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薴蔴背袋半年完工 密不透風連小米也透不過 技藝令人讚嘆。(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 (韃噶勞斯.噶勒格),與盧麗貞、塗南峯、林金容 (優古.逹裏法旦) 3位長期投注於琉璃珠、木雕、編織傳統工藝的工藝師,即日起在屏東美術館舉辦聯展。(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

為呈現原住民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邀請擅長現代藝術與跨媒介創作的排灣族藝術家陳惠蓮 (韃噶勞斯.噶勒格),與盧麗貞、塗南峯、林金容 (優古.逹裏法旦) 3位長期投注於琉璃珠、木雕、編織傳統工藝的工藝師,於屏東美術館舉辦聯展,即日起展至3月17日。

策展人陳惠蓮表示,參展3位工藝師來自不同創作領域,編織了一輩子,首次展覽的林金容,12歲即承襲母親的技藝,從採集物料到處理至製作完全自己動手。一個薴蔴背袋要半年才能完成,織出的袋子精織細密到連小米也透不過。

她也以此手藝養家,不斷耕耘自己的技術,現已77歲的她,仍親自上山挑選適齡的竹,收集月桃葉梗做蓆子,那雙編織的手不曾停歇,讓文化技藝傳承不息。

盧麗貞從小耳濡目染,承襲了外婆及母親燒製琉璃的手藝,外婆是中日考古人類學界十分熟悉重要的文化傳承諮詢顧問陳阿俢vuvu。從事琉璃創作將近30年,於霧臺設立「惜魯工房」,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手法,讓琉璃珠如原民神話般的美麗動人。

55歲的塗南峯無師自通,自己摸索雕刻技法,經常敲到三更半夜直到天亮,常常有一餐沒一餐的渡日,生活困苦但從未放棄木雕創作,讓一塊塊木頭賦予新生命與價值,也因著一份傳承的使命感。

陳惠蓮說,這次聯展將3位工藝師的作品跨域延伸,將木雕技法衍生出紙拓雕塑作品,或是淬取傳統的編織元素,轉化成現代設計感濃厚的金屬編織,也嘗試把琉璃的五光十色穿越傳統的框架進行解構與再結構,成為一場當代與傳統的凝視與對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