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乾貨來源於:ind4.net?

www.ind4.net

從今天開始,我們啟動一個新的系列,底盤結構早知道。汽車作為一個發展了100多年的事物,雖然不能說目前的結構就是最優,但不得不承認相比較誕生之初的結構,已經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下面就來盤點一下汽車自誕生之後在發展長河中出現過的一些底盤結構,有些是曇花一現,有些則是綠樹常青...既然在這個行當,我們就有必要對它們有個瞭解。第一講,我們先從底盤分類說起...

一 梯形底盤

梯形底盤應該算是底盤鼻祖。自汽車誕生一直到60年代初,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汽車都用這種結構。即使在今天,商用車、皮卡、還有一部分SUV,仍然使用它。它的名字取自它的結構,看起來像一個梯子-兩個縱向大梁幾個橫向支撐...

好古老啊!

包括經典的福特T型車,也是梯形底盤。

現在梯形底盤仍然是硬派SUV的首選,比如牧馬人、賓士G500、豐田陸巡、路虎衛士......以及SUV 的近親,各類的Pick Up。

還有個梯形底盤大放光彩的領域就是商用車,幾乎是100%的佔據著。

梯形底盤在抵抗縱向、側向載荷的時候,都有非常優異的表現。但在抵抗垂向彎矩、縱向扭轉的時候(比如我們所說的交叉軸接觸)的時候並沒有太大優勢。這一點我們可以這麼來理解,梯形底盤的厚度方向相比較其他兩個維度要小得多,我們可以抽象成一張二維片紙...它的抗彎矩和抗扭顯然不行。

現在即使一些SUV 甚至被認為是硬派SUV ,他們底盤也在悄悄改變。這裡最典型的莫過於路虎的發現系列,在發現四 之前所有的系列,都採用了梯形底盤。但到了發現五 卻改成了承載式車身,從官方的參數來看,發現五的整車扭轉剛度比發現四更高,而重量卻更輕。只不過很多消費者一時半會還轉變不過來,還沉浸在自己的認知當中,固執的認為硬派SUV 就應該有車架、大梁...

Land Rover Discovery 4

Land Rover Discovery 5

二 管陣底盤

由於梯形底盤抗扭剛度較差,賽車工程師開發了一種三維設計-管狀空間框架。最早的例子之一是戰後瑪莎拉蒂第61屆「鳥籠」賽車。管式空間框架底盤採用幾十個圓形截面管(有些可能使用方形管,以便於與車身面板連接,儘管圓形截面提供最大強度)。這些管子是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如你可以看到以上的圖片。 為了提高高性能跑車所需的強度,管狀空間框架底盤通常在兩扇門下都有一個堅固的結構,因此導致門坎太高而難以進入。 比如賓士 300 SL Gullwing。由於這一問題,不得不將車門開向車頂,從而創造了「鷗翼」車門。 6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高檔跑車也採用了管式車架來提高剛度/重量比。

Lamborghini Countach

BENZ 300 SLR(1955)

管陣車架的另一個衍生物就是各種改裝拉力賽車上的防滾架。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當然還沒有,點擊此處閱讀原文

連載系列好文,下載IND4汽車人APP,追好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