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時節。

  正所謂“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時間沒有溫度,節日卻有冷暖,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着不爲人知的故事。清明節也是如此,提起清明節,許多人都會想起那首經典的《清明》,然而,《清明》背後的事情,你知道嗎?

  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四月,年已四十的大詩人杜牧,來到“孤城大澤畔,人疏煙火微”的黃州(今湖北黃岡),出任黃州刺史。正是在這一年的清明時節,這首千古絕唱《清明》橫空出世: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如今

  杜牧被公認爲是這首詩的作者

  時至今日

  我們於清明時節

  在嫋嫋青煙中祭奠逝者的時候

  仍然會不由自主地吟誦這首《清明》

  可見這首詩的普及程度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

  這首《清明》很可能不是杜牧寫的

  杜牧身後,其詩文的最早結集,是由其外甥裴延翰完成的,“得詩賦、傳錄、論辯、碑誌、序記、書啓、表制,離爲二十編,合爲四百五十首,題曰《樊川文集》”。

  《樊川文集》共二十卷,曾經著錄於《新唐書·藝文志》。然而,在整整二十卷的文字中,並沒有這首《清明》的蹤影。

  史上第一次出現這首《清明》,是在南宋。在南宋謝枋得的《重訂千家詩》中,這首《清明》赫然在列,而且署名杜牧。

  謝枋得生活的時代與杜牧生活的時代相差四百多年,謝枋得如此著錄的依據是什麼?除了他本人,估計沒有人知道。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確定這首《清明》到底是不是杜牧寫的。

  除此之外

  還有一個事情我們至今也無法確認:

  這首《清明》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裏

  有人說“杏花村”在山西汾陽。這種說法對喜歡喝酒的朋友很有信服力,因爲“汾陽杏花村”。不過此說最大的問題是,杜牧一生從未踏足山西。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杜牧自己的著作及晚唐、五代及宋朝的文獻之中得出結論。

  還有人指出,杜牧寫有一首《幷州道中》,幷州就是太原。既然杜牧到過太原,也很有可能到過距離太原只有一百多公里的汾陽。然而,在杜牧的時代,相隔一百多公里的地方,足以被稱爲“不曾踏足的遠方”。

  另外

  據杜牧研究權威繆鉞先生考證

  《幷州道中》這首詩

  極有可能也並非杜牧所寫

  有人說“杏花村”在安徽貴池,因爲杜牧曾經擔任過池州刺史。這個說法最大的問題是,其依據均爲明清時期的地方誌。目前,引用最早的依據,是明朝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的《池州府志》,距離杜牧已有七百年;引用最多的依據,是清朝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的《江南通志》,距離杜牧更是接近千年。未見於正史,只見於杜牧身後幾百上千年之久的地方誌,恐難取信。

  有人說“杏花村”在湖北黃岡,因爲杜牧曾經擔任過黃州刺史。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復齋漫錄》:“無逸嘗於黃州關山杏花村館驛題《江城子》詞。”這其中的“無逸”,是指北宋著名文學家謝無逸。這條記錄表明,謝無逸曾經到過黃州一個名叫“杏花村”的驛站,並且寫了一首《江城子》。

  到了清朝,名臣于成龍在陳慥的墓側修建宋賢祠,在《建宋賢祠引》中寫道:“由來人以地傳者十一二,地以人傳者十八九……迨東坡一過杏花村,坐蕭然環堵中,依依有故人情。”

  由此看來,黃岡“杏花村”的說法依據相對牢靠一些。

  筆者的結論是:

  如果這首《清明》詩確係杜牧所作,其中的“杏花村”,最大可能是泛指“杏花深處的村莊”;如系實指,最大的可能就是指湖北黃岡的“杏花村”。

  原來,我們所熟知的《清明》背後,竟然有着如此“驚天懸案”。

  其實,許多古詩詞的背後都有着讓你意想不到的故事。

  你不妨大膽一些,翻開《藏在節日裏的古詩詞》,通過章雪峯先生嚴謹的考據與多角度地分析,找尋到更多的藏在節日詩詞裏的歷史祕密,體會古詩詞創作的第一現場!

  更多有趣知識:

  清明節從“節氣”逆襲爲“節日”是從唐代開始的

  清明節,不僅是中國傳統節日,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我們知道,“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節日”則是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或紀念意義的日子。兩者雖只一字之差,但區別還是很大的。

  史料表明,在唐朝之前,“清明”一直作爲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而存在着,起着指導農業生產的作用;就是在杜牧寫下《清明》的唐朝,“清明”才與上巳節、寒食節三者融合,從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清明節日。

  清明節吸收了上巳節和寒食節的主要風俗,並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節日風俗。這樣三個節日的融合,可以簡單列個公式來說明:清明節日=上巳節日(踏青宴飲)+寒食節日(掃墓祭祖)+清明節氣(固定日期)。

  所以,到了杜牧所在的唐朝,清明節氣不再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時序標記,不再是一個指導農事活動的經驗座標,而是正式成爲一個節日。《唐會要》記載,在唐朝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二月十五日,朝廷頒佈敕令:“自今以後,寒食同清明。”這是官方明文規定,寒食與清明必須融合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