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特蘭馬(Gidran)亦可以稱為匈牙利盎格魯阿拉伯馬,它有著部分的阿拉伯馬血統。

  起源

  阿拉伯公馬賽格拉危 基特蘭出生於1810年,1816年進口到巴伯那馬房。根據記載,這匹公馬有著優雅的舉止、高貴的氣質和溫良的性格,它的肩高在153.5cm左右。1817年,這匹棗紅色的公馬開始與阿拉伯、土耳其、西班牙那不勒斯母馬以及其他東歐當地母本雜交。成功繁育出的6匹小公馬作為Mezohegyes國家馬房的頂樑柱。1820年,一匹名為Arrogante的母馬生出了一匹小公馬,也就是著名的基特蘭二號,他成為了馬房的當家種公馬。直到1855年,此時的母本血統為33%的阿拉伯馬血統、22%的特蘭西瓦尼亞馬血統、16%的西班牙馬血統、16%的那不勒斯馬血統和6%的匈牙利本地馬血統。在1893年,Mezohegyes國家馬房又開始著手混入英國純血馬的血統,連續繁育改良三代後,阿拉伯馬的一些特徵就被淡化了。再後來,又加入了沙加阿拉伯馬的血統,沙加種公馬Gazal三號和Siglavy二號都作為父本以建立基特蘭馬的盎格魯阿拉伯血統。改良的結果卓有成效,基特蘭馬的奔跑性能和彈跳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可以說,基特蘭馬的血統就像一個大熔爐,包含了東歐大部分馬種的血統。因為其中比較重要的血統有阿拉伯血統和純血血統,所以被稱為匈牙利盎格魯阿拉伯馬。

  特徵

  基特蘭馬只有棗紅一色。肩高普遍在160--173cm之間,身高的最低要求為154cm。因為基特蘭馬是阿拉伯馬、純血馬和盎格魯阿拉伯馬的衍生品種,所以以四代譜系的形式登記。

  基特蘭馬同時繼承了以上的大部分特性,比如速度、耐力、靈敏和勇氣。他們有小巧的頭型,但是沒有阿拉伯那樣的臉龐,一般是直線型。基特蘭馬也是一種非常有肌肉感和力量感的馬匹品種。

  種羣狀況

  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基特蘭馬主要分佈在澳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1958年至1977年因為皇家馬房繁育計劃的改變,基特蘭馬的數量開始減少。目前世界上的基特蘭馬分為小體騎乘型和大體役用型。基特蘭馬現正處於滅絕的邊緣,目前世界上僅存200匹左右。

  其實基特蘭馬和中國的距離並不遙遠,在二十世紀初中國最動盪的年代,蔣介石就曾擁有一匹匈牙利基特蘭坐騎。

馬匹繁育者用百年的時間創造出了基特蘭馬,這顯示出了幾代馬人的智慧。但是基特蘭馬數量的遞減也同時告訴我們,一個品種的延續和正確的繁育計劃息息相關。數量決定受眾,也同時決定它的影響力。

  (文章來源於龍之媒馬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