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當然可以了。

2019年了,很多設備其實都是不需要的。

你需要什麼,這個問題得從應用場景來看。你需要滿足流行/搖滾樂隊同期錄音那麼數字設備足矣。但如果你還需要唬客戶,看起來很牛逼,那搞個模擬大檯子不插電也能唬人哈哈。

從達成音色的角度來看,我會把所有能換成數字的設備都換了。優先保證輸入設備的音質,最後纔是輸出設備的音質

模擬設備很昂貴,別說十萬了,一百萬都不夠燒的。數字設備音色已經很真實了,AB雙盲測試大多數人在大部分場景幾乎沒區別了。

行內是還有很多玩模擬的人,比如你到一個錄音棚看到裡頭躺著六十多路大大的SSL。那不是說你需要這個,而是人家很早就已經有這個。

圖片來源: https://sonicscoop.com/2017/03/30/opulent-sounds-lion-city-recording-studios-singapore/greenroom-ssl-4000g/

新入行選擇數字設備就能做到SSL上能做到的所有事情,所有,而且是相同品質甚至更好並且更高效。效率有多重要這都不用我多說。

活到現在的SSL 4000G以及後來的4000E都是需要經常維護的,即便如此電位器等一類容易老化進灰的零件還是容易出問題。我們學校其中一個錄音室其中的幾條SSL前段時間還冒煙……一點都不美好。

即便錄音也是連上電腦在Pro Tools錄音使用的,連Summing都不用…..因為沒有什麼意義。SSL 4000G在剛面世的時候是設計錄音到Reel to reel那種磁帶機上使用的。現在還能在4000G上看到輸出到磁帶機上的相關功能按鈕,上圖SSL條子中間的紅色的就是控制磁帶機Record Enable的按鈕。

8軌磁帶機引用自: https://www.pinterest.ca/pin/151574343678711366/

而且混音也還是在PT裏做,基本不會有人在模擬臺上混音,除非你是一個項目做不完不做下一個的。不然今天忙完明天檯子不知道被誰動了又要重來了。現實情況往往是多個項目同時做,這樣時間管理也方便,工作效率也好。

我的導師原來幾十年前在Sony工作時用的都是SSL的檯子,但是現在一臺UA Apollo完全能滿足他工作的需求。據他所說,一些UAD插件建模的某些硬體和他原來用過的實際硬體用起來一模一樣,那個Lexicon的混響就是上圖中躺在大檯子上那個控制器控制的,什麼型號忘記了,UAD插件做的聲音一模一樣。

所以我覺得有資歷的老工程師分享的經驗還是很具有參考價值的。

而且模擬臺信號路由還有非常的複雜……例如SSL臺採用Split design,兩個推子,像在DAW上的常規操作,發送到Bus上建立Aux軌這種在SSL臺上不同模式下的操作都不同。

SSL臺有很多種使用模式,錄音,混音,混合模式等。每種模式下信號路由鏈都不同。光是記都很容易記錯更別說實際操作錄音了,等你弄好了客戶估計都要走了。

---------------------------------------------------------------------

更新: 關於麥克風,很慚愧這個產品發布了很久才瞭解到有這麼一個神器: 麥克風模擬,一支人民幣六、七千多的麥克風可以模擬很多上萬的麥克風的音色。

Sweetwater是美國著名的一個你可以理解成賣設備的一個網站,上面雲集了來自全世界優秀錄音/混音/音響工程師帶來的設備測評。

其中他們有一期就做了麥克風全面的對比測試,從U47,U87,ELM251對比三大做麥克風模擬的品牌,其中我覺得做的最好的、也是幾乎聽不出區別的是Slate Digital。

這個測評網站上有提供原始的Pro Tools工程下載,沒有PT的也沒關係,還有音頻文件打包下載。你可以自己聽一聽看,到底麥克風模擬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每一部分比如橙色的那組U67其中第一軌是真正的U67的聲音,剩下的三個都是來自不同廠商的模擬,其中Slate Digital我個人覺得做的最好。

是不是真的六七千的模擬麥克風就可以替代好幾隻兩三萬的麥克風以及話放呢?

