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不打擾到別人就不是low。我們在維也納喫早餐,很多當地人都是一片麵包上幾層火腿片,或者直接放幾層那種帕爾馬生火腿片,在放之前麵包抹各種醬,大部分是番茄醬,也有蛋黃醬啥的,火腿片上再不放麵包片,直接拿手送嘴裡喫,真沒那麼多講究。就下圖這種喫法,直接用手。

各種醬和各種火腿,還有乳酪。

這種維也納最著名的烤豬排是整個烤,盛在盤子裏需要刀叉分開,分成一根一根排骨,然後直接上手。據說這是茜茜公主老公Frands 最喜歡的食品。

去米蘭喫義大利麪,除了不停的換盤子也沒啥,當地人喫披薩也是直接上手,反而好多中國人拿叉子叉著喫,特low。

這是兩種披薩,說實話,喫都沒喫出來。這是慕尼黑的肉丸子,需要叉子。

威尼斯的意麵,需要叉子。

因斯布魯克的雞翅雞排,直接上手。這是奧德意三國中喫過最好喫的披薩,在維也納,還有漢堡,有點兒像咱們的肉夾饃,裡面的夾的是豬肉,一塊一塊的,不是平日裏我們經常看的肉餅。非常好喫。太好喫了,光顧著喫,沒有拍照。

與整體氛圍不匹配的行為以及過於形式化的行為,都是low的。

用餐禮儀嚴格的來說,不是依據餐廳檔次,而是依據用餐屬性來區分的。

比如,一個人肚子餓了,不管是跑米其林餐廳,還是路邊攤,目的是為了自己喫飽。不要以為沒有人跑米其林是為喫飽的,就是有這樣的人,雖然不多。還有一些長年在五星酒店喫住的人,酒店餐廳也是常客,目的也只是一日三餐。

比如,跟小張、小陳去喫個開心,那麼跟上面單人喫飯都一個屬性。

但,如果是代表公司、部門甚至國家的宴請、宴會,那就不一樣了。

前者,獨自喫飯,朋友小聚,那麼只要符合基本餐桌禮儀即可。就是不要弄的喧囂,不要喫的邋遢。至於左手,還是右手拿刀叉,這種事情,不是問題。甚至,餐巾擦嘴,餐巾取下後,放桌子還是放椅子等,也不是問題。

後者,則必須按照禮儀來。包括服裝等。禮儀方面,有大量書籍。搜索 table manners單單亞馬遜上就有很多內容。不過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其中大部分是給孩子看的。也就是小朋友的教育書。

作為一個非本地人(Native),及時學習、及時詢問就是最大的、最好的禮儀。相反,自以為是,或者不懂裝懂,或者過於謹慎小心,就是很low的行為。比如我們去某個特殊國家的特殊民族地區,他們也有他們的喫飯禮儀啊,說直接點,就是他們的用餐習慣。好客的主人,一般都會指導。想一想我們去山區,老鄉不也是會手把手告訴我們,這個要怎麼喫,那個要怎麼喫嗎?

工作忙或者行程緊的人,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西餐禮儀的。有時間讓祕書蒐集一下,臨時花上20分鐘,告知一下最好。沒時間,喫飯前,就開宗明義,比如張總,幸會,今天請喫西餐,真是開洋葷了。我還是第一次,劉姥姥進大觀園。服務員,這些東西我不大會用的,等下還要麻煩你們現場教一下哦。

但是,如果不懂裝懂,比如看到餐刀,閃閃發亮,說張總,謝謝你哦,這個刀好亮!然後用舌頭舔舔,再說,嗯,應該是銀的吧?牛排上來,大叫,這個牛排好,用叉子一叉,三口兩口就喫完。那就真的很low了。

與場合適應非常重要。比如,街頭那種40元就能要牛排的小店,桌子都是油膩膩的,你穿了定製襯衫,戴好袖釘,專門去坐下來,那就是另一種low了。 當然高級酒店一般有dress code,基本dress code 還是要有的。


