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義大利米蘭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郎世寧」這個名字,是他在澳門學習中文的時候給自己取的中文名字。

郎世寧五歲開始學畫,六歲就在米蘭一位著名畫家的畫室里當學徒。從磨顏料綳畫框干起,一直學到19歲加入耶穌會為止。入會後他的工作主要是給教堂繪製壁畫,先是熱那亞,後在里斯本。在葡萄牙期間,郎世寧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恰在這時,熱愛科技藝術的康熙皇帝要求在華的樞機主教寫信給羅馬教皇,希望教廷多派一些熟悉科技和藝術的教士來華。1714年,郎世寧一行前往中國,1715年先在澳門停留,很快被康熙召入宮中。

郎世寧本來想把自己的藝術才華貢獻給在華的天主教堂,未曾想清廷把他派去了圓明園的建設工地。工作間是角落裡的一個低矮的工棚,主要任務是做瓷器上的琺琅裝飾,工作狀況跟工地上的役工沒多大區別。就算後來康熙在郎世寧等教士的抱怨下將他們召回,但他們仍然只是待遇優厚的奴僕而已。和郎世寧共事的法國傳教士王致誠(Jean-Denis Attiret)就曾寫信給一位神父抱怨,他們經常為皇帝繪製肖像畫和紀念畫,被迫一連幾個星期沒日沒夜地幹活,「我們離上帝如此遙遠,被剝奪了所有的精神食糧。這種荒唐何時才是盡頭?」

郎世寧竭力用自己的繪畫才藝討好康熙,以為可以換取傳教的自由。但康熙深知他們來華的目的,只想利用他們的技藝,徹底斷絕了他們傳教的可能。

雍正繼位後比康熙更狠,他驅逐了大部分傳教士,在朝中只留下了20餘人,且嚴禁他們傳教。郎世寧就在其中。也就在雍正時期,郎世寧把西方繪畫和透視與明暗巧妙地融入中國宮廷繪畫中,形成了一種中西結合的寫實主義畫風。

目前存世的郎世寧作品中,最早的是《聚瑞圖》,作於雍正元年,即郎世寧入華八年之後的1723年。整個構圖是傳統中式的,但明暗和體積感則完全是西方的。

乾隆即位後對郎世寧格外器重,他的地位隨之明顯上升。乾隆命他擔任暢春園的總設計,官居正三品。不僅如此,郎世寧70歲乾隆還為他大辦壽宴,可謂恩寵有加。《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卷》就作於乾隆朝,郎世寧時年67歲。

乾隆曾寫詩讚賞郎世寧的畫功:「寫真世寧擅,繪我少年時。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誰。」

郎世寧尤其擅長畫馬。《八駿圖》是他的代表作。

郎世寧的作品普遍技藝高超,整體講究中國品味,細節則巧妙運用西式技法,對清代的院體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至於有所謂的「新院體畫」之說。但就像我之前交代的那樣,郎世寧歷經康雍乾三朝,卻始終沒有創作上的真正自由。他所有的繪畫都是命題之作,沒有個人表達的空間,這導致郎世寧的作品精緻有餘,瀟洒不足,甚而給人沒有靈魂之感。

然而時也命也,不能苛求古人。《清史稿》中對郎世寧的全部記述只有短短几句:「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但是對於宮廷畫家而言,這已是極高的榮譽了。1766年,78歲的郎世寧去世,喪禮備極哀榮。乾隆追封他為侍郎,還親撰墓志銘,以示對這位永遠離開故土的義大利人的尊重。


回答者:張晶 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義大利人郎世寧是清朝知名的宮廷畫家,他將中西繪畫技藝融會貫通,留下了大量繪畫作品,生動展現了清朝中前期的社會景象。

1688年,郎世寧出生在義大利的著名城市米蘭。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有著濃厚的人文藝術氣息,郎世寧從小學習美術,受到義大利美術風格的熏陶。1707年,郎世寧成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一員。7年之後,耶穌會指派郎世寧前往遙遠的中國。郎世寧坐船經過長達15個月的長途跋涉來到中國,他首先在澳門稍作停留,還給自己取了個中國名字叫「郎世寧」。隨後郎世寧到達廣州,又從廣州到達北京,住在北京的天主教堂中。

(郎世寧的代表作之一《百駿圖》)

康熙皇帝一生與西方傳教士接觸較多,他本人對西方的數學、天文、藝術都十分有興趣。此時康熙帝已經是61歲的老人,郎世寧因為善於繪畫而被康熙帝看中,成為宮廷畫師。當然康熙帝聘請郎世寧做宮廷畫師也有限制其傳教的用意。康熙帝駕崩後,雍正帝繼位。雍正帝對西方的科技沒有興趣,因而在華傳教士大多處境艱難,但郎世寧等宮廷畫師並未遭到迫害。郎世寧還受命教中國畫家畫西方的油畫。雍正帝擴建圓明園後,郎世寧還在圓明園中完成了很多作品,頗受雍正帝賞識。乾隆帝在繼位前就認識郎世寧,兩人時常見面交流。乾隆帝繼位後,郎世寧仍受到乾隆的重用,乾隆帝還經常前往郎世寧的畫室看望他。乾隆帝將圓明園定為夏宮,郎世寧還成為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者之一,並一度掌管皇家園林的工作。郎世寧雖然是宮廷畫師,但生活十分艱辛,僅居住在一間平房中,整日在宮廷內不能隨意走動,作畫也受到嚴格限制。1766年,郎世寧在北京去世,乾隆帝下旨將他厚葬在北京城外傳教士的墓地中。

(郎世寧筆下的狗)

郎世寧將西方畫風與中國景物、人物相融合,畫技十分高超。《清史稿》稱其「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可見其繪畫技藝在不少中國畫師之上。郎世寧一生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郎世寧的代表作有《十駿犬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等。

參考資料:《清史稿》

《重估郎世寧的使命——將義大利繪畫風格融入清朝作品》,《清史研究》2009年第3期。

個人簡介:張晶,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副會長,從事季我努學社影像中國史方面相關工作。曾參與學社重大項目李頓調查團資料整理工作和南京大屠殺期間外籍僑民史邁士的撰寫工作。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