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沒有了,你說的「機械掃描水平開槽波導天線陣」我猜測可能是指毛子A-50預警機上的「熊蜂」雷達系統。

這種純機械掃描天線陣,說實話在技術上已經大幅落後現在主流的「電掃」天線了,而且「熊蜂」不僅在掃描方式上技術陳舊,在性能上也大幅落後目前先進的有源相控陣數字式陣列技術,(確實的說是連無源相控陣都不如)

毛子在軍工產品尤其是在軍用微電子技術的宣傳上,一向都是含有大幅水份的,比如毛子的A-50預警機,對外宣傳的對地平線大型船舶的探測距離是400公里,對高低空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分別為300公里和230公里。

但我們要清楚地球是有曲率的,所以預警機的探測距離和預警機本身的飛行高度,有直接的影響,中美兩國對預警機的探測距離標準,一向都是在預警機正常巡航高度9000米(或者30000英尺)的高度下,對地面目標380公里的探測距離為標準的。

圖註:預警機的工作當時受地球曲率的影響很大。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鬼子的E767用的是美帝爸爸E-3的猴版,但就敢號稱,擁有世界第一的探測距離「800公里」,比美帝原裝E3的探測距離多了一倍都不止,原因就是因為鬼子是用20000米的高度下測算的結果,本身除了為吹牛皮外,沒有任何意義。

圖註:鬼子無限牛逼的E767。

毛子也是如此,無論是較老的A-50還是目前新升級的A-50U(實際就是三哥A-50I退貨的毛子自用版本,雖然解決了老A-50噪音幹擾和超高頻輻射的問題,而且減輕了機身重量並提升了航程,但雷達系統還是很老舊,當然有部分說法是換裝了新型有源相控陣天線,但這個說法小編目前還沒有獲得可靠的信息來源,有詳細資料的朋友可以和小編多交流)甚至是還沒入役的A-100在技術上,一直都是大幅落後中美兩國現役預警機的。

比如A100仍是旋轉機械天線,旋轉速度與A50的「熊蜂」雷達相同(12周/分),這種技術意味著,A100的蝶形天線內很可能僅裝備一面相控陣雷達,需要蝶形天線旋轉才能獲得360度的掃描視野。

這就意味著A100在雷達技術上,不僅不能相比空警500的有源相控陣數字式陣列技術,就連空警2000的電掃描相控陣也要有代差。

圖註:試飛中的A100

但是毛子的宣傳口徑就另當別論了,不僅A100號稱探測距離800公里,就連最老版本的A-50都號稱探測距離400公里,但至於真假,小編相信大家自有評判。

而回到題主的問題上,正如前文所言,由於地球是有曲率的,雷達的高度直接影響雷達的探測距離,其次預警機的作用是,用於搜索、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指揮並可引導己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而如果將雷達在地面部署,就失去了預警機在高度和高機動性的優勢,同時地面的地形幹擾也會影響雷達的搜索效果,總體而言是得不償失的。


謝邀。不懂水平開槽波導天線陣是什麼意思。個人認知,水平開槽是否指平板縫隙技術?波導是信號源與發射接收天線連接重要部件,無論什麼技術體制的雷達都使用啊,天線陣列機械掃描時效比低。平板縫隙技術是美軍先應用到F-14,F-16,相控陣雷達是前蘇軍先應用到米格-31。另相同條件地面雷達與預警機沒有可比性。


覆蓋範圍相差很大。地面雷達是向空中發射雷達波束,受地面建築或山體等地形限制,信號衰減較大,探測低空目標必然大打折扣。受地形影響,存在一定的雷達盲區。這點可以從以前一個德國人駕駛輕型飛機避開雷達網降落莫斯科紅場得到驗證。而高空預警機雷達信號可以做到360度無死角,高中低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一點是地面雷達無法做到的。當然由於飛行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永遠在空中飛。如果與地面雷達互補,在時間和空間上就形成立體監視,這也是大部分軍事強國現在在做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