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後,每一場教學都應該變成一場3D大片,讓更多聲、光、電的技術進入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知識互動。”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日前在嶽麓峯會上表示,智慧教育是啓迪孩子的大智慧,創新必須從小學開始。他還透露教育部正在制訂《中國智能教育發展方案》。

  圖源視覺中國

  教育信息化進入“強起來”的時代,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原始創新能力。雷朝滋認爲,信息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從沉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符合教育規律大有潛力可挖。

  “傳統模式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黑板加粉筆,每一次授課就是一場舞臺劇,表現手法有限。”雷朝滋舉例說,“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後,每一場教學都應該變成一場3D大片,讓更多聲、光、電的技術進入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跟知識互動”。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改變現有的教學環境,AI將實現更加精準,更具耐心的智能導學,我們的辦學形態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今後有一些業態會發生變化,有一些職業會消失,新的行業需求對人的創新需求可能會大大提高。”雷朝滋還表示人工智能與線上融合,將改變現在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清醒認識到,創新必須從小學開始,到大學就來不及了。

  而對於人工智能對教師帶來的挑戰。在雷朝滋看來,在人工智能時代,傳授爲主的教師將被人工智能替代,教師必須向更具人文關懷轉變,要更加註重學生能力培養、素質養成。

  洋蔥數學CEO楊臨風則認爲,人工智能只關注一個環節,就是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人工智能驅動的學習規劃,能夠真正幫學生主動自發學習,並且學進去,幫老師真正從原來一個灌輸式的教學者,變成一個教練和導演,更多掌控課堂。

  另外在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眼中,人工智能在改變教育理念方面有着更大價值。

  他表示:“現在小孩上學、做作業、升學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也是家庭矛盾最多的問題。其實,每個小孩對每門課程的掌握程度不一樣,如果我們基於不同小孩的學習情況,能夠精準地佈置作業,使得他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進一步訓練。而想要達成精準佈置作業的自動化,實現的手段就是人工智能”。

  “AI就能夠實現面向學生個性化的教學。”他也透露,華爲強調強化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推動教育第一步走向在線化,第二步走向遠程化,第三步用人工智能手段技術實現教育智能化。

  其實我國在十九大之後教育信息化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去年教育部就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人工智能+教育雖然是大勢所趨,但雷朝滋也特別提到,“三全”中的“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是適齡學生,不是全體學生,要注意根據人的認知發展規律,來適當地科學地使用信息化的教學條件。”

  而在好未來教育集團總裁白雲峯看來,教育就像是馬拉松,“AI+教育”也許看起來很華麗,但其實是數據和場景結合的過程。白雲峯認爲,在智能教育時代,人工智能可以跟教育和輔導相結合,但是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很難創造能夠超越人的東西,局部超越可以,全面的超越則很難。

  楊臨風則認爲,與教育信息化1.0時代相比,2.0時代更強調兩方面:一個是教育普惠範圍的擴大,另一個是教學、學習跟教育技術的融合。拋開學習過程如何發生,拋開認知的研究去談教育信息化是沒有意義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