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此時此刻,我正在洛杉磯的The Bridge錄音棚錄製自己的大樂隊44人管絃樂作品。回顧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慶幸我選擇了電影配樂這個專業,讓我每一天都充滿新奇。想說的太多,這第一篇文章,我將分爲:1.課程設置 2.錄製作品 3.實習準備 三個部分來介紹一下我在美學習電影配樂專業的內容,以及在學這個專業的過程中會經歷的點點滴滴。

近些年國內電影市場越來越重視電影音樂,好的配樂會對影片起到了巧妙的解說或是預示作用,使作品昇華,使觀者或情緒激昂,心潮澎湃。這個行業的大師有大名鼎鼎的漢斯季默,約翰威廉姆斯,莫利康內等。這裏插一句,上週我還去看了漢斯季默的現場音樂會,當時的場面磅礴宏大,極其振奮。全美,有電影配樂這個專業的學校總共只有7所,物以稀爲貴,也因此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皆爲稀缺。人數方面,在我們這一屆,電影配樂專業總共有12人,其中4位是國際學生,我是唯一的一個亞裔,剩下的還有3個分別來自加拿大,愛爾蘭以及西班牙,其餘8個全是美國本地人。

一,課程設置

一般來說,我們的課程會有電影配樂課(Scoring),配器課(Orchestration),電影分析課(Film Analysis),電影音樂歷史課(History of Cinema),遊戲音樂課(Music for Games)。職業規劃課(Career Development),指揮課(Conducting to Picture),音樂實驗Lab課等。電影配樂課上,教授常常會給我們一個電影片段,沒有音樂,只有旁白部分。課堂上大家討論該如何配樂,下一週的課上,每個人把自己配樂的作品展示給所有人看。因爲每個人配樂都不同,分析方式各不相同,所以這節課常常會上很久,有一次我們從下午2點上課一直上到了晚上10點才結束,中途只休息了15分鐘。(美國學生真的是太勤奮太好學了)指揮課很有意思,每個人上臺輪流指揮,其他人充當高中低和聲聲部,教我們的教授人非常好也很有名,是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駐團指揮。

二,錄製作品

每個學期我們都有硬性任務,除了要完成每週的一個配樂片段,一首配器作品,Lab課作業等,我們還要寫2-3部作品進行錄製。學校會幫我們找錄音棚請樂手,教授會指導我們作品寫作以及規範寫作格式,以達到好萊塢作品錄製的標準。我們曾經在芝加哥的CRC錄音棚,洛杉磯的The Bridge錄音棚等進行錄製。準備作品的每個夜晚常常很難熬,細小的地方會不停修改幾十次,再到後來作品打印出來,我們每個人還要把每個樂手的部分進行分類,譜子裝訂,整個一套下來會花費很長時間。但當進了錄音棚,自己的作品被大樂隊演奏出來時,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三,實習

對於實習,我有很多很多想說的。2015.9月,我研究生二年級的第一節課。教授Kubi上來就提了兩個問題:1.哪位同學有自己的名片?2.哪位同學有自己的個人網站?舉手的人寥寥無幾。教授拿出PPT給我們講解說,研究生二年級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止是學習了,而是要學會商業化模式推銷自己。他給我們每個人只有一週的時間,讓我們下節課必須每個人交出自己的名片,以及建立好個人網站。於是我花了整整一週的時間把曾經做過的作品,配樂過的作品以及個人經歷寫在了我的網站上:Sophie keyu liu 。真是從未想過建立網站設計名片這種事會被當成作業任務佈置給我們~ 2016年的6月,學校爲了讓我們找到更好的實習工作,還爲我們每個人做了個人簡歷的網頁刊登在學校網站上。在我看來,美國大學就像一座橋樑,讓我從象牙塔走向社會,通過在這裏的學習,讓你感受到這是一座堅硬無比的橋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