原文地址:

https://www.sweetwater.com/insync/virtual-mic-shootout-sound-samples/?

www.sweetwater.com

----------------------原回答-------------------

以下設備我覺得能涵蓋音樂製作絕大多數場景,價格參考淘寶,不保證是否會超預算、也不保證是否會買到假貨。只能作為一個成本的大概參考。

電腦(控制在1萬): 至少i5 8400 + 16G,主板得帶雷電三介面,或者至少支持後加雷電三的PCIE卡。雷電三不像WiFi買個卡插在PCIE插槽裏就完事了,主板還得有TB Header。也就是說主板若不支持雷電三那麼你無法通過後加擴展PCIE卡的方式獲得雷電三介面。

至少目前是這樣,這個TB Header可能是Intel用來授權用的,過幾年Intel免收授權費可能老主板也能支持但是目前確認不行。

顯卡用CPU自帶的集顯就行,光是錄音不需要。當然如果你有剪輯視頻的需求可以加個NVIDIA RTX顯卡。Adobe Premier可以利用CUDA來加速實時渲染,這裡就不加到預算內了。

麥克風(預計最多3萬): 一支大振膜的Neumann U87用來錄人聲(2萬1)。U87的聲音可以說是標準了,雖然我並不認為每個人的聲音都適用。它是有點暗的那種電容麥的音色,比較適合高音本身就很豐滿的歌手。

https://www.gear4music.com/Recording-and-Computers/Neumann-U87-AI-Studio-Microphone-Set-Nickel/6ED

一支Shure SM81用來錄木吉他(2700元)

我自己在用的麥克風就是這一支,基本上錄進去的木吉他EQ都不需要調整太多,就是我需要的音色。小振膜電容麥相比大振膜電容麥有更好的瞬態響應,說白了就是錄進的聲音attack很短,很迅速。

打擊類樂器如沙球都可以用小振膜麥錄,有的時候人聲也有不錯的效果。

http://microphonegeeks.com/shure-sm81-lc-cardioid-instrument-mic-review/

一支SM7B(3000元)用來錄大聲壓級的聲源,嘻哈、搖滾等人聲都很適合。如果你不想嘻哈歌手歌手噴到你的麥上給他用Beta58也是可以的:)

如果還缺麥就用Shure Beta58來補,分期分軌錄音三支麥差不多夠了。

https://www.gear4music.com/PA-DJ-and-Lighting/Shure-Beta-58A-Dynamic-Microphone/1UW

主監聽音箱(大約5000成本): Yamaha HS8兩隻(左右聲道各一隻,單個賣的)。HS7我用了好長時間了,做了聲學處理以後表現力其實挺好的。工作室混好再在車上音響過一下,一般都沒問題。中頻依然繼承了老白盆的優點,低頻要做了聲學處理才能出來。

主要是成本不夠,優先把成本用來保證輸入設備的音質吧。你應該學會在任何音箱上混音,HS8當然是個很好的工具。

監聽耳機(大概2000元): 主監聽ATH M50X,1200元左右就能拿下。額外給歌手監聽用的只用考慮密封性就可以了,800元的Sony MDR-7506足矣。

吉他處理器(大約2萬): 基於IR的Fractal Audio AXE FX3,國內不知道有沒有渠道,但是你肯定得有一臺,吉他音箱不需要買了,Bass走DI過插件模擬就可以了。

MIDI鍵盤(大約1300元) 這個不好說,純功能性來說普通的M-Audio 61肯定夠用,它只是個相當於打字用的鍵盤一般的輸入工具。

手感也許很重要,像機械鍵盤打遊戲一樣。但是它對聲音的本質是沒有影響的。

MIDI電子鼓(盡量控制在5000元以內): 電子鼓相比真鼓有什麼好處呢?首先音色不是問題,因為可以用Superior Drummer 3作為音源。

如果沒有好的房間,不會調鼓,那還是不要實錄了。關於錄鼓的講究太多了,很多東西並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發展的。

