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156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日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在官網上發佈了《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示,涉及到5個建設項目,具體爲:

  北京軌道交通28號線(原CBD 線)

  新機場線

  22號線(平谷線)

  冬奧支線

  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

  根據環評公示:5條線路、161.1公里獲得調整;既有線路改造39.7公里;新建車站56座;改造車站15座;新建車輛基地4處;利用既有車輛基地1處;未來,22號線(平谷線)將設20站,連接城市副中心和北三縣地區;新機場線將通麗澤商務區;調整方案也明確了4條線路的開通運營時間,都是2022年。

  據瞭解,《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1年)中規劃建設12條線、262.9公里,同意新機場線起點調整爲牡丹園站,線路長度爲59.8公里。除平谷線、CBD線外,其餘項目已開工。

  其中平谷線、CBD線及新機場線屬於已批覆建設規劃中的線路,本次調整優化了線路走向、敷設方式等,冬奧支線屬於新增項目,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屬於既有項目改造。

  根據環評公示,本次調整主要涉及《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1)》中的5條線路:28號線(CBD線)、新機場線、22號線(平谷線)、冬奧支線、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併兼顧這幾條線路車輛段、停車場的用地範圍。

  5條線路總長度共計200.8公里,其中新建里程達161.1公里,既有線改造39.7公里,新建線路中地下段長度爲112.4公里,高架及過渡段48.7公里;新建車站56座,改造車站15座;5個項目規劃新建車輛基地6處,涉及調整的新建車輛基地4處,利用既有車輛基地1處。

  線路終點由牡丹園調整至麗澤商務區,線路長度由原規劃的59.8公里調整爲47.5公里,車站由原規劃的6座調整爲5座,原規劃車輛段和停車場不變。

  其中,新機場線草橋以南段44公里和原規劃方案一致,包含車站4座,磁各莊車輛段和新機場北停車場,且北航站樓--草橋段項目環評己批覆,於2016年開工建設。本次新機場線調整的工程爲草橋至麗澤商務區段,目的是爲了避免穿越北京市主城區,線路長度爲3.5公里,全部爲地下線,設麗澤商務區站1座。

  據介紹,麗澤商務區目前在建有14、16號線兩條線路和規 劃11號線,新機場線與這三條線路銜接,可大大擴展一次換乘的服務範圍,提高新機場線服務水平。

  線路終點由原規劃的九龍山站調整爲廣渠東路站。線路由4.9公里調整爲8.77公里。車站由8座調整爲9座。設車輛基地1座,選址由慶豐公園調整爲廣渠東路,面積增加18公頃。計劃2019年開工,2022年開通運營。

  調整方案明確,平谷線未來將連接通州副中心,線路路由、制式發生調整,地下線路長度大幅度增加。此外,平谷線還將預留三河支線。

  平谷線起點由東風北橋站調整至東大橋站,終點由洵河彎站調整爲平谷站。線路長度由原71公里調整爲78.6公里,車站由原11座調整爲20座。設一段一場,原規劃選址調整,規模增加61公頃。計劃於2019年開工,2022年建成通車。

  線路長度約3.6km,設站4座。計劃2019年開工,2022年開通運營。

  冬奧支線工程北起金頂街站,沿石門路、金頂西街向南敷設,過阜石路後由北辛安路轉向首鋼地區,之後沿規劃的修理廠西路向南,過石景山路後至本期工程終點,採用全地下敷設。線路長度約3.6km,設站4座,分別爲金頂街站、金安橋站、北辛安路站、首鋼站。

  13A線由車公莊站至天通苑東站,線路全長30.28km,其中新建16.76km,全線設車站18座,新建車站13座,改造5座。採用8B編組,新增停車場1處,面積23公頃。考慮資源共享,檢修由13B既有霍營車輛段解決。

  13B線由東直門至馬連窪,線路全長32公里,其中新建5.8公里,車站15座,新建車站6座。採用6B編組,利用既有霍營車輛段。計劃2019年開工,2022年開通運營。

  《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環境影響報告書》認爲,與原規劃方案相比,本次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後地下線路長度佔比大幅度增加、車輛制式調整更利於噪聲振動控制,同時路由調整能更好服務於“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建設城市副中心”“服務冬奧會”等國家及北京市有關戰略要求,符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要求,建設規劃調整方案佈局與結構具有環境合理性,調整方案環境更有利。

  例如,環評報告指出,在系統制式調整上,平谷線、新機場線及28號(CBD線)的制式進行了相應調整。根據不同制式噪聲振動源強對比分析可知,APM和直線電機噪聲振動源強相當,調整前後影響不大;同等速度條件下,市域D型車噪聲源強和振動源強都要比地鐵AB型車要低。因此,從噪聲振動影響及其控制角度分析本次二期建設規劃調整中有關線路制式的變化,具有環境合理性。

  (以上內容綜合整理自北京日報、新京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