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孫雲)“一二三四,垃圾分類!”在昨天的楊浦區殷行街道垃圾分類推進大會上,殷行人念起這四步操作流程,將乾溼垃圾主動破袋分揀等做法進一步推廣覆蓋,力爭做到每一個小區都能像開魯三村那樣達到接近100%的垃圾分類準確率。

  圖說:殷行街道垃圾分類工作先進集體與個人獲表彰。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孫雲 攝

  去年9月起,殷行街道開始推進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工作。在工農新村片區,片區黨委書記範志明告訴記者,工二(1)居委的開魯路286弄小區有近千戶人家,垃圾分類指導員只有三個,工作量不小。然而,街道領導每次來暗訪都發現,她們的工作與衆不同:當時,指導員的工作要求主要是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這幾個指導員卻主動把垃圾桶裏的垃圾翻出來,一一破袋分揀,把包着溼垃圾的塑料袋也分類扔進了幹垃圾桶裏。爲什麼主動給自己找髒活累活?街道領導特意問了這幾名指導員。第一個帶頭破袋分揀的徐雲妹阿姨說,最初她們主要是在垃圾桶邊向居民開展宣傳,有點“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味道,少數居民誤解她們的工作只是擺擺樣子走走過場,對垃圾分類積極性不高。她們由此感覺到自己要發揮真正的作用,就要動口又動手。因此,她們主動給自己加壓,把居民們正要扔進桶裏的垃圾主動接過來,看看裏面都有些什麼垃圾,再破袋分揀,確保溼垃圾桶裏沒有一個塑料袋。在她們身體力行的感染下,不少居民感到難爲情,主動在垃圾桶前把溼垃圾的垃圾袋打開,垃圾袋扔進幹垃圾桶裏,真正做到了乾溼分離。

  徐阿姨她們的做法不僅得到了小區居民的認可,也迅速成爲工農新村片區的分類法寶,還被歸納提煉爲“一二三四”四步驟:一接、二破、三講、四揀,即接過居民的垃圾、破袋、向居民開展宣傳、分揀等四步流程。在工二(4)居委,指導員們還又加上了先迎後謝兩個步驟,進一步完善了操作流程。現在,工農新村片區的7個居委基本都做到了每袋必看、每袋必揀,特別是其中開魯三村的垃圾分類準確率達到近100%,成效顯著。在殷行街道垃圾分類推進大會上,徐雲妹獲得了優秀指導員稱號,這一做法正在全面推廣。

  據悉,殷行街道轄區內多爲老舊小區,不具備建設大型垃圾處理站的可能,實行二次分揀的條件不成熟,所以要在分類投放收集上下更大的功夫,將工作重心從“投放點分類”前移到“家庭分類投放”,切實增強居民的分類意識,實現家庭垃圾源頭分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