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之一,世界各國的許多名人都曾出現在它的封面上。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中國人,卻是一個北洋軍閥,他就是吳佩孚。

1924年9月8日,《時代》週刊在封面上刊登了吳佩孚的照片,並稱他為「中國最強者」(Biggest man in China)。當時,吳佩孚被北洋政府授予「孚威上將軍」的稱號,擁兵幾十萬,勢力影響大半個中國,甚至有人認為,將來統一中國的會是這位吳大帥。

我們映象中的北洋軍閥「大帥」們,大都是一些抽大煙、娶一大堆姨太太、張嘴罵孃的大老粗,但吳佩孚卻不同。他是秀才出身,無論是人格品德,還是帶兵為政,都有令後人所稱道的地方。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出生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考中秀才,但第二年就被革去了功名。後來,他在堂兄的資助下加入天津武衛左軍聶士誠部,從此開始了棄文從武之路。從清末到民國,吳佩孚在北洋軍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從一個小小的被開革的窮秀才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吳大帥」。

吳佩孚為官幾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軍隊,但他為人忠直,一直注重修身,能夠廉潔自守,他沒有私蓄,也從不置田產,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他生平最崇拜歷史上的關羽、嶽飛等偉大人物,即便是在失敗時,他也堅持兩個原則:不出國,不住租界。對此,董必武曾給予他很高評價。

上海的《民生》雜誌曾描述吳佩孚:他與部屬同甘共苦,除了數襲必備的軍服外,西裝和華服一件也沒有。他權勢雖然顯赫,為了杜絕任人唯親,曾下過一道手諭,蓬萊吳姓五世之內不得依傍他為官。

吳佩孚的清正廉潔,在歷史上留下了幾段有趣的佳話。

某政客政績平平,聲望也很差,當吳佩孚主政直魯豫時,他來託關係想到河南謀個官職。報告送了上來,吳佩孚卻不賣情面,批了四個大字——「豫民何辜?」意思是說河南的老百姓有什麼錯,竟要這樣的人來做官。為了老百姓的利益拒絕走後門者,這四個字可以說是義正辭嚴了。

某個丟了官職的軍官得知吳佩孚手下缺一個旅長,就跑來毛遂自薦。他寫了一份自薦書,大談了一番理想抱負後,說「願為前驅,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樹造林,造福桑梓」。對這個誇誇其談的投機者,吳佩孚大筆一揮,又是四個字——「且先種樹」,既然你這樣說,那先回鄉去種樹吧。

當時的德國駐華公使有個年輕的女兒,她對吳佩孚仰慕之極,不顧雙方的差異,一心想嫁給他。外國人思想開放,她就直接給吳佩孚寫了一封信求婚,卻不料吳佩孚在祕書翻譯後的書信上批了四個字——「老妻尚在!」和那些姨太太多得數也數不清的軍閥相比,吳佩孚不忘糟糠的品質非常的難能可貴。

還有一次,一位老同學給吳佩孚寫信,想在他手下謀一個後勤部門的所長職位。吳佩孚回信說:「所長必有所長,兄之所長何在?」老同學討了個沒趣,只好作罷。

就在登上《時代》週刊之後不久,處在巔峯的吳佩孚卻一下子跌到了人生的低谷。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系慘敗,吳佩孚全軍覆沒,率殘部南逃,受到奉軍及閻錫山、馮玉祥部的追擊。後來雖然曾再度出山,但最終在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逃往四川託庇於楊森。

1932年,吳佩孚到北平定居,受到了張學良的優待,他種花、養鳥、著作、研究佛學,想要就此安度晚年。

1935年,日本侵略者為了分裂中國,掀起了所謂的「華北五省自治」運動,他們希望吳佩孚上臺當傀儡,多次派一些日本人和漢奸來勸他出山,都被他嚴詞拒絕。

「七七事變」之後,吳佩孚沒有南逃,他在客廳上掛了關羽和嶽飛的畫像,表達自己的決心。投降了日本的老朋友江朝宗來看他,勸他投降,吳佩孚大罵:「你年紀比我大,還當日本人走狗,賣國求榮,真是白髮蒼蒼,老而不死。」並和江朝宗絕交。

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因喫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進入日本醫院治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將其殺害。

1940年1月21日,國民政府為吳佩孚舉辦了追悼大會,蔣介石親臨致祭並送輓聯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吳佩孚,山東人,民國時期著名的直系將領、愛國者。秀才起兵,後投身北洋,成為曹錕的智囊和第一戰將。吳佩孚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當時「中國最強的男人」。一代梟雄袁世凱在被迫宣佈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近3個月後,1916年6月病亡,北洋軍閥集團分裂成直、奉、皖等派系。為掌控北京中央政權,各派逐鹿日漸激烈。皖系被直系、奉系聯合擊敗後,直、奉兩系展開了對北京政權控制權的爭奪,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系大敗,吳佩孚成為北洋軍閥的首要人物,但他還不是最強的,因為他的老大哥曹錕還在。1926年曹錕被趕下臺,他成為了直系的老大。