很多次實錄的鼓到最後還是得疊加採樣,鼓好不好聽主要看Overhead和Room mic錄的效果怎麼樣。而OH除了傳統的兩支麥克風立體聲錄音。現在也流行Steve Albini主導的四麥克風收音,但是人家那是在一個比較大的廠房,自然混響本身就很好聽了。

你如果一定要實錄,OH我建議用傳統的Spaced Pair。我對比過XY,ORTF以及Blumlein,效果最好的還是Spaced Pair。

一首歌好不好聽最重要是鼓好不好聽。

而且電子鼓走USB或者MIDI在錄音時錄進DAW裏的是MIDI信號,後期量化修改很方便,不像你還得編組Beat detective修節奏。

SD3鼓音源就不用說太多了,基本上可以說與真鼓沒有太大區別了。

延遲我沒測試過,不過看Youtube視頻演示延遲應該不是問題。如果確實有延遲問題可以電子鼓自帶音源給鼓手錄音時返聽用,混音時再換回SD3。

Youtube錄屏了一段Sweetwater演示使用電子鼓的MIDI信號載入Superior Drummer 3音源的視頻。音頻有延遲是我的原因,錄屏只能用外置的麥克風,視頻音頻是連著車上藍牙的。

電子鼓我不瞭解具體型號,挑選時盡量選擇手感好一些的,自帶音色好不好都不重要的。它只是一個信號輸入的工具,但是擦片感應上有要求因為鼓手打擦片有很多個位置。

還有一個技巧就是錄音時可以載入Pro Tools的MIDI Realtime Property實時把MIDI信號力度動態範圍壓縮一下,特別是手力比較小的鼓手你給他調了以後會讓他聽自己演奏很舒服。

音效卡(大約1萬6): UAD終於捨得出中端入門產品了, Universal Audio X6。Unison Preamp可以模擬API,NEVE等話放,而且基本沒有區別,還要什麼自行車?

特別是全數字基本不需要額外路由到外置設備上去可以保證IO數量夠用。

比如說最極端的你同期錄八人配置的樂隊吧,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三把吉他,一把貝斯,一個鍵盤,一個鼓手,兩個主唱。在鼓和鍵盤走USB MIDI的情況下絕對夠用了。

-----------截止目前用掉大約9萬成本------------

吉他手、貝斯手自己都有琴的。不能說是必須有,主要是預算不足,不然當然是Gibson、Fender等全部來一把好啊。

如果你就一個房間,錄音時就用主監聽音箱給樂手監聽就好了。

如果樂手在另外一個房間,你可以有兩個方案: 要麼是再放一對YAMAHA HS8給樂隊監聽,要麼就是搞一臺耳放加耳機。

UAD X6除了主監聽還有三對立體聲輸出口,所以加上最多可以再做三路獨立的AUX給樂隊監聽。比如鼓手想自己聲音小點,吉他手只要想聽自己和鼓,人聲想聽整體但自己稍微大點之類的Independent Headphone Mix的情況。

以後升級方面可以考慮把鼓換成真鼓,IO不夠沒關係UAD X6可以疊的。不過前提是你得確定你的房間聲學處理的足夠好,聲音不能太死。

鼓的房間還是得有點寬度,因為鼓的每個麥都有不少的漏音後期加混響不是那麼好加的。

兩臺UAD可以用雷電三串聯去擴展IO數量以及DSP的性能。

主監聽其實HS8聽慣了工作足矣,聽別的反而還不熟悉又要花時間學習。主要是把成本花在如何讓客戶覺得來你這錄音值的方面。

往後如果要升級可以看看Genelec, Adam, Focal等品牌都是不錯的。Focal的被動輻射器比較出名,Adam的高音單元比較出名,Genelec的同軸以及SAM聲學校準比較出名,這些都是他們的特點。

無論使用什麼音箱都有一個學習曲線因為沒有音箱能做到絕對平直的頻率響應。

數字省錢同時能勝任工作,模擬只有情懷。SSL 4000G、4000E的檯子能做到的事情,數字只用很小的成本就能做到了。

你想要推子大檯子的感覺,那就整個能控制DAW裏混音臺的帶電動推子Control Surface。

再比如說吉他的音箱吧,就算你有臺Marshall分體,有臺Orange Dual Terror分體,還有ENGL、FENDER、Blackstar。你要花多少錢才能把所有值的買的吉他音箱都買下來?

