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現在的很多成年人,估計都依稀記得這首詩。這是當年我入學時背得最早的一首詩。

每當想起這首詩的時候,浮現在我眼前的都是童年時的美好時光。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現實大概變成了這個樣子:一去兩三月,培訓四五家。老師六七個,作業八九沓。

最近,沙溢發的一條微博,就引發了無數家長的共鳴及眾多網友的點贊。他發了一張自拍照,配文稱“陪兒子去老師家上課,因為不想打擾孩子學習,就坐在了安全通道的樓梯間裏,餓了就吃片自己帶的麵包……”

別人家的媽都登珠峯了,沙溢你還在樓梯間啃麵包 新聞 第1張

“老白”有點慘。圖片來自沙溢微博。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不太理解:接送孩子就可以了,沒必要一直在門外“等你下課”吧?是不是周杰倫的單曲聽多了?

但如果把這和“可憐天下父母心”聯系起來,大致可以理解現代父母的“精養”思維。畢竟,我們小時候多是被“粗養”:自己走路去上學,無論颳風下雨,很少需要父母接送。

這也說明,現在父母很捨得為子女付出——不止是金錢上的,還有精力上的。身為明星的沙溢,肯為了上培訓班的兒子在樓梯間枯坐久等,滿是“悽涼”的模樣,就是挺有代表性的一幕。

一、門內的孩子可能比門外的家長更“慘”

近些年,有兩類新聞在育兒羣體很火:一類是某某家長又給孩子報了多少培訓班和興趣班,孩子苦不堪言;另一類是,某某家長因為給孩子報了多少培訓班花了多少工資,家長苦不堪言。

那麼問題來了:一家人何苦為難一家人?

如果孩子對家長報名的所有培訓班和興趣班都興趣盎然,那無可厚非,一個願意奉獻,一個欣然接納。

但如果是違背孩子意願,強迫孩子去各種培訓班,那我覺得,在門內的孩子,可能比坐在樓梯間的家長更“慘”。

耐人尋味的是,當下,隨便走進一家商場,除了吃飯和買衣服的地方,最多的大概就是和兒童教育、課外培訓、親子活動有關的消費場所了。

這一方面反映出育兒產業鏈的升級和完善,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家長的育兒焦慮。所謂“家長的錢最好掙”,不是沒有緣由的。

二、狂報培訓班,大可不必為娃奉獻到這般地步

我理解許多家長的焦慮:孩子的起跑線很重要,家長能往前送多少就送多少,一切為了提升孩子的競爭力。

但物極必反,培訓班不是上得越多越好,負擔太重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興趣也不是越多越好,沒那麼多通才,現實中,絕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對標的目標都只有一個,如足球踢得好的梅西,文章寫得棒的莫言,鋼琴彈成金飯碗的朗朗……

給孩子報上一堆少兒編程班、英語學習班、全腦智力開發班、情商財商班……那不是為了孩子好,只是讓孩子無處可逃。

的確,一旦對比周圍的人,很多家長會焦慮:隔壁老王家孩子跆拳道綠帶,樓上老李女兒鋼琴十級,街對面老張家兒子拿了奧數比賽第一,我不報班,我們孩子有啥?

你家孩子有童年。

想想自己的一生吧,童年大概是這一生中,最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快樂時光了。當孩子長大或者老去,回憶這段歲月,不是做不完的習題上不完的課,他一定會感謝你。

如果孩子真的喜歡,家長也樂意蹲在門口等着,不妨帶個保溫杯,泡點枸杞。都中年男人了,照看孩子,也要照顧好自己。

很多家長給孩子狂報培訓班,不止是將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也是將自己跟別的父母在比。

問題是,總有些爸爸媽媽是我們望塵莫及的。這不,今天就有一條新聞,澆滅了不少家長的好勝心:有位家長(媽媽)把孩子班上的校旗插上了珠峯。

別人家的媽都登珠峯了,沙溢你還在樓梯間啃麵包 新聞 第2張

起跑線直接拉到8000米以上,怕嗎?

一下子拉高了8000多米的“拼媽線”,堪稱一騎絕塵,孩子再也不用擔心媽媽的自尊了。不過,有網友調侃:這是逼我登月啊。

如果將來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中國人,不是職業宇航員而是孩子家長,我只能摸摸兒子的頭對他說:孩子,你要有興趣,也登上去,讓爸爸驕傲。

因為我堅信,38萬公里的起跑線,不該是家長的焦慮,而是孩子自我夢想的動力。

□ 與歸(媒體人)

編輯 王言虎 實習生 葛書潤 校對 柳寶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