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縣域經濟在四川經濟總量中佔據重要地位,是實施“一干多支 五區協同”戰略的重要支撐,對區域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在四川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列爲今年的重點工作部署。

  四川縣域經濟發展面臨哪些障礙?在區域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上又該如何發力?4月4日,“四川致公論壇·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動在成都舉行,論壇上,多位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嘉賓暢所欲言,爲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聚焦主體功能區

  走差異化協同發展路線

  2018年,四川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元,穩居全國第6位,西部第一,取得這份成績的背後,與四川縣域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

  據數據顯示,過去5年,四川GDP過500億的縣增加了7個,總數達到16個;過1000億的縣實現零突破,總數達到了6個。2018年,西昌市成功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7個縣進入中國西部百強縣(市),佔百強縣的三分之一。

  在論壇上,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鄧長金表示,從總體來講,四川縣域經濟已步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期,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存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

  而作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他表示,首先要聚焦主體功能區,走差異化協同發展路線。

  根據此前公佈的四川省縣域經濟考覈辦法,四川的183個縣被劃分爲四大類別,即城市主城區、重點開發區縣、農產品主產區縣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縣。並統一設置經濟發展、城鄉發展、民生改善、生態環境、風險防控5個方面24項指標。

  其中,根據主體功能區不同定位,差異化設置各功能區指標。例如,33個城市主城區側重高端要素集聚轉化,促進產城融合發展;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則側重生態空間規模質量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

  “根據目標,到2022年,全省的縣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將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要明顯增強。”鄧長金透露。

  加強補短板

  培育壯大民營經濟

  在論壇上,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張志強則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縣域經濟發展所存在的障礙,並針對性地給出了建議。

  他列舉出了幾個縣域經濟發展的“短板”。以產業短板爲例,部分落後區縣總體上仍以傳統型產業爲主,特別是以低效的農業產業爲主的經濟形態,產業人才嚴重缺乏,產業科技支撐不足。

  同時,在產業結構呈遞進式發展的規律下,大量勞動力、技能型人才外流而導致的人力資源短板,也容易導致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短板。

  如何補齊這些“短板”?以補齊“體制機制”短板爲例,張志強建議,需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促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針對“資本短板”和“金融服務”短板,他表示,縣域經濟的主體是民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培育壯大民營經濟。同時,他還強調了對農業農村發展支持的重要性。

  “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直接資本支持和財政補貼。”張志強表示,政府應引導支持建設各類農業發展基金和融資擔保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服務縣域經濟和農業發展,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