1924年9月,吳佩孚被奉系和馮玉祥聯合擊敗,難逃。1925年,他與孫傳芳攻入河南,是時,吳佩孚掌握著直系最多的兵力,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其勢力影響著大半個中國。人們普遍看好吳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雜誌《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國人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但是他後來被孫中山領導的北伐軍擊敗了,隨後過著種花、養鳥、著作、研究佛學的生活。1935年12月20日,倭寇為了分裂我國而搞「華北五省自治」,邀請吳佩孚上臺當傀儡,聘吳佩孚為高等顧問。他堅決拒絕。1939年12月4日,他因喫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入日本醫院治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將其殺害。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

北洋軍閥出身各異,以秀才出身的卻並不多見,俗話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但是當秀才吳佩孚遇到當兵的曹錕,可謂是「文武雙全」,二人搭配的相得益彰。

在吳佩孚如日中天的時候亮相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是首位登上該雜誌封面的中國人,並被《時代》雜誌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也就是中國最強人。

那麼,吳佩孚為何能夠撐起這個稱謂呢?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形成三大派系,包括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

而吳佩孚就是直系中的重要人物,可以說,馮國璋老大,曹錕老二,吳佩孚老三,後來馮國璋死後,曹錕和吳佩孚成為直系的領導人物,而且吳佩孚的聲望與實力逐漸超過了曹錕。

尤其是其軍事生涯,更是可圈可點,素來有: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名。

1920年發動直皖大戰,吳佩孚聯合張作霖打敗段祺瑞,導致段祺瑞下臺,直奉兩系共同控制北洋政府。

1922年發動直奉大戰,把奉系趕出關外,至此直系獨自主導北洋政府,而吳佩孚也達到其人生巔峯,並且屯兵十萬進駐洛陽,並且最後擔任擔任直魯豫巡閱使,控制湖北,河南,直隸,陝西等地,獲得英、美的支持。

在1924年吳佩孚五十壽慶的時候,康有為親賀壽聯:「牧野鷹揚,百歲勛名才半世;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 這句詩的典故是商周之際,周武王率八百諸侯在牧野打敗商紂王,從而開創出周朝江山,比喻當時在中原駐軍的吳佩孚最有希望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巔峯時期的吳佩孚可謂是眾望所歸,然而巔峯過後是落寞。

1924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經過「整軍經武」捲土重來,而直系中的馮玉祥陣前倒戈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導致吳佩孚兵敗第二次直奉大戰。1926年敗於南方北伐軍,至此退出歷史舞臺。


「中國最強者」,是美國著名雜誌《時代》週刊送給吳佩孚的「榮譽稱號」,時間是1924年9月8日。吳佩孚也是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中國人。

話說,《時代》為什麼看上吳佩孚?要知道,吳只是中國的二把手,他還有一個上司叫曹錕。

《時代》這樣陳述理由:「他是中國最能幹的軍事家。他統治著除滿洲之外的整個中國北方和中原。他任直魯豫巡閱使(此處有誤,應該是副使,筆者注),北京位於他的管轄省份之內。儘管他贊成民主制,但他的目的是用武力統一中國……他不僅僅是一位軍事天才,還精通文化、科學和文學。他學習很刻苦,近來他開始學習英語……」

吳佩孚為什麼受到西方特別是《時代》青睞?除了確實能幹,而且手握實權,上面最後一句其實纔是重點——主動學習英語。這表明,吳佩孚在向西方靠近,而西方媒體更喜歡這樣的中國權勢人物。

《時代》報道吳佩孚的時間很敏感:在中國南方,直系正在與皖系殘餘軍隊(浙江督軍盧永祥)爭奪上海,即江浙戰爭;在中國北方,直系和奉系的第二次戰爭也一觸即發。

誰會是最後贏家?

《時代》認為當然是吳佩孚:「在這一混亂階段,吳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在許多方面,他都是一個能幹而有個性的人物。」

可惜,《時代》看走眼了。吳佩孚隨後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大敗,兩年後在北伐戰爭中再次大敗。「中國最強者」的「稱號」,「統一中國」的預測,都落空了。


吳佩孚不僅是中國最強者,而且是當時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他是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中國最強者。那麼吳佩孚到底有多強呢?在當時,直系軍閥吳佩孚先後打敗奉系張作霖和皖系段祺瑞,擁兵數十萬,駐守洛陽,影響大半個中國,成為當時最大的軍閥。美國人認為他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五四運動期間,他就極力阻止北洋政府武力鎮壓學生。同時他

致電南北方的將領,希望聯名抵制巴黎協定,作為山東籍的將領,絕不能讓小日本拿自己家鄉當肉喫,絕不能出賣自己國家主權。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人多次以優渥待遇請吳佩孚出山,做日本的代理人,但吳誓死不當漢奸,哪怕他晚年已經很潦倒。後來,因為吳佩孚患有牙病,被日軍指使的牙科醫生殺害,享年56歲。吳佩孚一生不貪財不好色,不賭博不嫖娼,不納妾,不抽大煙,不當漢奸,不舉外債,試問當下有幾人能在他那個地位做到這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