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世紀難題!


美國,德國,籃球,足球大國,怎麼找不到一個打乒乓球厲害的人呢?中國有句成語,取長補短。中國的足球和籃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碼了很多字 刪了 因為我要做中國夢去了


你身邊絕對不缺打籃球的

不缺打乒乓球的

不缺打羽毛球的

甚至不缺打排球的

可是有幾個經常踢球的

更冷門的,有幾個打高爾夫的,打冰球的,打棒球的?

量變引起質變


這個社會新一代已然喪失夢想


找一些10歲左右的好苗子,送到荷蘭葡萄牙培訓,十年後中國就是世界冠軍


因為都去打乒乓了

與中國人很多習慣是有關係的

一個是中國人以麵食為主,蛋白質來源少,豆類植物蛋白多,時間久了和歐美國家確實有差距。

再一個,中國人比較內斂,說好聽點叫比較謙讓。籃球足球都需要身體對抗,因為生活在五線小城市,足球接觸的不多,籃球呢,就是感覺人們並不喜歡太多身體接觸,和美國野球場上完全是兩種打球方式。前幾天一個人因為太積極,對面還與他發生爭鬥。所以種種原因導致現在中國籃球的現狀。

真心希望中國籃球足球能進入世界前列


借D站大佬的話

青訓可以說是最主要的原因啦,成績差真的不僅僅是那十幾二十個運動員的事。而且希望大家能正確的認識,有一個好的環境慢慢發展什麼都會有的!


我覺得我們好像缺少了對於足球或籃球的那種狂熱的熱愛,社會也沒有對足球或籃球的大力支持。像我們這代人,接觸乒乓球、羽毛球的機會很多,但是足球和籃球,幾乎沒有幾個人會從小就開始打籃球或踢足球,感覺大家都是在中學才開始打籃球,大學才會經常看到有人踢足球。


這個東西也不是人多基數大就一定能出來的

可以看看冰島嘛人口三十萬不到我們一座城市,但是全民參與足球!

政府出錢到處修足球場而且大家都願意參加。

但是我們的觀念確實是不一樣,大部分家長也不願意孩子去踢足球,有時間不如看書,看書不如做題。

再一個就是也沒有重視的,大部分球場都不對外開放,想踢球也沒地方去。人才自然就被按在書桌上了


國人的身體素質是一個因素,主要是思想,中國人大多數時間,拿學生來對比,中國學生只能學習,打籃球幾乎是不被老師和家長推崇的,美國學生他們可以把籃球做為事業和前途來做,精力和努力自然不如別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