁家为阿拉伯回族后裔,由泉州陈隶江乡渡海来台在鹿港经营两岸贸易,至第二代继承家业开设船头行,店号「协源」(今中山路92号称「旧协源」),后家族成员增加扩大营业,另外购得三间店面(今中山路130号)称为「新协源」,在光绪年间丁家子孙丁嘉泉考中进士,放弃大陆任官,回台担任白沙书院(今彰化孔庙旁)院长,因此这里又被称进士第,是目前鹿港硕果仅存进士宅第,其后代也大多皆住于此,民国88年(1999年)被核定为县定古迹

 DSC_5115.jpg  

建筑风格是瓦店(店铺)及「厝(四合院)」所组成,依次是店面、深井、照厅及大厅,纵深五进的大宅,三间店铺面宽15公尺,深度约70公尺,总面积310多坪,使用建材如花岗岩、砖瓦、杉木皆从大陆运抵

_DSC7228.jpg  

一进是店铺为二层楼洋房

_DSC7227.jpg

 与一进有庭院相连二进为标准四合院建筑,丁家大宅门匾高挂在门上

_DSC7219.jpg  

过了照厅及深井就是气派的大厅

_DSC7220.jpg  

大厅两旁有花轿左边蓝色为媒人轿,右边红色为新娘轿,两边共有10间厢房

_DSC7221.jpg  

厅堂中间寿字,为丁家公妈厅,设有三层分别顶桌、下桌及八仙桌

_DSC7224.jpg  

丁家后埕及厨房

_DSC7225.jpg

丁家后花园斜对面就是鹿港民俗文物是台湾湾五大家族辜显荣宅第

_DSC7226.jpg

南鹿港第十站鹿港民俗文物馆

营业时间:09:00至17:00(周一公休)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馆前街88号

门票:全票130元、半票70元、团体票90元、大学以下40元

 _DSC7129.jpg  

鹿港民俗文物馆为台湾五大家族(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辜家辜显荣的旧居,建于大正三年(1914年)大正八年(1919年)完工,民国62年(1973年)辜家捐赠洋楼及楼前绿地成立「财团法人鹿港民俗文物馆」,文物馆藏来自辜家捐赠、开馆后征募鹿港当地民俗文物与当地居民主动捐借,共6千9百多件,建筑由外观为维多利亚式洋楼及百年闽式建筑组成,分为ABC三馆,提醒一下展馆室内是禁止拍摄,而廊道是可以拍摄

_DSC7131.jpg  

A馆一楼 廊道:武进士巡牌、关公大刀    室内展馆:文献图片、服装佩饰

A馆二楼 廊道:民初自行车、人力拉车即日治时期风琴、音响、收音机   室内展馆:辜氏卧房、会议厅堂、宾客厅堂、仕女房

 _DSC7135.jpg  

 _DSC7869.jpg  

B馆一楼 室内展馆:戏曲乐器、宗教礼俗用品

B馆二楼 室内展馆:餐饮器皿、斋堂、书画文献

_DSC7142.jpg

 厚生药局及农具房展示谷壳、各种农具及中药及西药各一组

_DSC7880.jpg  

C馆古风楼有三进房,一进房:名家书画展示、八仙彩、文昌帝君

_DSC7141.jpg  

二进房:天井、 古代迎亲相关物品

_DSC7882.jpg  

三进房:辜家帐房厨房

 _DSC7883.jpg  

 绿地庭园休憩区提供文物商店、童玩区、乌龟池及休憩凉亭

_DSC7144.jpg  

 南鹿港第十一站老龙师肉包与阿振肉包

老龙师肉包

老龙师老板施睿隆14岁拜师学艺,民国88年(1999年)开店,肉包以现宰问梯后腿肉、葱花、香菇及独家配方调制,搭配微甜奶香面皮,一口咬下爽口弹不油腻,为鹿港当地人的最爱,除了招牌香菇鲜肉肉包外,还有鲜奶馒头、枸杞胡萝卜馒头、嘿堂桂圆馒头、葱花卷、红豆奶酥花卷、芝麻花卷、水蒸咸蛋糕及黑糖蔓越莓乳酪

营业时间:08:00至19:30(周一公休)(本店)

本店地址:彰化县鹿港镇三民路117号

营业时间:08:00至19:00(周一公休)(分店)

分店地址: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31号

MTXX_20180722_171302.jpg

阿振肉包

营业时间:09:00至19:00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71号

老板郑永丰为第八代传人,因父亲所开「振味珍」肉包及馒头深受当地人喜爱,但接班时已被注册,于是改名「阿振肉包」,阿振肉包除了每日现做现蒸,为了符合现代人饮食习惯肥瘦比3:7,面皮还加牛奶,一口咬下美味多汁内馅及香Q外皮,让人爱不释手,目前口味除原味肉包外,还有葱及韭菜搭配翡翠肉包,而馒头部分有牛奶馒头、黑糖胚芽馒头、黑糖桂圆馒头、葱花卷,其他还有卤肉黄金咸蛋糕、凤梨舒芙雷豆糕、芋泥包、红豆包、地瓜包及叉烧包

MTXX_20180722_170342.jpg

南鹿港第十二站福兴谷仓

地址:彰化县福兴乡复兴路28号

建于昭和3年(1928年)至今保留当时通风采光老虎窗及粗糠、稻草及黏土的土墙

 _DSC9596.jpg  

 目前为彰化县政府地方产业交流中心有稻米为化馆、多媒体教室及多功能空间,来传承台湾稻米文化

_DSC9594.jpg

 南鹿港第十三站鹿港车站

地址:彰化县鹿港镇彰鹿路八段110号

 位南鹿港起点文武庙斜对面,原车站已拆除不存在,目前为台糖设置意象车站,采复古木造风格,后有小火车及短车尾供游客拍照,这也代表台糖五分车时代除了载甘蔗也兼具人员运输功能的

_DSC9609.jpg  

 这次鹿港之行,精致走完整个景点,可以隐约感受到鹿港过去繁华,而来到鹿港不在只有天后宫及庙前繁荣的街道,有更多地方、故事及美食等待你细细的品味与尝试,如果你是一日行,可以依照上述行程上午北鹿港,下午南鹿港,如是半日行程,就可从南北鹿港的景点挑选你适当的行程,另外搭配彰滨工业区内观光工厂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缎带王观光工厂、台湾玻璃馆及白兰氏健康博物馆等,或搭乘鹿港复古三轮车游古迹听故事也是不错的知性之旅,总之来到鹿港不要错这么多可去景点及吃不完美食,最重要是听听这些古迹、庙宇及建筑故事,相信会让你更了解鹿港及他的美

OSTATOUR专业业休闲车队 让导游带游台湾 你旅程专书秘书及摄影师

网站:http://ostatour.why3s.tw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