好奇心食堂,滿足你的好奇心。

在國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用餐時盡量避免打擾其他的顧客。

其他想那麼喫都可以,怎麼喫都不low,自帶筷子用餐也是可以的,出去喫龍蝦覺得沾黃油不過癮,自帶蘸料跟服務生要空碟,也是可以的,只要不大聲喧嘩就好。

但是在國內,想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堂妹來羅列一些幾個基本的禮儀。

1. 刀叉使用

一般情況下,習慣使用右手的小夥伴是左叉右刀,原因很簡單,右手方便施力左手叉子固定牛排;當然有些左撇子的小夥伴就可以換一下手方便切牛排。

2. 尊重服務生

對別人最基本的尊重纔是體現個人素養的最佳方式。想要用餐時不顯得low,基本的就是不要用響指叫服務員。

3. 不要給他人講解餐桌禮儀

小夥伴們去國外的餐廳就明白了,基本上都很隨意,沒有什麼刀叉和盤子不發出碰撞的聲音,喫麵食時不要發出吸溜的聲音等等,那些所謂的西餐用餐禮儀是皇家才會用到的,普通餐廳裏用手喫也是很正常的。如果這個時候給一起用餐的人講禮儀,真的會讓人覺得很low,有點做作用餐而已,自然大方就好。

最後,堂妹不得不吐槽下這所謂的西餐禮儀,對於我們這些普通大眾來說,有點多餘,喫飯而已只要不做出一些令對方反感的行為就不會很low喲。


第一次進西餐廳,不管是跟朋友,還是跟對象,不會使用刀叉,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吧。下面杭小奇來全方位介紹一下喫西餐的注意事項,大家可以借鑒一下:

  1. 拿刀叉的方法:總的來說,右手拿刀,左手拿叉。鋸齒得刀用來切肉,普通的刀用來切蔬菜,最小的那種小刀,是用來抹果醬的。叉子別一下子插大塊物品,別一口吃不下去。勺子是用來喝湯的。

  2. 放刀叉的位置,在一些正式的場合,大家還是注意一下刀叉擺放的位置,能體現自己的高素養。刀叉的擺放附上圖片,大家看一下。

  3. 喫牛排注意細節:要用刀子把牛排切成小份,每次喫一小塊,保證這一塊全部到了嘴裡,不至於過大,喫的時候不要張牙舞爪的,嘴脣要閉起來。
  4. 喝粥的細節:注意要用小勺,不要直接拿起來跟喝水一般的喝下去,那樣很沒有禮儀之風,粥喝到後期見底的時候,一隻手舉起拖著碟子一側,另一隻手依舊用勺子喝。記住,粥,必須用勺子喝。
  5. 義大利麪細節:用叉子跟湯匙結合一下,叉子捲起幾根麵條,放到勺子上,然後喫進去,不要狼吞虎嚥的喫麪,更不要發出「出溜出溜」的響聲。

  6. 水果沙拉甜點等:一般沙拉,小蛋糕之類的,用小勺喫就可以。注意水果的果殼,不要直接吐出來,要用手拿出來,放到盤子旁邊。

  7. 酒的細節:開酒之前,自己就不需要動了,服務員都會做的。喝酒的時候,用三根手指拿住酒杯,看圖片姿勢。喝酒不能跟啤酒似的,一下子幹了,這是不對的。輕晃杯子,讓酒慢慢進入嘴裡,緩緩喝下。注意喫東西時候不要喝酒,喝酒時候不要說話跟大笑。至於飲料之類的,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注意不要太過於隨意就好。


作為長期從事餐飲行業一員來說,去西餐廳喫飯時,有這幾個行為會讓人覺得low

1.不用刀叉,用筷子。一般去有點檔次的西餐廳喫飯時,如果跟服務員說,來雙筷子,會讓其他客人感覺你low,雖然西餐廳通常多預備好了筷子,供客人選擇

2.喫不飽在點一份。西餐廳的菜品份量是很少的,正常人一般多喫不飽,但是去西餐廳喫飯就是裝x去的,基本不會有人在點第二份,你說你連裝多裝不好,其他人也會覺得你low

3.把贈送的餐前點心喫完的。正常有點檔次的西餐廳,往往多會送一些餐前點心之類的裹腹品。以便客人在等餐時亨用,但是基本多是些乾麵包之類的,喫又不好喫,送的黃油還少。


我很年輕的時候第一次喫西餐,也有題主的困惑,可能是年紀小臉皮薄,可怕別人嘲笑了。其實我覺得在任何餐桌上最Low、最失禮的行為,就是因為對方的一些細枝末節沒注意、不熟練,或者對西餐不瞭解,而嘲笑對方。你試想一下,你如果同桌喫飯,有個外國人用筷子有點笨拙,你會想嘲笑他嗎?如果同桌喫飯其他人中有人當場就嘲諷這個外國人,甚至嗤之以鼻的出言中傷,你會怎麼看這樣的人?

