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先明白童話被創造出來的意義。

童話是給孩子們看的,起到的效果是以小見大、潛移默化讓孩子們懂得人生的方向以及善惡是非該如何選擇。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母親是一個跟孩子密切相關的角色,她負責孩子們日常幾乎所有小事,相當於雨天的一把雨傘。而父親則是更為宏觀的角色,他和孩子保持著合理的距離,在大事上承擔保護屬性,相當於雨天中的屋檐。

家庭角色屬性介紹完了,我們再來看看童話故事的架構。

以《白雪公主》為例,有很多童話故事的開頭都是母親去世,父親娶了一個後媽,後媽百般惡毒想方設法的殘害女兒。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這是為了給女孩的冒險添加契機。

孩子總在家庭的庇護下是無法成長的,所以這時候安插一個壞角色進來,催促著孩子們向更廣闊的世界冒險。而後媽這個設定無意是最合適的,她沒有親生母親那樣仁慈,但是又因為有父親的存在,所以殘害的程度也能得到控制。

這種設定放到任何動漫、電影電視劇的劇情中,也是最合理的。

當女孩從外面的世界冒險歸來,得到力量、或是夥伴的幫助,最終趕跑後媽揭露真相。

孩子們這時就會吸收到故事的核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接受夥伴的援助,打敗邪惡的人,幸福才會到來。

這一句話,孩子就已經得到了努力、友情、善惡、和努力之後的收穫等正確的價值觀。

所以說呀,後媽,您真的辛苦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