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門診接診了一位五歲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一直喊着左胳膊痛,又哭又鬧,陪在一旁的父母也說,這幾個小時,小朋友一直不停的哭,就連最喜歡喫的餅乾和最喜歡的玩具也拿不起來,塞給他,也不拿着玩,反而特別反常的給扔到一旁。

我詳細詢問了小朋友的受傷經過才發現:

外出工作的小頭爸爸回家過週末,見到大頭兒子真是高興壞了,拎起他的雙臂就旋轉了起來。果真是一對好朋友,快樂父子倆。不料大頭兒子突然大哭了起來,直喊左胳膊好痛,不能活動。

小頭爸爸一看慌了神,趕緊帶着大頭兒子來到了我的診室,我認真地給大頭兒子查了體,發現是肘關節有個地方發生了半脫位。

之後治療的過程特別簡單,我輕輕握住大頭兒子的胳膊,轉了幾下,胳膊立馬不痛了,又能活動了!

其實,大頭兒子的這種情況很常見,我們在急診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小兒患者,這些孩子都是發生了橈骨小頭半脫位。

什麼是橈骨小頭半脫位?

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又稱小兒牽拉肘,多發生於4歲以下的幼兒。主要是因爲小兒關節韌帶發育尚不健全,被突然牽拉,會導致肘關節的橈骨小頭髮生部分脫位,使得橈骨小頭離開了正常的位置,造成了肘關節沒有辦法正常運轉。

打個比方來說,就是一臺運轉良好的器械,突然齒輪出現了問題,被卡住了,也就沒法完成正常的運轉功能。

脫位時有什麼症狀?

小朋友出現這類疾病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疼痛。由於患兒沒有辦法正常表述自己的情況,當傷側肘部疼痛時,患兒會出現哭鬧,肘部及整個上肢不能彎曲,不能舉高的情況,常常拒絕別人觸動傷肢及拒絕檢查。

常見的錯誤牽拉姿勢

既然橈骨小頭半脫位如此常見,那我們在生活中哪些牽拉小朋友的姿勢是錯誤的呢?

發生脫位之後該怎麼做?

家長需儘快送小兒到醫院檢查,進行手法復位,復位後關節的疼痛及活動受限立即消除。復位後,在3日內避免牽拉患兒傷肢,以防止發生再脫位。

家長平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1、家長身子應側向孩子,讓孩子的手自然地握搭在你的手心中。

2、提拉孩子的手不要過於用力,牽扯前行的速度也不宜太快。

3、不要讓孩子的手臂過於的伸直,要爲孩子提供足夠的意外緩衝保護。

4、如果遇到孩子摔倒或其他緊急情況,家長不要直接牽拉孩子的手臂,而是雙手托住孩子腋下,這樣會更加安全。

橈骨小頭半脫位傷勢雖然不重,但同樣會影響肘關節功能,絕大部分患兒通過復位後可以痊癒,一般預後效果良好。6歲以上兒童,因橈骨小頭髮育,一般不易發生半脫位。

白雲悠悠,風兒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讓我們學會正確的大手拉小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