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距離興復漢業最近的一次是什麼時候?是在漢中之戰之中驅走曹操佔領漢中的時候?還是諸葛亮北伐連奪天水等西北三郡的時候?這些事跡要不然只是蜀漢的階段性勝利,要不然功敗垂成,恐怕都不能夠代表蜀漢輝煌的巔峯。

荊州問題並非無法化解,劉備若採用這種方法,可保全關羽和荊州 【燦爛海灘】 自媒體 第1張

如果非要選出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那麼恐怕就是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威震華夏的時候。在這一年,關羽藉助滂沱大雨全殲曹魏七軍,這一年,關羽擒於禁、斬龐德,這一年,雄才大略的曹操,惶恐地與自己的臣子共同商議,要不要把自己的都城往北挪一挪,以防止關羽率軍直搗許昌……

荊州問題並非無法化解,劉備若採用這種方法,可保全關羽和荊州 【燦爛海灘】 自媒體 第2張

這一年有太多太多的不尋常之處了,是蜀漢,是劉備,是關羽一生之中的最頂點。然而歷史的不確定性和反差性,就在這一年體現了出來,就在關羽一心想趁高昂的士氣,對曹魏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時候,密謀已久的孫吳撕破臉皮從背後襲擊蜀漢,把荊州據為己有,並且將關羽俘獲並且殺死……

自此,蜀漢永遠的失去了荊州,如果說蜀漢距離光復王室觸手可及的時候是不是關羽水淹七軍,還是一個未知,那麼我們可以完全確定的是,白衣渡江,關羽兵敗被殺的時候,一定是蜀漢距離統一天下的目標離的最遠的一天。

《三國志》之中的《隆中對》,諸葛亮在分析劉備理想的發展區域的時候曾經提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自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集團就一直按照這個策略執行,先後佔領了荊州數郡並拿下了益州和漢中。

不過,就在劉備的事業達到巔峯之際,關羽突然在荊州敗亡,荊州落入東吳之手,劉備集團很快便從巔峯跌落。後人在看待這段歷史的時候,把原因歸咎於關羽的狂妄自大身上。《三國志》記載:“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孫權和關羽主動交好,促成聯姻,但被關羽罵回;糜芳、士仁鎮守江陵、公安,但關羽素來不將這二人放在眼中。後來東吳派兵來襲,而糜芳、士仁心懷私怨而見死不救,導致關羽大軍進退維谷,孤立無援,被虎視眈眈的東吳大軍一舉拿下,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然而,誠然關羽的性格有他不適合作為一軍主帥的地方,然而荊州失手的原因何嘗能被他一個將領所擔當?關羽一舉一動都是聽從劉備的指揮,正是在劉備的授意之下他才對曹魏火力全開,不顧一切地猛攻曹魏。

而孫吳撕毀盟約絕非因為關羽的傲慢無禮,他們對荊州的貪戀態度由來已久,這絕對不是關羽幾句措辭可以改變的,而劉備作為軍事上的最高領導者,沒有對孫吳可能的襲擊做出應有的對策,使得關羽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孫吳偷襲,乃至遇害。劉備,纔是荊州失守的第一負責人。

襄樊之戰之後,緊接着劉備又在夷陵之戰之中敗北,很快在劉備去世之後,蜀漢迎來了諸葛亮的時代。某種意義上來講,若非當初蜀漢失去了荊州讓蜀漢落絕境當中,也不會有後來諸葛亮的竭盡全力尋求破局,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諸葛亮的英名。不過,這也成了諸葛亮的終生遺憾。

可是在諸葛亮的心中想要的肯定不是這一點身後名聲,而是他在隆中時就懷揣的“管、樂”之夢,只可惜,當初在隆中一邊耕地一邊高唱樑甫吟的俊朗青年,最終只能在蜀漢必定沒有希望的一次一次北伐之中,耗盡心力,撒手人寰。

如何才能確保荊州不失呢?後人大都從關羽鎮守荊州是否合適、諸葛亮是否應該留在荊州的角度入手,但很多人卻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劉備將首府選在荊州的江陵而非益州的成都,結果又將如何呢?荊州位置四通八達,劉備親自在此坐鎮,無論是對東吳、曹魏都可以造成壓力。而益州有魏延、馬超、張飛等人鎮守,足以抵禦曹魏的進攻。作為劉備集團而言,倘若荊州為人所得,必然會被人困死在巴蜀之內。可以說,失去了荊州,那麼蜀漢統一天下的理想,永遠地化為泡影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文章