IR能做到所有事情,基本一樣了。有錢買真的當然好,問題是真要燒幾百萬都不夠的…再升級可以再整臺Kemper Profiler,AXE FX3短板可以和Kemper互補。

現代的錄音棚看起來是這個樣子的,中間的那臺就是電推的Control Surface。

來自studiodesk.net

這個樣子的:

兩張來自http://Studiodesk.net的圖片,都有Fractal Audio的影子,還有少數模擬設備。

當然模擬也不是沒有值的懷唸的地方,比如吉他過載失真單塊喜歡收集的可以整點。模擬設備的情懷,往那一放可以讓客戶覺得你很專業。

那500 Series就是想收集模擬設備又怕佔地方是最好的選擇,API發明的為了圈錢的東西,真香。要是喜歡收集模擬設備建議從500系列開始,體積小也能託運,適合有移動工作需求的情況。

網上隨便找的圖才發現Radial自己也做了全家桶……500系列真的是好賺錢

至於DI BOX,Reamp Box其實不需要。一是音效卡帶DI了,Reamp過程通過Line level走Fractal AXE就可以了。

以上。


如果可以接受二手設備的話,不考慮房子裏的聲學裝修,那我可以提供有償幫助。


純設備我默認他不算電腦可以嗎?

主介面:

Apogee symphony 2*6

為什麼選Apogee,因為Apogee的全系列介面(包括一代和二代)都是模塊化設計的,2*6買的是外面的殼子和基礎的輸入輸出模塊。如果你以後需要升級,只要往殼子裏插相應的擴展模塊就可以了(基本上我印象裏有8*8 io,走db25的,或者話放模塊等等,單個模塊大約都在五六千元左右,最多可以擴展到16*16還是32*32,記不清了)。Apogee家的ADDA水平本身就很高,整體和Protools的兼容性也非常棒,現在也支持少量DSP插件能夠作一些簡單效果,個人認為非常不錯。

當然新Apollo X系列的介面也很不錯,但是X系列擴展相對而言的確不如Apogee方便。

介麵價格約20000。

監聽音箱:

真力,Focal或者Eve都是很好的選擇,其實萬把塊監聽音箱現在都夠用,具體看你喜歡聽什麼,預算1.5-2萬均可。

取均價1.75萬。

話放:

這個是最難說的東西,要看你需要多少通道,需要通道多的話(譬如鼓)可以選Audient家的ASP800,如果沒有那麼多的通道需求,買個heritage家的OST500盒子,然後買一通道1073電路的500(Avids,heritage本家的73jr,或者RND的511這個嚴格來說不是1073類,都可以)用於人聲,加兩通道API類的話放(CAPI VP28或者312均可,評價略好於API本家)用於樂器(吉他,bass等),當然也可以不用(如果主介面選配了Apogee,可選配一個話放模塊,或者Apollo X的自帶話放均可)。如果不需要多於一通道話放,個人認為Heritage家的eliet73或者BAE的1073都可以。

取均價1萬元。

現在花了4.75萬元,那麼剩下的:

話筒:

綜合來看U87AI還OK,主要是錄啥都能用(但是講真錄人聲我真的不怎麼喜歡U87錄人聲的聲音),雖然現在漲價漲的很厲害,就它吧,算2萬……(其他選擇包括譬如收一隻二手149或者買一隻147,純錄人聲個人認為要好於87,就是電子管的東西用起來麻煩得很)。如果你喜歡德根的麥克風(AK47或者AR51),那你大概可以買只Aventone的BV12,海淘即可(媽的說好的德根呢?對就是沒有,任性吧?)。