不管是西餐也好,中餐也罷,初衷目的還是品嘗面前的美食。而出於商業目的,或者聯誼相親之類的應酬,主要也還是人跟人的交流、溝通。真的三觀不合,話不投機的話,對方也不會因為你餐桌禮儀很到位、嚴謹,而讓你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不過最基本的餐桌常識和禮儀還是要有的,這不是說要裝什麼的意思。最簡單來講,喫中餐你用筷子粗的那頭去夾菜也能喫,但是一來是看著怪,二來也不方便;再比如說也不要用餐具指人,喫中餐拿筷子指對方也是不禮貌的啊,我要表達的是類似這樣的意思。不過最基本的刀叉等餐具的使用之類的肯定是都知道的,也不需要贅述。

如果真的要說哪些細節需要注意,其實大多是不管什麼餐桌上都通用的。比如刀叉送食物進嘴碰到牙齒髮出聲音,這個就跟有些人會舔筷子、咬筷子之類的行為有點像;或者是嘴裡喫的滿滿的,一邊咀嚼還要一邊和人說話,這個跟好朋友親人之間是沒什麼問題的,但你也說了「希望給對方留個好印象」,那應該就不是很熟的人,所以還是注意一些。

還有就是進餐速度,最好能夠稍微同步一些,不然你喫完了之後眼巴巴的看著對方,你說是不是也有點尷尬。或者對方甜點都喫完了,你還不緊不慢的喝著你的湯,也不太合適。接下來能想到的就是對服務人員的態度,我是真見過無緣無故對服務員頤指氣使的人,好像對一個服務員擺個譜、盛氣凌人自己就很有面子了一樣。

最後說一下就是不管喫什麼餐,都不必過分的考究、講究一些太細枝末節的事情,有些中國人喫西餐恨不得比西方人還要考究,多少就有些滑稽了。就好像你和朋友跟幾個外國人一起喫飯,席間大家開始聊天,然後一個外國人說:「噓,食不言寢不語!」,是不是有點滑稽和尷尬。

對於這個餐桌禮儀,各位小夥伴有什麼看法,可以評論裏分享下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小夥伴,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小旺仔食記】為您解答:

說起喫西餐,很多人可能會先想到,衣著要得體,姿態要優雅,喫相不能太粗狂,用餐順序、刀叉用法不能錯等等,並且認為沒有做到這些的人就是low。喫西餐真的要這麼正式,這麼講究嗎?

其實並不是非要這樣做,很多外國人在喫飯的時候也不見得就是這樣,他們往往很隨意,有的時候也不用刀叉,甚至直接用手抓著喫。所以哪裡有什麼low不low……在文明有禮的基礎上,要麼你就自信一點兒,制霸全場,隨便用什麼方式喫,要麼你就要研究所有細節,融入餐飲文化。

那麼真正low的行為有哪些呢?

一、 對服務生不尊重,提一些無理取鬧的要求。

叫人全靠打響指,一副「付了錢我就是大爺」的姿態。這種不尊重別人,沒有教養的行為不管在哪裡都很low。

二、 打攪別的食客,大聲喧嘩。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餐廳大聲喧嘩,大聲說笑,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或是任由熊孩子胡鬧,不管的人。這些行為真的會打擾到別人,不打擾別人是前提,也是文明就餐的首要要求。

三、 個人行為習慣不好。

雖然說喫西餐可以不用有那麼多約束,但基本的就餐禮儀還是要遵守,比如喫飯吧唧嘴,抖腿等等不好的就餐行為就容易影響別人,引起不適。

上面這些行為在外出就餐的情況下都很low,如果有上述行為就儘早改正吧!

喫西餐時,只要文明禮貌就餐,不影響其他人就可以了。不太瞭解西餐飲食文化也沒關係,不要不懂裝懂,問同行的人或服務員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自信和享受就餐的樂趣,品嘗美食!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謝謝!


什麼最low,當場教別人西餐禮儀最low。

這個應該放左邊啦,這個應該用右手拿啦,牛排沒有偶數成熟啦,麵包是用來吸油啦……blabla……

別人要是不懂,會覺得很尷尬,臉皮厚的會問,臉皮薄的恐怕喫得坐立不安,既怕丟自己的人也怕丟你的人。

如果你是出於好心,就別跟人說你這錯了那錯了,你喫你的,別人默默跟著你學就完了,錯了也就錯了,能怎麼樣呢?

反過來你硬要糾正別人,第一弄的別人很尷尬,第二別人未必需要你糾正。

最講究這些東西的恰恰是剛學了一點兒所謂禮儀的,這個那個這個那個,前面說了不懂的情況,我要是比你懂呢?

我知道不能這麼拿刀叉,但是我習慣了。

我知道麵包是用來吸油的,我就喫了怎麼了?

我知道牛排沒有偶數成熟,我就愛喫八分的怎麼了?

