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上午举行第66次课审大会,持续审议社会领域纲要,其中针对国小学童增列内容,依照儿童人权公约,加入「表意权」、「不受歧视」等内容。(教育部提供)

2018-08-12 13:31

〔记者吴柏轩/台北报导〕教育部今天上午举行第66次课审大会,持续审议社会领域纲要,其中针对国小学童增列内容,依照儿童人权公约,加入「表意权」、「不受歧视」等内容,盼将来教学上,让国小生学习表达,同时不要因外观、身分等因素被歧视,避免原住民被称「番仔」、穷小孩遭排挤霸凌等情况。

课审大会委员、全教总副秘书长李雅菁表示,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以及儿童有不受歧视的权利,站在教师团体立场,非常支持在社会领纲中加入此内容,而上午课审大会将儿童表意权、儿童不受歧视权等内容,纳入国小社会领纲中,并无异议通过。

李雅菁认为,儿童虽年龄小,但应透过教育让其理解,不是所有大人的表达都是对的,并学习清楚表达儿童自己的意见,即使年龄小,表达能力不好,也应该多鼓励而非禁止,不是说发表烂就不发表,教师更该透过课纲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表达。

课审委员之一、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理事长谢国清也说,过去课堂上多是老师为尊,单独陈述,未来增加孩子表意权,是很好的发展,至于孩子表达不佳或太吵,则应交由老师进行班级经营管理,让其尊重其他孩子的发言权等。

不受歧视方面,李雅菁说,主要是课审大会有原住民委员提案,认为目前还有残存对原住民歧视的说法,但儿童不受歧视还包含,如家庭经济、背景等因素,但孩子很多是不自觉的歧视,如家里有钱就看不起其他人,必须透过教育来改善。

谢国清也说,在现今强调平权的时代,大家互相尊重,不受歧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身障、特殊行为等,使孩子产生歧视,随后就会产生同学跟同学间的霸凌,其他如成绩不好也不该被歧视,教育中应避免未来校园中类似有形或无形的暴力、歧视等,让孩子更愿意表达想法、不受威权阻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