其他的,57,58來幾隻,錄吉他我喜歡Slate Digital新出的那個ML2,幾百塊但是錄木吉他聲音特別好。一隻7B還是要的。錄鼓的話也可以考慮收一套Shure或者yamaha的鼓麥,幾千塊。

加起來算3.5萬吧。

現在花掉8.2萬。

線材,音頻桌,支架,防噴罩,亂七八糟東西加起來算5K。

總價8.7萬,其他東西你自己看著辦吧,沒電腦買電腦,也可以買宿主插件之類的(我贊成幹活要正版,但是不知道設備的預算包不包括在裡面)。


10W,夠用。

音效卡部分,喜歡WIN就來RME ufx II 或者UCX都行(1萬-1萬5之間)(超級穩定,聲音比較白開水,偏冷,適合製作,不大適合欣賞)

用蘋果(主要為了雷電3的通用性和系統的穩定)就上Apogee Symphony MKII 2x6SE 2萬左右 或者avid(這個品牌下現在有點貴) 或者阿波羅(通道要求不多X6就夠了。好像15000?)各種插件在買一套共享的,差不多2萬

話放推薦tubetech(純話放版2萬3 通道條版2萬8,通道條性價比高些),Vertigo (沒有通道條,大概3萬2價格)

話筒我不建議U87ai,人聲的高頻部分的翹有點小尷尬,但通用性不錯,話筒可以考慮Microtech Gefell的 電子管可上M92.1s,晶體管可上M70s,預算夠可以上M7+c563那個,M7音頭可是U47用的,就是MG產的哈。。。俗稱老紐曼,很不錯,如果能國外網購,可以試試紐曼的U47 fet現在的價格不錯,這裡不多說。如果有國外代購的朋友,去國外帶回來,價格上會有優勢,這裡修改的嚴謹一點。

以上三個下來大概6萬多吧,話筒+話放+音效卡組合

然後注意搭配監聽音箱,可以考慮真力 紐曼 丹拿 以及 KSD 預算在2萬一對左右

剩下的錢給棚子組合應用投入,買點耳分(耳機分路少,4路就夠了,大概幾百塊,很便宜),監聽控制器(對講,監聽耳機分路,監聽音箱對比輸出等,價格大概2500-5000之間,簡單的多功能用美奇,音箱多用spl,還有其他品牌可以參考,這東西主要就是考慮功能和音損),各種線(線大概200左右一米,大概算下多少根,然後簡單估算下),然後耳機(一般都是索尼7506,700元左右吧價格一隻)。

以上加一塊大概9萬左右吧,差不多,因為線可能得幾千。

最後剩下的錢弄濾波器電源,或者好的UPS(無風扇版本,可以帶一套設備的功率,電腦不用了),還有注意下接地線。

基本10萬可以都花到刃上,基本沒有啥升級空間了。

以後的投入可能在插件(EQ,壓縮,混響,激勵等),或者各種母帶硬體(母帶壓縮,母帶限制什麼的),或者軟體控制器上(如protools配套的硬體控制檯),亦或是外掛的增強設備,如ADDA,音頻時鐘,UAD,Summing盒子什麼的,或者對客戶來講看起來特別有宣傳效果的東西(如時序器,頻譜儀,嘯叫抑制器什麼的),這些算是升級部分。

大概如此,10萬可以做很多事,一套夠用了差不多。僅供參考。以上價格不代表最終價格,最好找到一個靠譜商家細緻諮詢。也許還能剩下些預算搞點鍵盤,DI設備什麼的,增加點音樂氛圍。

以上僅供參考~


謝邀

10萬?

淘二手吧

處女情結?

那就2萬+來個好話筒

2萬+來個好話放

2萬+來個好的ADDA或者好箱子

剩下的錢來個不錯的音效卡

其他的以後再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