我知道甜品最後上我就想現在喫怎麼了?

礙著你什麼事了?還是逼你跟我一樣了?還是嫌我給你丟人了?

禮儀是以尊重別人為前提,不是以學什麼玩意兒學的像為前提的。

除了會給別人添麻煩的行為需要糾正,其他一律不用。


西餐的規矩,不比中餐少,也是相當繁瑣的。尤其是刀叉一大排,酒杯一大堆,知道的是喫飯,不知道的是賣餐具呢。這還不算完,張嘴之前,還有看盤什麼的。那個是等著上菜之前,專門給你看的漂亮盤子,可不能把什麼喫的就往裡盛,這個是有點low。

西餐是分著喫的,沒有中餐的熱鬧勁兒,都勁兒勁兒的。

您盤子裏的喫完了,想再喫一點,沒問題的,客氣點兒,說,某某菜,還有嗎,我再來一些,主人會很熱情地再安排的,別不好意思說。

喫的多沒關係,只要舉止文明點,您絕對不算是喫的最多的。但是刀叉不要使勁兒的沒完沒了的發出響亮的磕碰聲,這樣顯得挺沒品位的。

再就是喫東西不要吧唧嘴,這個和中餐一樣。

喝酒也不要吸溜。

喝湯,不要嘬。

西餐喝湯,通常也是講究腰背挺直,舀一勺湯,舉到嘴邊,動作柔順地送到嘴裡,不要發出聲音。喝湯有響聲,也是挺low的行為。

再就是喫完了起身不打招呼,是非常不禮貌的。

還有進餐過程中接聽電話,也是不太禮貌的。你應該先說一聲對不起,再拿起電話離座,到相對僻靜的地方接聽電話。

還有就是不要不停地看手機,這是對同桌就餐的其他的人不禮貌的行為。

西餐是講究一道一道上的,您不能太著急。和大家保持差不多的節奏。

所以你看,所謂個性,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多少都會被看作沒教養、沒禮貌的。和大家一樣,尊崇禮儀,無論在中餐還是西宴,都是受歡迎的。


西餐,沒那麼高大上

1.西餐,沒那麼高大上,告訴你們,西方人窮人也喫西餐。我在哈爾濱的時候,常常看見「家常西餐」店,主要是俄羅斯僑民,後代和混血。就是和東北菜館價位差不多。甚至,很多老人都是保留喫西餐的習慣,因為他們小時候是在俄國人或者猶太人開的幼兒園長大,喫不慣中餐。所以西餐不是等於高大上,也不等於貴。覺得西餐就要多花錢,low!

告訴你們,西方人窮人也喫西餐。我在哈爾濱的時候,常常看見「家常西餐」店,主要是俄羅斯僑民,後代和混血。就是和東北菜館價位差不多。

2.西餐是一種時尚,老年人落伍不喫西餐,low!

西餐進入中國也有個百年歷史了。哈爾濱很多老人都是保留喫西餐的習慣,因為他們小時候是在俄國人或者猶太人開的幼兒園長大,喫不慣中餐。

3.各類西餐混點,low!

西餐也分派系,就像中餐分菜系一樣。義大利餐、法餐是比較講究的,菜式都很精緻,比如義大利牛排,法式焗蝸牛等。西班牙餐、德餐、俄餐,是比較簡單粗暴的,西班牙炒飯,多兔肉。德餐多是實惠的香腸啤酒,俄餐主要是罐牛罐羊紅菜湯列吧酸黃瓜。英餐的炸魚薯條是爛大街的差評。美餐基本不能上檯面,漢堡薯條炸雞是快餐,不能上正式場合的,美食披薩也被義大利人視為離經叛道。

但是現在很多偽西餐廳,各菜系混著上。有的食客也不懂,進了俄餐點要披薩,進了法餐店要漢堡薯條配番茄醬。就像去喫廣東早茶,服務員端上來一盆東北殺豬菜,不倫不類。

4.比外國人還講究,禮儀過於做作,low!

當然,西餐還有很多禮儀,包括不同食材使用不同刀叉,不同飲料使用不同杯子。但是,隨著文化融合,西方人也越來越開放。我曾經多次和外國人喫飯,只要不是極端嚴肅的場合,比如外交場合,外國人特別是年輕人,他們自己也沒那麼注重喫飯禮儀。反而某些中國人自以為是,從書本或者禮儀課上看見一些所謂的禮儀,忸怩作態,過於做作,反而讓外國人不好意思。

總之,以上倒不是說誰好誰不好。各種飲食基本功能都是為了果腹,自己喜歡就好,但是不能自以為是,明明很low還覺得高大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