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完鳳山知縣曹謹的生平事蹟後,開始實地訪尋這條造福高雄地區的河圳;首先到曹公圳的源頭高屏溪,高屏溪清朝時期叫做"下淡水溪",「鳳山縣採訪冊」是這樣記載的:「淡水溪(亦名西溪),在港東西、觀音、小竹四里交界(上游東屬港西上裏,西屬安邑,中游東屬港西中裏,西屬觀音內裏;下游東屬港西下里,西屬小竹上裏;水尾東屬港東中裏,西屬港西下里),縣東十里,源受南雅仙山泉,南行遞納十溪(旗尾、彌濃、揭陽、三張廍、二重、巴六、番仔寮、海豐、阿候、後廍)、九溝(嶺口、統領阬、知母令阬、昇仙阬、小園榜、大阬、嘉棠莊、竹仔寮、冷水阬)、八圳(嶺口西圳、新莊、南圳、耆老、隆恩、中冷、九塊厝、崇蘭圳)旁註一圳(嶺口東圳)、一塘(九曲塘,即曹公圳頭)、兩溪(中溪、五房洲溪),迄東港入海,長七十里。縣治諸溪,當以此為最(按縣治緯溪凡四十六條,而經溪只此一條。全邑疆域,儼被此水中分為二。東岸港東西兩堡,與西岸十二堡地適相等,兩岸相距三里許。夏秋水漲,或寬至四、五倍不等。沿溪田園廬舍,常被淹壞,他如尖山、南勢、隘寮、巴六、四十分、西勢、東溪、九甲、後寮、擺律、薑園、頂苦溪、下苦溪,皆能衝壞田廬,民恆患之)。每逢秋夜月明,則如萬道金蛇,中流蕩漾,故昔人列為八景之一(八景中有淡溪秋月,即此。或雲:當秋之夕,氾舟夜遊,則溪中浮一金線,自此而南,長亙是溪,而他溪獨否,此景尤奇)。沿溪設官渡四(嶺口、冷水、磚仔窯、崙仔頂)、民渡六(番薯寮、大樹腳、道爺莊、鳥鼠洲、港岡、東港),行人便之(按此溪亦納港西里搭樓窟水尾,應補入)」。

1-1-3  

其中提及九曲塘,曹公圳頭,就是現在九曲堂舊鐵橋(日據時期飯田豐二監督建造)濕地公園近高屏大橋的河灘上,有兩處:一為五口涵(五里舊圳),一為三口涵(五里新圳),五里舊圳是曹公於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因被派到福建省掌管閩縣縣務,正好碰上大旱災,探察民瘼,履勘至今大樹鄉九曲堂下淡水溪畔,見河水澎湃,奔流而去,卻無一可為利用,深嘆何暴殄天物,遂令幕僚研議,並會同地方頭人,徵集民工,因勢利導,經二年施作,於道光十八年,乃成一可灌田約三萬一千五百畝
﹝約二千五百甲﹞之綿密圳道設施。越年春,知府熊一本受前巡道姚瑩之命親履斯地,為表曹謹建圳之功,乃將原本因流經五個行政裏﹝小竹上裏、小竹下里、鳳山上裏、鳳山下里、
大竹裏﹞,而得名的五里圳,以「曹公圳」命之。

高雄景點推薦_曹公圳大樹段 (4)  

(曹公舊圳五孔涵)

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鳳地再逢乾旱,除曹公圳灌溉區域外,餘地因缺水利設施,致農作不長,遍地枯槁。曹謹乃命貢生鄭蘭﹝興隆里人﹞,附生鄭宣治﹝赤山裏人﹞說通佃主捐資
,類如官辦民營方式,再於原曹公圳取水口水門北方約三丈處,另建水門,開鑿圳道。經赤山裏、觀音外裏、半屏裏、興隆外裏、興隆內裏,相對於道光十八年完成的圳道,新完成的
四十六條圳道,稱五里新圳,後隨曹公圳之命名,改稱曹公新圳,歷時二年,至道光二十四年﹝西元1844年﹞竣事。

高雄景點推薦_曹公圳大樹段 (8)  

(曹公新圳三孔涵)

下一節再詳述探尋的經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